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家庭教育促进法》视域下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施行,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的核心要义。彰显了家庭教育的公益性质和未成年人保护的本质。该法既尊重家庭教育的多元文化背景,又为家庭教育注入了现代化的要素和发展空间。顺应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家庭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未来需要多主体联动,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坚持互惠共赢原则。针对家校合作内容和形式进行系统设计优化升级,以推动家校合作走向深入。
关键词:家庭教育促进法;家校合作;问题;对策
引言
备受社会关注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已经在我国正式施行。我们欣喜地看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在研讨如何在社会、学校和家庭各层面学习和落实“促进法”。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把握近年来我国家校合作呈现的趋势特点以及面临的现实挑战,或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动家校合作走向深入。
1.家校合作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政策意蕴
1.1从促进学生发展为主到全面渗透学校管理
家校合作主要包括家长为子女主动参加学校教育和学校为学生主动培训家长两方面,其实质是家长如何参与学校的教育事务和管理事务。早期的家校合作在内容方面多聚焦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业成绩等。家校合作内容也逐渐扩展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德育、学校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生涯规划教育、劳动教育,等等。在此过程中,家长除了参与学校的一些日常管理工作,也作为重要智库资源参与到学校发展的重要决策之中。
1.2从线下为主到线上线下交互进行
家校合作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关系,包括畅通沟通渠道,优化沟通方式。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包括创建家校联系本、电话沟通、教师入户家访、举办家长会以及家长开放日活动等。近年来,组织开展家长讲坛、家长沙龙、家长驻校、家长工作日、亲子活动等方式也逐渐被一些学校所采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兴传播媒介为家校之间的线上沟通提供了可能。从早期的家校通平台、校园网、博客、QQ群,到现在被广泛应用的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线上交流在家校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家校沟通也呈现出线上线下交互进行的特点。尤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际,网络技术更是为密切家校沟通、服务学生居家学习提供了强大支持。
1.3从零散随意到专人负责
推进家校合作常态化,离不开有效的组织管理。明确家委会的基本职责包括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等方面,同时要求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落实组织责任。为落实政策要求,各地区和学校陆续推进家委会建设,优化运行方式,也探索出一些有效的经验。除了家委会之外,家长教师协会、家校协作委员会等组织机构也基于现实需要应运而生。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推进志愿义举、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整合家校教育资源,突破办学实践难点,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1.4以校为主到学校和区域并行推进
当前推进家校合作仍以学校为主体,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资源有限、人力单薄、经验不足等现实困难,而区域推进恰好能弥补这些不足。许多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作为,在推进家校合作方面开展有益的尝试。逐一攻克管理机制、督导评价、师资培育、课程建设、网络平台、学材开发等难点,走出一条家长学校创新之路。
2.家校合作的问题
2.1家庭结构及生源变化提升家校合作难度
受到国家宏观政策以及社会变迁的综合因素影响,当前的家庭结构、生源特点都发生很大转变。其一,伴随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多年,“独一代”父母、“独一代”老师、“独二代”孩子三“独”共舞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有学者称其为“三独时代”的来临。在此过程中,家长、教师、孩子由于成长背景和价值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交锋,对家校合作提出了全新挑战。其二,受到复杂社会因素的影响,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比例越来越高,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性也提升了家校合作的难度。其三,伴随城镇化的推进以及人口流动的加剧,如何为规模庞大的新市民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公平适切的教育,也成为家校合作中新的课题。
2.2教师认知及能力不足成为影响家校合作的关键
教师是构建良好家校关系的关键一环,尤其是班主任,日常与家长联系最为密切,其自身的教育观念、专业水平、沟通能力直接决定着与家长的沟通效果,他们既可能成为家校关系的黏合剂,也可能成为引发家校冲突的导火索。在家校合作背景下,教师要扮演支持者、被监督者、家长指导者、合作者等多重角色。如何准确理解把握这些角色的内涵,并在实践中自由切换,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家长群体和日益多元的教育诉求,并非所有教师尤其是职初教师都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现实中由于双方沟通不畅而引发的家校冲突时有发生。
3.《家庭教育促进法》视域下家校合作对策分析
3.1确立中心,明确目标
很多时候,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虽然都与教育有关,但是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中心,就是学生本身。学生的成长是双方共同关注而且是唯一的核心目标,这就意味着家校之间的合作并不是大而无当的,更不是空中楼阁。双方之间都有着实实在在的培养对象和发展愿景。因此,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围绕着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沟通,避免一些虚无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班主任可以改变家校沟通的方式,将自己对于学生的正面评价,通过通知单的方式,由学生转交给家长。这样的沟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沟通的复杂性,但是通过了学生这个重要的纽带,让学生认识到班主任对自己的评价,能够有效地改变他们的言行。如有的学生脾气比较暴躁,但是在家长的面前则是“乖乖女”,教师就可以利用微信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明确和学生沟通的重点,要让孩子意识到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都要保持良好的态度。在一番沟通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脾气也有了不小的改善。
3.2强化整体,资源分享
家校合作要充分发挥家长群体的重要资源,家长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从事不同的职业,是整个社会行业的一个高度缩影,他们都具备某一领域和方面的重要资源。学校教育能提供给学生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和整合家长群体所拥有的多种资源,并将这种资源转化成为有效的教育素材,从而引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健康跑道上绽放自己的风采。任何一个职业领域都有着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同时都蕴藏着巨大的育人力量。只要我们善于开发、善于利用、善于整合、善于转化,就一定能够形成推动学生内在素质发展的重要资源。
3.3实践活动,养成习惯
不少学生感觉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是割裂开的,两者缺乏互通性,这导致学生在校园中好不容易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在双休日、寒暑假中通通丢光,还要重新培养习惯。因此,教师要组织家校统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也积极践行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家长则起到监督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结束语
学校的教育发展不能脱离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作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领路人,班主任更需要充分与家长合作,强化与家庭的合作。借助家校共育的合力,为学生的高效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吕星宇.上海市的“深度家校合作”及其推进[J].教学与管理,2012(16):19-21.
[2]时敏.澄故纳新:一所百年老校的文化创生[J].中小学管理,2021(8):14-16.
[3]徐长义.用心创设家校合作新气象推动薄弱校改造升级[J].中小学管理,2021(1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