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互联网+背景下陕北非遗文化(剪纸)的传承与保护

北大荒文化
延安大学

摘 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通过对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的重新挖掘和研究,不断加深我们对于陕北民间剪纸的理解,依托“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与交流,在时代战略的引导下,凝聚起共商共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的民族力量。非遗作为“活文物”不应只在历史的烟尘消磨,而是具有着无可替代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非遗文化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传承,并被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与之相关的各种实物和场所。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迅猛进步,工业生产逐渐代替低效能的手工生产,非遗文化逐渐因其内容古旧、制作繁杂、传承人减少、收益低等多方面因素,出现传承困难,甚至失传的现象。于此同时,互联网的更新迭代,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在全球新一代技术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潮流中,“互联网+”与各领域发展之间的联系日渐加深,互联网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资源传播平台。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延安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观点,该项目旨在以延安剪纸文化为例,探索“互联网+”与“延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相结合,创新延安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式,增强其生命力和活力,使即将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大众生活中。

本项目的实施将直接助力陕北剪纸文化的宣传与推广,使陕北剪纸文化走向大众,引起一波新的剪纸文化热潮。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剪纸文化的技术、产品配合网络宣传,既焕发出新的时代张力,逐渐产生推进剪纸文化产业链形成的不竭动力。本项目的最高目标,在于提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定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通过对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的重新挖掘和研究,不断加深我们对于陕北民间剪纸的理解,依托“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与交流,在时代战略的引导下,凝聚起共商共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的民族力量。非遗作为“活文物”不应只在历史的烟尘消磨,而是具有着无可替代的时代价值。

(二)研究意义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多,地地域分布广,并且种类多,都有着各个地域的鲜明特点,但是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播,传承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非遗文化仿佛不能跟着现代社会一起前进,其传承难以融入现代社会,不能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立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延安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方案。

该项目充分分析了非遗当前发展困境。非遗对传承人的依赖性很强,若是传承人出现问题,那么非遗就面临着消亡的困境。而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改变,非遗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局限性,非遗难以充分融入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由于非遗文化的传播手段较为陈旧,所以向公众传播非遗文化是单向输出,不能实现双向奔赴。并且以非遗之一延安剪纸为例,结合当前发展困境提出可行性较强的措施。以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播传承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道路中的问题为背景,结合延安地域文化,衔接现代审美意趣,融入种种现代文化元素,激活非遗自身的市场活力,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开阔了非遗传承思路,打造了良性的循环传播生态,延长了非遗文化的产业链,开发文创市场,促进了文旅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最大程度促进非遗文化,延安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互联网这一大平台上,借力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与“延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相结合,借助“流量”,创建一个新的非遗传播传承模式,提高社会公众在非遗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参与度,认知度。新媒体平台众多,流量大,可以让群众快速,准确的接受信息,为非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可能。

该项目依据现实问题,结合当前技术,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了非遗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经济与文化共赢。

二、研究背景

(一)现有发展状况

安塞地区历史文化悠久,被许多专家称为是“保留传承中华民族古老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安塞剪纸主要是由民间口传心授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朴素的民间艺术,其具有庄重凝练、朴素典雅、内蕴丰富等特点,被称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截止目前陕西省文化厅已授予安塞12位剪纸艺术大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在这其中有4人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剪纸艺术大师”的称号。2005年,安塞剪纸艺术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2018年,安塞剪纸又入选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由此都可看出,安塞剪纸历史由来已久,文化底蕴深厚丰富,文化传承地位价值不容小觑。

近年来,通过不断对大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整理收集和制作,目前已有1000多幅剪纸作品被上海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等知名藏馆收藏,其中《延安人民的怀念》这幅大型现代剪纸艺术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永久收藏。

上世纪90年代,安塞县被中国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剪纸之乡”。90年代后,随着历史时代的不断发展变迁,安塞剪纸的内容题材也不断丰富发展,其内涵和内容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创作技艺也不断丰富提升。它开始不断从传统走向现代,尤其是以延安时期革命圣地延安及在其中的领袖人物事迹为创作素材的剪纸等艺术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和先进力量,对越来越多的人起到了精神鼓舞和感染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传承的不断重视,安塞地区高度重视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为此重金打造了“东方毕加索”剪纸绘画村,使剪纸产业有了自己的创作基地。先后选拔了全区国家级、省级、市级剪纸传承人入住剪纸绘画村,不断研发与剪纸艺术有关的衍生产品,使其在传承艺术文化的基础上更具有实用性,目前这一行业已经在安塞地区发展起来企业和个人工作室二百余家,带动安塞百姓2000余人就业,据不完全统计这一产业年总产值达2亿元,而且呈逐年上涨趋势。

(二)发展中的优势:

1.政策支持:国家层面: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加强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地域层面:陕北地区省、市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出台的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指示,提供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政策、资金、场地等的支持。

2.传播技术和途径的更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视频、自媒体等平台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为安塞剪纸等传统非遗文化载体的宣传做了强有力的支持,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传播途径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3.文化自信:安塞剪纸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民族基因,与陕北这一革命圣地中所蕴含的红色历史精神相结合(四史、党史),可发挥其纪实、纪史功能,凸显其特有的革命教育意义。

3.市场前景:当代青年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需求日益增强,对于传统非遗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安塞剪纸的潜在受众群体庞大。

(三)发展中的劣势:

1.后备资源:国家级剪纸艺人中老龄化现象逐渐普遍,传承能力有限,多数年轻人对剪纸文化不够了解和重视,传承人后备储蓄力量不足。

2.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平衡:在商品化的过程中,经济收益与文化精神之间存在的矛盾难以平衡,要注意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于文化精神品质的打造。

3.创作革新能力:传统优秀剪纸艺人的老龄化,导致现有剪纸作品受困于旧有的创作风格、内容和传承模式,未与新的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

4.信息传播:运用互联网进行传播时,未能很好的与陕北地区实际相结合,网络传播平台规范化、体系化有待加强。

三、具体措施

在剪纸技艺的传承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如何有效解决问题,实现剪纸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是我们要思考的核心。

在发展现状中,无论是传承人老龄化还是传承后备储蓄欠缺,归根结底是传承力量不足,我们可以从提高传承能力和扩大传承影响两方面入手。

对于老龄化的剪纸传承艺人来讲,传承能动性已经很微弱了,对此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将他们的剪纸技艺用影像化资料记录整理下来,对于已有的纪录片等资料,可以借助互联网上的视频平台和公众号等途径来传播,保护其传承能力的同时扩大传承影响力。针对年轻人群体,最重要的问题是关注度不够,很少有人能认真了解剪纸文化,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两方面抓起,青少年群体以线下传播培养为主,可以从小培养对剪纸的兴趣,在少年宫等地设置免费剪纸培训班进行授课,亦可以与学校沟通,由老师教授剪纸或者播放剪纸视频,或许还可以让剪纸艺人入校园,与同学们深入交流。从小培养剪纸兴趣,塑造文化信仰。而对于大学生、社会青年以及其它社会群体,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展开。例如去学校或社区开展剪纸展览或比赛和宣讲等活动,在线上加大宣传力度,剪纸艺人进行现场直播剪纸,在抖音、微博、朋友圈、公众号等多平台多形式传播,吸引人们的关注,抓住传承人力量的主力军,力争在社会上,特别是陕北地区,形成全民剪纸的热潮。

另一方面,剪纸商品化也是亟待我们关注的问题。剪纸发展到一定程度,商品化、产业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那我们如何平衡好经济收益与文化载体-剪纸之间的矛盾,最重要的是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在认知上需要明确,我们所交易的剪纸,不单单是一件商品,更重要的是其内核里蕴含的文化精神,剪纸不仅是各地域交流中展现陕北风情和特色的载体,更是在国际交流中象征和凝聚着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代表。

其次,在剪纸质量方面,如何坚持长期输出高质量剪纸,这需要剪纸艺人、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就剪纸艺人自身而言,要坚定自身文化信仰,坚持高质量剪纸创作,不能向资本低头。在政府层面,要发挥积极的引导调节作用。对坚持传播创作的剪纸艺人进行扶持和资助,提供良好创作环境,毕竟剪纸艺人只靠信仰,恐怕难以维持生计。社会层面可以通过剪纸协会、法律等对剪纸作品的质量进行监督。而在互联网方面,必须规范“互联网+非遗”的模式构建,更多关注网络监管,规范商家认证等各类信息,对于假冒非遗之名的网站、抖音等媒体平台及时进行反馈处理,避免互联网沦为虚假广告的倾销场和伪劣产品垃圾场。完善非遗认证系统,打造规范化的非遗网络认证体系,根据现有的各级非遗名录体系进行对接,并利用网络机制进行非遗辨别、传承人身份认证等,使网民能够识别出优秀非遗产品和文化,倒逼商家产出高质量剪纸商品。

剪纸商品化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好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让初兴的剪纸商品化产业链走上正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创造经济效益与文化精神传播的共赢。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三新一高”思想。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受困于旧的发展模式,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互联网发展已成常态化的背景下,剪纸与互联网结合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传播方面前文已经做了详细阐释,这里不再赘述。其次需要解决的是剪纸艺术如何创新发展,进而达到经济收益和文化传播的共赢问题。

目前剪纸的购买途径主要以线下为主,剪纸以传统化图案为主,类型比较单一、千篇一律。大多数人只是欣赏观看,购买者很少,因此在内容、形式以及售卖途径上,我们都要有进一步的创新。

内容上不必只进行传统的造型图案剪裁,可以结合时事,如冬奥会的冰墩墩、雪容融;也可以切合不同群体,利用人们互联网购物的消费习惯,根据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和各类人群消费特征,为他们量身打造非遗产品,开拓市场,将数量庞大的网购人群转变为非遗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如二次元动漫角色造型剪纸、游戏人物形象或场景剪纸、受中老年人喜爱的吉祥图案剪纸、流行于网络上为大众广为喜爱的表情包或搞笑图案剪纸等等,我们可以结合陕北地区的红色基因,对革命圣地、对英雄伟人、对重要场景进行剪纸创作,也可以对陕北地区风俗民情进行展示,亦可以与延安地区红色旅游相结合,在不同红色景点可以获取相应的独特剪纸造型,以收集一整套剪纸来吸引和鼓励游客观光。又因为剪纸过程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在景点中,我们甚至可以设置现场剪纸的艺人进行服务,根据游客要求进行现场裁剪。

形式上,我们不能只拘泥于单一的剪纸,必须以剪纸IP为核心,开创出一系列文创产品。好的文创产品必须要结合现实,深入渗透到人民的衣食住行中,如以剪纸为素材和理念的服饰、配饰、头饰、玩偶、雨伞、桌椅、家居甚至婚庆用品等等,打造出一个以剪纸为核心的陕北文创品牌。剪纸内容映射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这些剪纸元素的产品,设计得当的话,完全不会遭人嫌弃。

购买途径上,设计线上线下双轨进行。线下的内容多样化与陕北红色旅游相结合,线上的途径多样化与批量化生产相结合。打造“互联网+非遗”的专业平台,形成品牌化平台支撑,使非遗文化在互联网络中站稳脚跟;如可以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交易平台设置文创品牌旗舰店,亦可以在抖音、微博等直播平台售卖,结合现代商业,剪纸推行网络平台定制服务,满足更多人需求,而在线上售卖中,不止是剪纸,所有的文创产品均可进行交易。

参考文献

[1] 杜贝贝.“互联网+非遗传承”教育资源开发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08):91-92.

[2] 申绍云.传统工艺类非遗传承发展路径:跨界融合,转化再生[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1(12):55-59

[3] 文化“活化石”——安塞剪纸    延安号-《网页》非遗视域下安塞剪纸数字旅游体验设计探究

[4] 陈玉波;李惠;王宛春;顾朝晖    《西部皮革》 2021

作者简介:姓名:吴昱蓉,女,汉,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本科在读,非遗保护。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