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日本哲学家的老子研究

北大荒文化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摘 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典籍,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因此可以说《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事实上老子的《道德经》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它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地理上的优势,为日本研究老子的《道德经》提供了便利《道德经》也为日本的文明进步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一、传入日本

老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老子、墨子等思想家辈出。公元57年,中国与日本进行了首次官方交流活动。根据范晔著《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春正月,“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绥。”这是继班固《汉书》之后,反映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最早记录。盛唐时期,日本以朝圣者的心态向唐朝学习先进文明。自舒明天皇二年(公元630年,唐太宗贞观四年)六月派遣犬上三田耜出使唐朝起,到宇多天皇宽平六年(公元894年,唐昭宗乾宁元年)九月止,日本共派出19次遣唐使,跨飞鸟、奈良、平安三个时代。唐朝盛兴的“崇道”之风深刻影响着日本使节。奈良时代,吉备真备两次跟随遣唐使入唐,将大量的道家典籍带回日本。

二、 井上哲次郎与《中国哲学史》

井上哲次郎(1856-1944)是日本近代学院派哲学的奠基者,他不仅是日本近代思想界和教育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放眼整个亚洲的近代哲学界,他的影响也极其深远。明治二十四年(1891年)春至明治二十五年(1892年)六月九日井上哲次郎在东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四卷,夏目漱石(1867-1916)于明治二十五年六月十一日开始执笔《文科大学东洋哲学论文》—《老子哲学》,现将井上哲次郎《中国哲学史》四卷的课堂笔记与夏目漱石的《老子哲学》进行比较,理清二者的关系。

现在普遍认为夏目漱石的《老子哲学》是其在东京大学英文系二年级时所上课程——《比较宗教及东洋哲学》的期末课题。而井上哲次郎于明治二十四年在东京大学负责该学科的教学工作。

在井上哲次郎的《中国哲学史》四卷上虽能确认有数人的笔记,但是无法判定这些字迹分别来自于谁。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通过井上哲次郎的教学以及笔记的记录,可以推测井上哲次郎的教学时间始于明治二十四年春,截止于明治二十五年六月九日,教学的截止时间正好与夏目夏目漱石《老子哲学》的起笔时间重合。

关于《老子哲学》有大量的先行研究,但都没有提到《老子哲学》曾受到井上哲次郎的教学影响,这点或与井上哲次郎研究老子相关的著述不多有关。在这些先行研究中,吉田精一(1908年11月12日-1984年6 月9日)曾这样评价夏目漱石的《老子哲学》,“可以随心运用高深莫测的老子,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从实用主义的立场进行解释、批判。同时也表示“夏目漱石非常认真地分析并判断了老子的内容,指出其矛盾所在”。其他针对《老子哲学》的评价也都大抵如此。

但是正如前文所言,既然《老子哲学》是一门课程的课题,那就不能忽视这门课程,换句话说,夏目漱石阐述的老子观评价如此之高、但如果不考虑夏目漱石的《老子哲学》与课程的讲授者—井上哲次郎老子观的关系,那么评价也可能有失偏颇。

实际上阅读了井上哲次郎的《中国哲学史》,就会发现夏目漱石的老子观深受井上哲次郎的影响。比如清水孝纯(1930年1月23日—)就夏目漱石的老子观表示“在首篇结尾处,老子学中‘也有同古希腊哲学一样,通过宇宙学来立足的部分’,这表明夏目漱石理解了老子的特性”。夏目漱石是将老子思想与宇宙学结合起来理解。然而事实上,井上哲次郎在夏目漱石之前就已经提及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井上哲次郎在明治二十年(1887年)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他说,中国哲学不只有道,我说,虽然大部分都是道,但不乏也有宇宙学”。这里的“他”指的是朱尔·西蒙(Jules Simon 1814—1896),这段记录是井上哲次郎与其讨论哲学的部分内容。这样一来,可以认为井上哲次郎在当时就已经将老子思想与宇宙学联系起来。通过以上分析,夏目漱石对于老子“以宇宙学立足”的观点,其构思很大概率出自井上哲次郎的讲解。

在井上哲次郎的《哲学字汇》中,他将“宇宙学”译成“世界形成论”、另外在《中国哲学史》卷三中,解释鬻子“万事万物运动转移永不停止,连天地也在悄悄地移动。”上述论述的宇宙学(在中国除老子一派论述宇宙学,其余的并不多见),由此可以了解到在课程讲授中,井上哲次郎已经意识到宇宙学与老子道之间的关系。但在之前的研究中,无一例外都高度评价了夏目漱石的老子观—《老子哲学》,却没人提及井上哲次郎的《中国哲学史》。

通过井上哲次郎的教学内容,了解到夏目漱石的《老子哲学》深受井上哲次郎的影响。在之前的研究中评价夏目漱石有体系地再次构建了老子的思想,并尝试基于“道”的基础上一元性的理解老子,这点在井上哲次郎的教学中也有过体现。换言之,这些针对夏目漱石老子观的高度评价事实上是对井上哲次郎《中国哲学史》的评价。

三、远藤隆吉与老子的应用。

远藤隆吉(1874年一1946年)是日本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一八九九年从东京大学毕业,先后担任高等师范学校、日本大学等校讲师,后来成为早稻田大学教授。一九零七年他发起成立日本社会学研究所,一九二二年创立了巢鸭高等商业学校(现在的千叶商科大学),此后专心致力于教育事业。代表著作《基廷社会学》《现今之社会学》等

远藤隆吉作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人员,为老子及其思想的研究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对老子倡导的思想、主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远藤隆吉看来“老子的思想中既有无政府主义的理想,也有社会主义的理想”。现有的腹式呼吸法、静座法、柔道同样也出自老子。柔道的“柔”并非指某种实力,而是一种态度。《道德经》五千言也可以看作是对这个“柔”字的解释。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老子提出了以节制权力为核心的无为自然论。老子的思想从理想、心得、“道”的运用方式到养生之术,时至今日依然非常有价值,可以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1.社会方面的应用

远藤隆吉将老子提倡的“无为自然”“适才适所”视为用人之道的精髓。具体的做法便是上级对下属的工作不人为的加以干涉,使下属自然而然地显现出自身的才能。用人者需保持一颗“空”心,比如当确定岗位人选之后,用人者只需静观其变,期待其能自觉地发挥出自身的长处。此处的思想还可以运用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场合,做到适才适所。远藤隆吉解释此处的“不干涉”,并非是“放任”不负责任的态度。而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引导,通过一段时间的顺其自然,再视情况加以判断后再做决定。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降低判断出错的可能性,也能够省去过程中一些没有必要的措施。正所谓“事半功倍”。远藤隆吉认为老子的思想在社会方面的应用上,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上,强调了老子思想的在当代社会中的实用性。

2.在社会思想,社会思潮领域方面的应用。

远藤隆吉认为上述“顺其自然”的思想还可以运用到当今矛盾的社会思想中去。如今的社会思想中不乏矛盾、对立存在,尤其关乎一些主义·思想,这些都与人生观·世界观息息相关,很难通过说服等途径使其改变,因此不该采取正面对抗的方式。当今世界思想激荡,产生了种种社会矛盾与问题,而现有的社会思想和理念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新的思想和理念也就应运而生。如果急于否定这些思想和理念的有效性,那么现在出现的问题也就一直得不到解决。因此对于新的思想和理论,只要没有威胁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就应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给予恰当的引导即可,这便是“以水救水,以火救火”的思想。这个观点也可以视为老子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中还蕴含着对于“无”和“有”这一古老的概念新的解释。

3.在人际关系以及商务领域方面的应用。

在老子的思想中,“柔”这一理念主要使用在人际关系上。在各种利害关系错综复杂之下,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需要甚之又甚。远藤隆吉曾在其著作中发起过“处众人之所恶”的讨论。其主旨是在老子看来,在复杂的人际社会中,何处才能称为最安全的栖身之所,在这最安全的栖身之所中能够免受纷争、保全自己。但是“如果一直栖身于别人向往之处,那么最终会被厌恶,无法居于人上”。因此“处众人之所恶”才最安全的栖身之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也就是说,要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争,居于人们所厌恶之处。

此处的“不争”并不指无意义的忍耐、退让,而是实现“居于人上”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想要居于人上,前提需要甘为人下,做到“不争之争”。这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应用的人生智慧。“居于人上”自然也包括仕途上的升迁。“退”“让”等方法不仅有效,甚至可以说是“谋官”的秘诀。在远藤隆吉的著作中,曾引用过诸葛孔明与姜太公的故事,发起“谋官不敢为人先”的讨论,以此说明“谋官”并不仅仅是为个人,更是为天下,具有积极的意义。“谋官”这一老子思想上的活用,在古人的智慧和现代社会生活中架起了一座巨大桥梁,远藤隆吉以此将老子的思想延伸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即商务领域。

远藤隆吉认为老子的“道”最适用于现代商务领域。具体表现在“华丽”和“朴素”这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上。在市场经济中,消费逐渐成为生活的中心,在这个看重消费者的时代,商品的宣传·展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好的商品自然需要好的包装,这点在商务领域中似乎已经达成共识。当今谁都无法否定,“华丽的包装”逐渐成为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一种手段。对于这种做法,先不说是否应该摒弃。远藤隆吉表示活用老子思想的“商务策略”可以做到“低成本”“时效长”。

日本无印良品的设计风格崇尚极简,把设计的重心放在产品的使用上,无印良品也以此赢得了市场。每个人的风格不同,很难统一“美”的定义。什么样的设计才算是“美”的设计,其实答案显而易见。把重心着眼于“人们的使用上”。“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过度的包装形成了注重外表,忽视实质的消费心理,不仅增加了产品的成本,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无印良品正是运用了老子这一思想,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4.在人体上的应用

远藤隆吉认为现代人可以运用老子“柔”和“无欲”的思想,保持身体以及精神的健康。比如,日本当时流行的“正坐法腹式呼吸法”便是运用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曾言“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大”(《老子》第三十四章)。达到无念无想的状态后,并将力量注入腹部。这种如今被称为“正坐法腹式呼吸法”正是运用了老子的思想,同时远藤隆吉也指出,这种养生之道的根本在于“静”“无”“虚”,过程中是否运用到了老子哲学的理念,是其成败的关键。

1882年嘉纳治五郎(1860年12月9日~1938年5月4日)将“日本古代柔术”改良后,创立了“柔道”。远藤隆吉也从柔道各流派的指导理念和目的中看出了与老子思想的关联性。“柔道的名称就出自老子。以柔克刚柔道一词虽出自汉朝,将之运用在人体上却在后世”。“如今柔道流派众多,其中流传最广的应是“讲道馆”一派,而理论最高深的当属“起倒流”一派。“起倒流”一派在其大量书籍中都曾提及过老子、庄子、或禅道。禅道既有和老子不同之处,也有和老子相通之处。“起流派”虽也运用到了庄子的思想,但在人体上的应用出自老子。

综上所述老子的《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万经之首,对全世界人民的影响及其深远。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对其这样评价道“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中国的强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老子著作与思想在世界上颇受关注,其传播的依靠正是中国的开放、文明、繁荣、强大。

参考文献

[1] 徐水生.老子思想对日本近现代名家的影响[A].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01-0024-07

[2] 孟煜.老子思想对现当代教育的启示作用[A].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03-0003-02

[3] 趙軍.(2019)「西洋背景下の遠藤隆吉の老子研究」『千葉商大紀要』2号pp.41-5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