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引企入校,八个共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
摘要: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在人才培养中注重个性化发展,由此,在研究中为对“引校入企,八个共同”基础上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更好的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对校企如何共建师资队伍、建设怎样的师资队伍展开探索,以符合人才的培养要求,着重对校企共同培育的目标以及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的探究开展师资团队建设的相关研究工作,围绕学生的技能培养,在实践中寻找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团队,探索一套与之匹配的校企合作式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思路,进而为国家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共建团队;实践策略;
教科研项目: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引企入校、八个共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ZZJG2019B069)
所谓“引校入企,八个共同”,其实是指“在实践中,要将电梯工程专业的标准与理论知识、校内实习、工学一体、顶岗实习等不同的手段和方式与企业进行有效融合,以此来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在具体人才培养中,教师所占比重极高,教师专业能力与素养的高低关系最终的育人效果。由此需要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人才培养要点,让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实际操作经验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由此对传统育人模式进行创新。也借由“引校入企,八个共同”方式,让校企合作强度得以提高,使得二者在进一步结合的基础上,让电梯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在优秀教师团队的引导下实现更好的发展,进而推动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进步。
一、电梯工程技术专业采取“引校入企,八个共同”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
一方面,结合学校实际,以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引入到校园之中,并构建起“八个共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通过对企业资源与校园资源充分利用,让教师对企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足够熟悉,进而应用到实际人才培养中。然后在此过程中,通过开展学校+企业的一线实战技能型培养方式,让学校育人目标符合企业需求目标,让培养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让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紧密结合,既能够让教师团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以及职业适应性得到针对性提升,还能够促使教师的育人能力得以增强,进而为相关类似专业的改革提供参考。
另一方面,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引入校园”,其实就是将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作为导向,让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进来的一种针对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也是当前技术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大体趋势。以技术培养为主导的院校与其他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大不用,而它们的校企培养模式也更加多样。通过采取“引企入校,八个共同”人才培养方式,能够对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不断创新,进而探索出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校企合作道路。
二、基于“引校入企,八个共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之中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中,分析资料与实证信息后,发现在具体实施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具体如下:
其一,关于“引企入校,八个共同”在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少,这就让在探究具体实施策略之时,难以采取足够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实证。而在对接教育部部署启动的职业教育“1+X”制度试点中,各专业结构性就业改革也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国内电梯行业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也比较薄弱,这方面的职业技能证书也比较欠缺,所以在就业方面依旧需要注重技能实际应用性的提高,这也让本次研究遇上难题。
其二,从国内电梯行业实际看,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极为薄弱,技能的实际应用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关于此方面教师团队组建、培养以及发展的研究更少,这就需要学校在此方面加大功夫。而且,从职业院校电梯工程技术专业教师育人现状看,它依旧局限在教学层面上,对于“引企入校”的一线实战还比较欠缺,教师自身实战技能还需继续加强。此种现状也让不少学生毕业时所考取的技能证书,大多只能在模拟中使用,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这就让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出现很多问题,由此相应教师团队专业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
三、基于“引企入校,八个共同”电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策略
(一)精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任何策略的实施离不开严密的方案与计划,在基于“引企入校,八个共同”电梯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中,需要通过调研与收集资料来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体系,如此才能基于此,展开专项研讨,进而学校与企业一起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
在制定方案过程中,“共同”一词是重点,不仅要共同建设,还要共同实践教学,并且编写实践教材,以及一起建设师资队伍,如此来培养专项人才,而经过这样的合作,才能够让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完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加入企业之中,让教师对企业发展现状及时了解,然后据此修改与调整当前育人模式。学校方面,在组建与发展教师队伍之时,也需要从现实情况入手,收集相关数据,结合当前阶段企业的实际需要,来找出既符合“八个共同”育才要求,又符合就业市场现实需求的培养方案,并由此来对该院校电子技术专业教师队伍进行有效地调整。
(二)校企共同构建实训基地
当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后,其实就是已经明确应当在之后的人才培育中遵循“共享、共建”原则,由此在具体操作中,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容忽视,而教师团队在此阶段也需要全力跟进。
仔细来看,学校可以依据院校实际情况提供办公场地与设备,并对其进行日产管理,而企业则负责提供相应的产品、软件以及师资、各平台企业账号等。在共建实训基地过程中,为了让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得到锻炼,学校可以派出该专业的教师在前期阶段需要与企业有效沟通、洽谈,明确双方利益分配原则以及各自的职责,如此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来对本校人才培养进行规范化管理,这也符合提出的“八个共同”要求。在这样的共同建设中,能够从原本的“学校主导”朝着“企业主导”演变,让教师能够熟练使用企业的一些资源展开实训,并对该企业的工作流程有更加真实的体验,以此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而且,建设实训基地,能够让教学与生产的双重职能得到兼顾,进而让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双元融合得以实现,让教师在强化实践技能的同时对学院育人理念与模式进行调整,使之更加适应企业的需要。
(三)有效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既然要“引企入校”,就需要建设起专业的考核评价体系,特别是针对教师队伍的组建、发展,更加需要建立起适应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两点。一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人员进行考核,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能够共同建设教学团队,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便是对考核标准、评价机制进行具体探究,将职业能力作为考核核心,并对其进行全程与多元评价、考核。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教师队伍日常的训练状态,可以将其作为过程性考核;对于他们最终技能提升结果,则可以看作是结果性考核。此外,还可以将校内教学评价与工学结合的过程中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学校与企业各自的评价有机结合,注重二者评价的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考核之间的结合,以及注重阶段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的结合。借由此种方式,逐步建立起以能力为考核重点的“工学考核”方式,组建起适应企业与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的来说,要通过对校企深度紧密型合作展开探究,构建起“引企入校,八个共同”的新型校企合作方式,为职业院校电梯技术专业培养出企业一线实战技能型人才,教师专业能力与素养的增强不容忽视。只有有效组建与发展教师队伍,才能够让“工”与“学”之间的矛盾较好地解决,通过将学校与企业进一步深度融合,朝着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让“产教融合”得到更进一步的实现,也为其他院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样本与参考。
【参考文献】
[1]诸葛吉祥. 基于"引企入校,八个共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J]. 通讯世界, 2020, 27(10):2.
[2]吴淑娟, 郭小静. 校企联合"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 2021,(2020-1):64-67.
[3]吕文献, 苏佳佳. 产教深度融合电梯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11).
[4]钟向忠. 实现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实践探索——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 2021,(2015-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