•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起电力科技
哈尔滨市铁岭小学校

摘要:教师应该在合唱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解决现今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歌曲演绎过程中来,提高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有效性,指导学生的合唱技巧,帮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提高自身音乐表达和感受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合唱教学;问题及对策

引言: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培养,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影响学生个人艺术气息,提高学生个人鉴赏能力,培养正确艺术素养,能够实现对学生进行开发智力潜能有积极推动。所以,教师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展开合唱教学,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有效培养,并提出在传统音乐课堂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例如,学生们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合唱,也不懂合唱的注意点,导致最后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歌唱,没有静心聆听周围同学的音调和音长等,呈现出一幅参差不齐的“合唱”,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打击教育,导致最后学生失去学习信心,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没有足够学习兴趣支撑去跟上教师的节奏,整体教学效果低下。

教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首先做到对学生们“因材施教”,把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合唱练习,便于逐步推动学生在更多人的合唱团队里发挥良好,跟随整体主流。并结合趣味动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合唱技巧的指导,与学生共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形成班级独特的合唱风格。设置“听力”比赛,重在参与,让学生认识到在合唱中,聆听其他人的节奏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在合唱时,通过音调、音长、节奏等体现出的具体感受,营造和谐合唱氛围,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可能因为教师与学生沟通不便,或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导致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甚至有可能致使部分学生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目标相悖,不利于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学科素养。

(一)没有合唱基础

在小学音乐合唱部分教学中,因为学生接触音乐教学可能较少,并了解合唱不多,对于音乐学科的知识学习缺少整体框架,也没有一个能跟得上教师基本教学节奏的能力,导致学生读对音乐知识学习过程很困难,并且效率很低下。小学阶段的学生可能存在合作意识不强的问题,对接纳他人的不同并调整自我心态,缺少经验和能力,不懂如何在合唱歌曲时,调整整体效果,与同伴不在一个频道,合唱团学生个数较多,教师也无法一个一个调整和引导,导致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不如预期。

小学学生还存在对自己的声音和发声位置不能良好掌控的问题,女生大多声音尖锐,音调较高,男生大多声音低沉,音调较低,发声器官没有完整发育,学生也不能调整好自我状态,因此,无法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学生害羞不能良好利用嗓音、学生没有记住歌词、学生没有参悟歌曲表达的情绪等等,都属于没有足够的合唱经验,合唱缺乏整体性,没有气势。

(二)没有静心聆听

学生可能因为没有合唱经验或是没有合作意识,出现在合唱过程中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发音和情绪表达,没有与周围同学形成沟通,调整自我,从而呈现出一个和谐的合唱过程。学生在自我发音合唱时,不能自主对其该部分发音进行辨别,可能出现“一味按照自我想法进行歌唱和演绎”以及“随波逐流,没有自我想法,歌唱方式一直变化”两种情况,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和谐的曲调,只是机械的踩拍子,没有顺利的衔接。他们自身的合唱意识就存在问题,自然会出现整体不和谐的情况,那些唱错的同学,可能因为声音较大或是感染力过强,带偏了原来正确的同学。学生在合唱前,也没有对歌曲大意和演绎背景做简单了解,在合唱时,也没有足够饱满的情愫,无法构建具体情境,显得整个合唱过程呆板乏味,学生之间如同一盘散沙,毫无配合和调整。

(三)没有足够积极性

小学阶段学生对枯燥乏味的环境会产生厌烦心理,对其新鲜好奇的事物会有探究欲望,教师应该有效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而不是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兴趣打压,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如预期。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因为教学方式不当,或是对学生学习兴趣没有进行有效激发,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认真听讲,跟上教师的节奏,其听讲效率低下,对学生个人学习状态也没有明显推动,教学进度停滞不前。并且,部分家长或者学生都存在着对小学音乐学科不够重视的问题,在学习音乐知识内容时,没有明确将自己的精力都放在这上面,会分心,会走神,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在一些传统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命令学生都进行简单排列后,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的按照教师的引导去学习合唱技巧,对歌曲进行反复练习,导致学对音乐学科这一固有印象为“枯燥乏味,结构单一”,失去学习兴趣,逐渐减弱歌唱热情,感受不到音乐学科的魅力和趣味。在一些学生出现歌唱错误或者是音调记忆混淆,以及对该歌曲背景理解不透彻的问题时,教师没有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反而是对其进行批评斥责,降低学生学习信心,减弱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具体对策

教师结合现今新课改教育目标中,明确提出的“注重学生个体”的要求,对其教学方案进行适当调整,针对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时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具体教学对策,利用学生对新奇事物和灵活多变的课堂感兴趣的性格特点,从而实现与学生高效沟通,注重学生在合唱中的技巧学习和情感体验。

(一)分小组合唱练习

教师想要解决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数过多,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引导教学的问题,可以适当结合“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那就是针对学生个体问题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首先对同学的合唱能力和经验进行简要了解,从而进行合理分组,帮助同学将其合唱氛围转变为五人一起,从而实现对学生个人的调整和方便引导。让学生在与同学进行简单练习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结合教师的教学与同伴的引导,进行自我调整,推动学生形成在大集体中能有调整自我,融入整体的意识和能力,呈现出一幅完整的,协调的合唱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让五名同学分为一个小组进行组内大合唱的方式,达到让学生融入整体的目的;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之间进行二重唱的方式,以便于在出现一名错误的同学时,另一名同学可以将他引导回来,他自己也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修正;教师可以让男、女同学进行独唱,让其他同学都能感受到男生和女生声音的区别,以及同唱一首歌曲给人的不同感受。同时实现让其他同学聆听,让自己接受他人的指导,客观的真实感受最能帮助学生进步。让学生既感受到合唱的趣味性,也能为整体课堂教学过程增加一些灵活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感受到音乐给人的不同信息传达和艺术魅力。明确男、女声音不同特点后,就便于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情况,也有益于教师合唱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结合趣味动画

教师想要解决课堂缺少趣味性的问题,就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的事物,以此作为教学切入点,从而进行小学音乐合唱知识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让学生学习与之相关的歌曲,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激发。与学生实现沟通过程,也能明确教学方向,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最喜欢的动画片或动漫”为话题的讨论,从而将其主题曲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歌曲。这种学生有足够了解的歌曲,能大大降低教师教学工作的难度,也能让学生有足够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基础合唱练习,学生对其动画片主题曲的音调、音长、整体节奏都有很深程度的了解和接触,教师还可以适当结合片头视频,提高学生的熟悉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跟上整体节奏。因为对动画片也很喜欢和有足够的了解,学生对其歌曲表达的情绪和意义都有深刻理解,从而更好的演绎歌曲,实现高效的合唱教学过程。

(三)指导合唱技巧

教师想要对学生进行合唱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适应合唱氛围,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构建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总结掌握合唱技巧,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实现对学生音乐潜在能力的激发,并实现多次练习过程,不断完善合唱方法,培养学生个人独立的音乐思想和感悟方法,锻炼学生的艺术品鉴和表达能力,学生形成具有自我特点的艺术气息。

教师首先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才能更好的开展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例如,运用一些能够创设具体情境的道具和朗诵,从而营造真实历史背景,让学生感悟其歌曲的意义,教师再适当加以指导,对学生的音乐感悟和情绪表达推动进程,呈现出和谐统一的合唱氛围,传达歌曲背后的深刻含义。在学习《义勇军进行曲》的合唱时,教师首先与学生共同分析该歌曲的歌唱情绪应该是气势磅礴的、坚定不移的,表达的是我国在近代史反抗外国侵略时的坚定信念,绝不屈服,绝不放弃。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在合唱前期,运用较低沉的声音,营造出受人压迫但却不放弃的抗争,在后期时,应该适当调高整体音调,给聆听者创设出“前方有光明道路”的具体情境,呈现一个完整的歌曲合唱。

(四)注重情感体验

在进行歌曲演绎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将其歌曲的背景进行了解,从而在演唱时能适当增加一些情绪表达,才能将这首歌曲带给人的力量传达给聆听者,才能将音乐这一艺术类型的魅力表现出来。在合唱过程中,因为人数较多,声音有深度,演唱过程气势磅礴,所以,更能体现出歌曲的真实意境。但却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学生个人对情感的把控,对声音的调整能力,对音乐知识的基础学习,在表达歌曲时,不同的音调表达的情绪,不同的音长中的停顿和延伸,不同的节奏中的此起彼伏,都能影响整首歌的不同氛围。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时,需要注重学生个人演唱情感体验,避免出现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呆板演唱”。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录音中,总结事件的发生背景,在学生对其基础录音有节奏的分析和语言的结合后,可以适当增加不同的类型,可以是同样的语句,用不同的情绪、不同的低、中、高音演绎,表达出的不同结果,丰富学生在学习合唱歌曲时的情感体验,增加学生对歌词和情绪的表达。

结束语:在本文中,对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提出,包括学生没有足够合唱经验、没有认真聆听他人、与他人进行配合的意识、对音乐学科学习没有足够积极性等情况。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立足于学生个体,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过程,从而实现分小组合唱练习、结合趣味动画等方式,让学生逐渐适应合唱学习环境,从而进一步对其进行合唱技巧指导,注重学生在表达歌曲时的情感体验,呈现出和谐统一的合唱过程。实现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基础目标,推动整体教学效率,保证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气息,传达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钟颖. 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1):208-210.

[2]贺加贝. 浅析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措施[J]. 大众文艺,2021,(15):216-217.

[3]刘志新. 多元教学方式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7):275-277.

[4]程馨永.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 北方音乐,2020,(22):136-13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