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学生学科竞赛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学科竞赛是强化和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独特方式,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能够使大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本文基于STCO模型的构建,通过问卷数据的分析,从探究学生的自我感知、指导老师的影响因素、学校的政策措施以及主办方的客观原因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形成对于广东培正学院现阶段学科竞赛开展情况的描述,并针对其欠缺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因此本研究将学生、指导老师、学校和主办方作为一个体系,全方位和系统性地构建基于学科竞赛的Stco模型,逐层深入,研究影响参与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和主要障碍。
关键词:大学生;学科竞赛;参与度;广东培正学院
基金项目: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pzxk2122c043)、广东培正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PZ07202121)、2021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 广东培正学院专业质量文化建设探究》(项目序号为609)
早在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把加强学科竞赛工作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近年各类学科竞赛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学科竞赛已成为各类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出真知,开展学科竞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了解清楚高校大学生目前参与学科竞赛的真实情况,有利于制定相对完善的政策,以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营造良好的学科竞赛氛围,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参与度及影响因素十分有必要。
一、大学生学科竞赛参与度影响因素设计
关于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影响因素现有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石梅,石莉,葛方振(2019)从正向(促进)和负向(阻碍)两个维度展开,得出外在促进、内在促进、外在阻碍、内在阻碍和时间阻碍五个因子[1];二是陈素月,陈梦(2020)整理设计了综合素质提升、个人特质、功利激励、社会环境激励四个因素[2]。学科竞赛是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孔祥超(2020)把教学、学科竞赛、高校和人才培养作为一个整体构建了基于学科竞赛的人才培养模式[3]。本研究将从指导老师、学校、学科竞赛主办方、学生四个主体(如图1 TCOS模型)去探讨大学生学科竞赛参与度影响因素。
具体参与度影响因素将根据指导老师,学校、主办方和学生四个主体展开:
从指导老师的角度来说,指导老师的带队经验以及老师相关竞赛知识的储备对学生参与度可能影响较大。在竞赛过程中老师能否确立团队目标,提供耐心的指导以及适时反馈相关信息对于激发学生参赛积极性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学校作为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为大学生学科竞赛提供训练设施以及物资后勤等帮助。学校对于竞赛的宣传力度以及竞赛氛围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学科竞赛的了解程度。并且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修读完学分,顺利毕业。所以提高学校报道宣传能力并组织相关讲座赛事,可能会较大程度影响竞赛的氛围。
主办方作为大学生学科竞赛资金、物资的提供方,也是影响着大学生参赛的热情程度。主办方的权威性,资金支持以及后勤保障对大学生来说可能是考虑因素之一。竞赛历年数据的提供和生命周期也可能作为大学生参与竞赛的一个考量条件。
学生作为参与学科竞赛的主要对象,是影响其竞赛参与度的主要因素,学生对于学科竞赛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对学科竞赛的进一步了解。但是其自身的相关经验以及知识储备是影响学生参赛的主要原因。并且学生对于缺乏指导老师,难以组建队伍等方面考虑较多。
因此,TCOS模型包括4类主体16个影响因素,具体内容如表1-1。
二、大学生学科竞赛参与度调查结果及基本情况
为有效的研究影响大学生学科竞赛参与度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我们结合线上以及线下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归类分析。调查包括广东培正学院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调查对象分布较为广泛,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对此次调查结果的归纳整理,关于大学生学科竞赛参与度影响因素调查共发放问卷644份,回收有效问卷598份,回收率为93%。其中144份为线上调查问卷,454份为线下调查问卷。通过数据汇总,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性别,年级,专业的构成与本次调查的性质相比,处于相对合理的范围,符合本次调查的要求,具有研究的意义。基本情况如下:
本次调查中按受访者性别:男生154人,女生444人,受访者主要以女性居多,男性比较少,男女比例约为1:3,基本与我校男女比例一直。
按调查对象在读年级:大一48人,大二255人;大三272人,大四23人,从人数来看主要是大二,大三的学生,这两个年级相比大一来说对大学生学科竞赛足够了解,比大四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同时是对大学生竞赛了解较多的群体,并且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相对而言具有更大的研究意义。
按调查对象学科大类基本覆盖我校全部专业,受访者学科大类前三分别是艺术学类、管理学类和经济学类,这几个学科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可以参加竞赛的类型较多,竞赛的类型丰富,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竞赛的兴趣,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竞赛参与度影响因素的情况。
三、大学生学科竞赛参与度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一)指导老师维度分析
以广东培正学校为例,参与学科竞赛的类别有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技能类学科竞赛、综合实践类学科竞赛等。其中各类学科竞赛总少不了指导老师的参与,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这次调查分析发现,指导老师在学科竞赛中发挥的作用中,能确立团队目标的占比最大为39%,及时反馈信息占比为35%;其次,监督学生落实和重塑学生心理各占17%和9%。从中反映出广东培正学院的学生在选择学科竞赛相应的指导老师时优先看重其带队经验,十分看重指导老师对于学科竞赛团队的建设,同时也反映出指导老师对于团队参赛进展有着推进作用,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在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指导老师对于学生的学科竞赛各方面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确定好团队的研究目标,提供反馈更有用的信息,而且对学生的心理指导有一定帮助,能时刻监督到团队间的落实情况与做好辅导工作。由此可见,指导老师自身的能力与带队经验对学生乃至整个团队都有莫大的帮助,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二)学校维度分析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激发大学生在学习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而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重要平台是学校,学校为学生提供学科竞赛的信息、设施设备、经费等方面的支持。目前学校的学科竞赛体系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信息传递方面需继续完善,使其能够协助学生清楚了解我校学科竞赛开展情况。此次调查以广东培正学院的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此来分析学校方面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影响因素。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发现,广东培正学院的学生在有关学分、奖金等奖励方面尤为看重,占比25%;其次,校园学科竞赛的氛围占比23%,学校提供训练的条件及相关设施设备占比23%,这说明广东培正学院的学生在参与学科竞赛时会考虑学校的竞赛氛围、设施设备支持;此外,学科竞赛的宣传力度与重视程度占比较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加强学科竞赛的宣传力度;学生对于学校组织获奖学生的经验交流会仅占比较小,对于这方面的需求不高。由此可见,学校的奖励机制、校园氛围、设施设备的支持、宣传方面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影响较为显著。
(三)主办方维度分析
主办方是学科竞赛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通过调查广东培正学院的学生来分析赛事主办方对大学生学科竞赛参与度影响的几个方面,其中,29%的学生会考虑主办方的权威性和知名度,这说明权威性和知名度不高的竞赛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26%的学生会考虑主办方的规模和组织经验,主办方的组织经验会影响学科竞赛是否顺利开展; 21%的学生则会考虑主办方是否提供历年的参赛数据,即历年的参赛人数、参赛题库、模拟题库等方面内容。除此之外,学生还会考虑主办方的资金支持,即是否收取竞赛费、后勤保障费等一系列费用。
(四)学生维度分析
学生作为参与学科竞赛的主要对象,最能直观的反映影响参与学科竞赛的重要因素。从影响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因素来看,学生对学科竞赛的了解不够,缺乏自信心方面占比最大为34%,学校对学科竞赛关注度不高,宣传不到位,导致学生缺乏机会占比为30%。其次缺乏健全的体制与指导老师配备和缺乏辅导员的引导各占比20%和16%。同时通过以学生角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得知大学生在参赛时主要遇到以下的困难。首先是个人因素上知识经验不足,专业能力不强导致参赛的动力不足;其次是学校对学科竞赛的宣传力度仍然欠缺;同时难以组建队伍、缺乏指导老师等问题突出。结合本次研究和突出问题,我们发现学校对学科竞赛宣传力度的大小和指导老师的配置好坏对学生在参加学科竞赛中有着密切的影响,学校对此应加大学科竞赛的宣传度,扩大指导教师的队伍,同时针对学生本身能力薄弱,对学科竞赛的认识不够等问题,需要多开展培训讲座。
四、讨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对于提高大学生学科竞赛参与度做出以下建议:
一是指导老师层面,指导老师应该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领域,扩大研究视角,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多跟学生、校方进行沟通,树立学生参赛信心以及坚定学校组织决心。可以在课堂等环境下,多鼓励学生报名参赛,同时承担起指导的重任,推动落实项目,积累带队经验。定期开展学科竞赛指导老师经验交流会,及时传递赛事信息,以此不断丰富老师的竞赛指导经验。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科竞赛纳入课堂培养计划。另外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赛事平台的培训课程学习,提升相应业务能力,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指导。
二是学校角度,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应当加大力度对学科竞赛进行宣传。以校园宣传栏、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作为学科竞赛宣传辅助平台。同时利用校园内的滚动电子屏、横幅喷画在某项学科竞赛即将开展的时候进行大量宣传,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对于留有疑惑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微博进行针对性提问,形成有效互动,营造优良的竞赛氛围。同时召集并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学科竞赛经验的老师,成立专家库,为学校开展学科竞赛进行专业化、精准化指导。积极开展校赛选拔,为大学生搭建更好的学习平台。另一方面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完备的训练条件,例如适当延长实验室、图书馆自修室的开放时间,延长食堂供应时间等生活保障。制定合理的奖励力度和奖励形式,将竞赛指导与课程教学同样计入老师教学工作量以及为学生提供竞赛奖励学分,通过“精准”奖励等激励性举措激发师生参赛热情。结合广东培正学院的实际情况,已有相关举措,但还有所欠缺,需持续完善跟进。
三是主办方,应提前准备好针对举办学科竞赛赛事的资金、物资等供给条件。同时应赋予学科竞赛更多时代价值,响应教育局政策号召,多组织举办一些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富有意义的赛事,提高自身知名度与美誉度。打造“通识课+课程群”的培训模式,规范高校参赛秩序,完善竞赛规章制度,把握好每项赛事的生命周期并且学会整合历年数据供大家参考,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组织经验。让更多大学生关注主办方赛事进展,推动报名热潮。
四是学生本身,学科竞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有利于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当代大学生需要提高对学科竞赛的了解,积极尝试一些富有意义的学科竞赛。懂得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观念,积极投入到实践和创新的活动中去,激发自身的潜能,从而培养内在驱动力。学会主动查阅各类学科竞赛开展的相关资料,把握参赛机会,在竞赛中应当主动地联系指导老师,反馈学科竞赛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从而顺利解决当前问题。在竞赛过程中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今后继续参加相关赛事积累资源和经验。
五、结语
研究基于指导老师、学校、主办方以及学生四个主体展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用TCOS模型分析学科竞赛参与度情况, 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同时对于提高大学生参与度具有较为全面的认知, 为学科竞赛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有效方法,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石梅,石莉,葛方振.基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6(12):78-82.
[2] 陈素月,陈梦.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影响因素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07):141-143.
[3] 孔祥超.以学科竞赛为人才培养模型的构建及运行机理[J].文教资料, 2020(17):3.
作者简介: 林嘉宁,学生,浙江宁波人,汉族;研究方向: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