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之间的关系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深刻实践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特征的具体表现。二者辩证统一、层层递进。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之间的关系,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将它们两者相结合,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价值旨归,在守正创新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1]报告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高度,赋予党更高的使命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党立足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和具体的本土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并吸收人类优秀文明,进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规律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密不可分,辩证统一。前者蕴含着后者的特征,后者为前者指引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时代内涵的融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在中国化的进程中实现的。它们相互融合,层层递进。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更好地把握新时代党的创新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将科学真理同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也是同时代主题、特征和精神相适应。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又为其指引方向。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前提下,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二者辩证统一,彼此融合、相互促进。
第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寓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中。它是在解决中国的具体实际问题中实现的,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实现的。没有中国化,时代化便没有了依托而无从实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都表现出属于各自那个时期的独有风格与魅力。其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前中期,“战争与革命”是时代的特征。十月革命的爆发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世界,使中国的一批先进分子认识到国家独立和民族统一的重要性。过去的实践经验证明,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和科学理论的指导,革命是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的。时代的发展,使中国共产党尽快运用科学理论解决中国的革命道路问题,带领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成为必然要求。面对党内存在的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国产国际决议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倾向,中国共产党人坚决纠正错误,正是在与其坚持不懈地调查与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特征。在这一时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党面临的主要任务,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努力帮助人民摆脱贫困是重要目标。中国共产党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发展,与改革不同阶段的任务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其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加了新的动力。十八大以来,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两大变局”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转变,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人用宽阔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深入探索“三大规律”,在继承前人科学理念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升华,发现新问题、新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方略,对新时代的变化作出令人民满意的回应。中国具体问题的解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新的时代特征相融合。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和深化。
第二,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在时间的推移中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引领方向的作用,并决定其在特定阶段研究探索的主题内容。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并反过来推动其发展。顺应时代指明的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向前推进,回答了一系列时代之问。革命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共产党人紧紧围绕“中国革命是什么、如何进行中国革命”的命题深入探索,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的需要、时代的需求。新时期,江泽民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创立科学发展观,分别从党建和发展的层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主题。新时代,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益突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原来的物质需要转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国共产党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让人民的生活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质量越来越高。因此,面对变化着的世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正确的方向指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层层递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首先必须回归到中国复杂多变的实际之中,通过现实的不断深入实践,寻求中国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理论创新,再对改造社会形成正确的指导。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只有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然后才谈得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当中国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产生时代化的需求,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接续中国化的任务和责任,推动中国走向更好地发展,从而更进一步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8页。
作者简介:侯丽雯(2000.03-);女;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在读;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