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职院校在动漫制作技术课程体系中“双环境任务交替、三阶段能力提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一起生活科学
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 255300

摘要:“双环境任务交替、三阶段能力提升”教学模式,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以企业项目引入课堂为切入点,在课堂中实施基于项目案例的任务式教学。以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为试点专业,从教学实施过程的三阶段即 “实施准备阶段-能力提升阶段-评估反馈阶段”展开研究,制定“校企合作、任务驱动、三段进阶”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内部保证体系,实施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项目案例、任务式教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该论文是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 L2021Y10290042 《高职院校在动漫制作技术课程体系中“双环境任务交替、三阶段能力提升”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前言

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推行“校企合作、任务驱动、三段进阶”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以人才培养方向为定点,成果转化为提升点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构建以专业为契点、校企融合平台为支撑、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材体系,建设基于信息化“线上+线下” 相配合的任务驱动的理论教学改革模式和“校企合作、任务驱动、三段进阶”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制定“校企合作、任务驱动、三段进阶”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内部保证体系,实施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研究方法

2.1构建以人才培养方向为定点,成果转化为提升点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为更好的实施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本着“职业能力为本位,岗位技能为重点”的目标要求,结合企业对试点专业人才的岗位和职业能力需求,将职业岗位划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依据不同层次岗位要求对接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将任务要求融会于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针对人文素养课、职业能力课和职业能力拓展课分别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满足了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无缝对接,真正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目标。

依托人才培养的建设方向,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共建以成果转化为特升点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2构建以专业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校企共建平台为支撑点、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材体系

现如今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职高专教材及其匮乏,不少专业院校仍旧使用本科的教材,但这样的教材往往重理论轻实践,着重强调了理论的系统性,而在实践部分有所欠缺。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存在偏差。为了解决此问题,以专业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校企共建平台为支撑点、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材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专业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校企共建平台为支撑点、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材体系,即采用企业项目进校园的方式,针对课程体系中部分课程的实践部分有所欠缺情况,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并进行任务划分,按照任务驱动的方式,将任务以任务书的形式征订成“活页式实践教材”,这样不仅填充了实践部分的欠缺,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企业项目的制作流程。

2.3基于信息化平台创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模式

在建立以专业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校企共建平台为支撑点、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材体系的前提下,按照“活页式实践教材”任务需求,搭建覆盖课前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反馈全过程的信息化教学平台。

将企业项目植入信息化平台,创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模式,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优势,按照“项目案例—任务分解—知识点解析—案例能力训练”教学实施过程,解析项目案例的能力需求,并利用平台的信息化功能监控企业项目的实施并反馈,按照反馈数据对学生实施“案例能力训练”,如图2所示。

2.4构建“双环境任务交替、三阶段能力提升”实践教学模式

“双环境任务交替、三阶段能力提升”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改革,采用“三步走”的实践教学模式,即“专家教授进课堂—>渗透式“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入企顶岗实习”,第一步通过“专家教授进课堂的方式”,让学生明确项目化任务的真实需求;第二步通过“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校企融合的环境下达到渗透式“以学促践”的目的;第三步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开启全面的浸入式教学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此种实践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基于校内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方式,使学生的实训内容的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案例化教学,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

2.5构建“双环境任务交替、三阶段能力提升”教学模式的内部保证体系

围绕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核心目标,实时监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在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之间构建基于网络教学、课程发展中心、智能课堂等平台的数据反馈机制,实现 “课程-项目-任务树-知识点”的四个层面的数据链,并为每个数据链设置相应的考核标准,通过数据反馈达到质量监控的目的。

参考文献:[1]郭西燕.工作室项目驱动下“五段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应用研究[J].职大学报,2018(05):97-99.

[2]刘有新,李艳午,施吕蓉,邓瑞娟.基于数学建模的高职数学课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36(03):114-117.

[3]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下高职应用数学课程体系研究之高职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 段峰.中国西部科技,2011(2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