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摘 要:任务引领型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突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体系课程设置。采用了模块化的项目驱动的模式,进而以项目和任务为中心,优化课程组合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同时建立了模块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发挥专业群资源优势,将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工作过程;模块化;核心课程;
1.引言
中国铁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国家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建铁路不低于2.3万公里,总投资不低于2.8万亿元,而如果将地方编制的一些投资项目纳入其中,“十三五”期间铁路投资将远超2.8万亿,重点建设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提升我国铁路科技含量。
随着新建铁路陆续投入运营,需要针对高速铁路运营领域技能型人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路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以服务铁道交通运营企业为宗旨,主动适应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从事列车乘务、车站客运服务与售票、车站货运核算、货运管理与服务、货物受理、列车接发工作、调车工作及车站行车调度指挥等工作。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重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作为学院的重点专业进行建设,申报了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
传统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等教育课程是基于学科体系而设置的,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宗旨。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理念[1],高职教育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解构学科体系,重构基于行动体系的课程体系,以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2.围绕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必需的职业能力,构建符合铁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职业能力是指在从事铁路运营过程中,职业者所展示出来的理性认识能力和实际运作能力。根据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岗位群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提炼出通过“3+1”四段式顶岗实习模式,构建符合铁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3+1”四段式顶岗实习的内涵:是指“3次春运顶岗实习阶段”+“1个毕业综合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顶岗实习。以铁路的生产规律和用人需求为导向,每年的“春运”安排学生到铁路客运车站和客运段参加主要是客运业务的顶岗实习;第三学年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毕业班学生到有用人意向的单位参加半年的主要为行车和货运各工种的顶岗实习。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依托铁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以铁道运营管理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开展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通过“3+1”四段式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体现“学习——实践”交替的认知规律,实行由“校内学习、实训——企业实践”交错相结合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3.以铁路运输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建立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包
围绕铁路交通运营管理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训导,按照铁路交通运营管理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构建以任务引领型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的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铁路行车组织》、《铁路客运组织》、《铁路货运组织》3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包。
3.1构建的课程体系的特色为:
3.1.1突出职业素质的培养和专业应用能力的训练。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础适度、理论够用、分类训练”的原则,以技术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取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突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及专业应用能力训练。在课程开发上,与运输企业紧密联系,根据运输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开发、设置课程,增加与企业需要密切相关的新知识,实施“订单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融为一体,课堂教学与实际训练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应使实践教学的学时不小于理论教学的学时。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以自学加辅导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方法;以实际训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
3.1.2加强基础应用能力的锻炼。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设办公自动化、数据库及网络基础课程,突出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取得计算机一级证书或二级测试证书。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英语口语训练及英语基础训练,使学生取得英语应用能力证书。
3.1.3强化实践教学,推行职业等级证书制度。
实践教学除贯穿于理论教学中之外,还专门设立实践教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企业对人才地需求。实践课程主要包括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及职业等级考证。对能够到现场进行实践教学的实践课,尽可能安排到现场进行实践,将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在“春运”及最后一个学期。对于不能到现场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实践课程,积极与企业联系,与企业一起共同开发实践内容,有的可通过采用现场模拟的方法,有的采用实作的方式在学校的专门训练场内用专门的时间由企业的能工巧匠负责学生的训练,与企业一起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并根据现场的岗位考核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考核,取得多种职业岗位等级证书。
3.2具体措施
3.2.1设置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相适应的任务驱动型课程体系
见表1、表2。
3.2.2根据铁路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联合企业设置核心课程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来开发课程内容,课程尽可能采取“模块化”开发方式,以模块化的课程支撑课程体系的建设。
接发列车工作在铁路安全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铁路运输企业要求负责车站接发列车工作员必须持证上岗 。接发列车工作的各工种是我专业毕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因此,基于接发列车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开发符合铁路运输企业要求的课程是我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
接发列车任务驱动型课程实例见图1。
3.2.3各课程之间应具有相辅相成的特点,既能突出重点、又能保证学生继续教育的后劲。
铁道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以突出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重点。但是,由于铁路运输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先进设备的大量应用,铁道运营管理的知识体系与技能体系不断地进行着调整,要求所学知识不断更新。在突出优质核心课程的同时,也应保证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3.2.4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结果驱动、做学—体”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结果驱动、做学—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倡导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术、提高能力。此模式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渗透到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岗位需要出发,通过工作任务把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相关联,通过做学一体,提高了学生在未来岗位的工作能力、岗位责任意识和继续学习能力,从而能较好满足岗位的工作要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这种新模式,凸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淡化了教师在教学中原有的角色。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不是对学生"满堂灌"的教学场所,是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养、感知社会的综合实践场所,不是教学模式动作化的场所,是教师智慧展现的舞台。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课堂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自身实践,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追求与探索,养成学生勘动手、善思考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不断接受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
4.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具体的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将学习内容与岗位实践相连接,让学员能够从完整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相关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体验,以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其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满足教学模式的需求,主要是以学员行为为主体,以基于职业情境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行动方式,培养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员毕业后能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实现从学校到岗位的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中长期铁路网规划》[N].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www.gov.cn
作者简介:
吴文英(1969.03.10——),性别:女,名族:汉,籍贯:河南商丘,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铁道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