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摘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掌握终身发展所需的必要能力与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与品格是每一位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新课改中对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也强调了要关注学生素质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积极改进现有教学的不足,科学合理构建高效课堂,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后提出的一种新式教学理念,其除了能为当代学生培养方向指明道路外,还可以突破传统应试教育思维,让教学朝着综合性、全面性等方向发展。教育改革后,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愈加重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侧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优质人才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其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其实现全方位提升和发展。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要培养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可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而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则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不难理解,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一定的联系。第一,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使学生能够用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思维,使学生可以构建起完善的语文思维体系,为今后学习语文或者其他科目的知识打好基础。第三,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文字与字词之间流露出的美感。第四,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意识,让学生衷心热爱本国的语文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口语交际,提高语言素养
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抓好课堂,在课上给学生营造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氛围,也就是要鼓励学生在语文课上敢说,帮助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其次,要重视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氛围,在情境中刺激学生想说。最后,教师要做好引导,注意在学生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发挥课堂教学主导者的角色,给学生适时适度的引导,培养学生会说的能力。总之,教师要真正地把口语交际教学纳入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利用好新教材口语交际的素材,促进学生语言素养不断提升。
(二)增强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较差,但二者与核心素养息息相关。教师应在课堂中做好引导工作,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方法,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以便在主动学习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增强审美能力。具体来说,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汉字的美,在时间的积累中不断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举例来说,在学习《村晚》这首古诗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从而提升其审美能力。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先制作电子课件,并在课堂中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让其对诗句中所描写的乡村美景有更直观的认识。观看视频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比如,“从诗句中的‘草满池塘’你想到了什么?从‘水满陂’你又想到什么?”给予学生适宜的讨论时间,并鼓励其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能增强其审美能力。
(三)开展课堂讨论,活跃学生的思维
语文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思维之一就是能够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适应各种突发情况,同时不以僵化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语文是一个包容性强的学科,语文学科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多种答案。例如,在《南辕北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行人能不能到达楚国这个问题展开辩论。有的学生认为行人的方向走反了,是无论如何都到达不了楚国的;也有的学生另辟蹊径,从地球是圆的这个理论出发,认为假以时日,行人一定会到达楚国。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并灵活开动脑筋,调动自己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是检验学生素养的有效方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创建有效情境,促使学生融入情境,感受情境并体验情境,进而激发学习的内动力,然后再去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提升语文素养,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的挖掘。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只有一个地球》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大家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长什么样子吗?”“地球的年龄是多少”等一系列的问题。然后为学生们播放相关记录短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促使学生在短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随后让学生阅读文本,自主思考、分析文章蕴含的情感,并联想视频情境下的地球景象,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文字的描述下产生画面感,有效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五)培养人文素养
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老师在传授文化时,需要考虑到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避免过于死板。同时,要和时代的精神相联系在一起,让文化更加富有感染力。比如《愚公移山》这一文章中,老师要引领学生让他们对愚公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一部分学生在经过阅读文中的内容得出愚公不畏艰难的答案,老师就要继续引领学生对文中更多内容进行理解,根据老师的启发,得出“遇到苦难不退缩,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他们都表示学习愚公的精神,勇于面对未知的事情。
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要紧跟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学方法,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着手,以培养学生素养为导向进行教学,为学生素养的有效提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兰进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1(23):29—30.
[2]马永玲.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新教育,2021(23):12—13.
[3]司红兵.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2021(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