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一起生活科学
山东省梁山县小路口镇中心小学 山东 济宁 272600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过去的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分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学习态度不佳、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教学方式不够生动等,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科学对策。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培养诗词兴趣;提高教师素养,注重解读意境;运用多种方式,组织课堂活动;适当拓展资源,加强相关训练等途径,有效解决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生活情景;解读意境;课堂活动

引言:当前教育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知识在语文教材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课程,其中古诗词就是重要的代表。古诗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唐宋时期达到高峰,涌现出李白、杜甫、苏轼等众多名家,创造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佳作。小学语文课程中加强古诗词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培养学生文化涵养,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但是,过去的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认知能力等有关,也与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相关。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存在的问题,探析有效的解决对策,全面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态度不佳

很多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就背诵了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在学习这些古诗词的过程中出现思想懈怠的情况,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导致无法全面掌握古诗词内容。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会背诵古诗词即可,不能根据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深入理解内容,无法探析其中意境。

(二)教师缺乏专业素养

古诗词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与思想情感,而且要将它们讲出来,让小学生能够听得懂,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但是,不少教师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素养,在古诗词的鉴赏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无法有效调控学生的情绪,不善于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古诗词[1]。

(三)教学方式不够生动

长期以来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不少教师固守固定的机械化教学模板,通过解析古诗词、要求背诵、进行赏析等方式教学,授课的内容比较单薄,讲课方式比较机械、乏味,很少引入拓展内容,导致古诗词教学的趣味性不佳,教学方式不够生动,这类灌输式的古诗词授课方式无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解决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创设生活情景,培养诗词兴趣

古诗词中描绘的内容与现实世界相差较大,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够贴近,因此他们在学习时无法感同身受,很难提起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挖掘古诗词中的内容,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根据古诗词改编丰富有趣的小故事,以此吸引学生学习,培养古诗词兴趣。

例如,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时,针对这首古诗描述的生活情景,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与之相关的田园风光的图片和视频资源,设计图文并茂的课件与制作微视频。在课堂上,教师展现晚春、初夏的江南田园景色:初夏的田园里,金黄色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已经雪白一片,油菜花显得稀稀落落……通过展现这些生活化的情景,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提问:你见过这样的田园风光吗?想不想进入其中?以此引发学生作答,进入到诗歌中。又如,对于《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诗歌内容编写儿童追黄碟的故事,借助图文和儿歌进行展现,同样创设生活情景,让内容更加有趣。

(二)提高教师素养,注重解读意境

学习古诗词的重点在于探析意境,不同主题的古诗词意境有所不同,有的意境比较浅显,有的意境比较深远,教师如果只靠语言传递意境,则无法让学生深刻感受古诗词的意境[2]。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根据古诗词搜集丰富资源,借助多媒体设备与图文、音视频资源,在课堂上营造古诗词相关的意境,通过提问启发与引导学生思考,深入解读意境。

例如,《塞下曲》这首古诗词,作为一首边塞诗,表现的是将军准备雪夜追敌的情景,赞扬了边关将士为国战斗的英雄气概,其意境深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情感内涵,教师可以借助古代战争影像资料和相关图画,营造与本诗歌相关的意境:黑夜之中宿雁惊飞,敌军主将偷偷地逃跑……以此阴森凶险的气氛,吸引学生的眼球,感受古代戍边生活的凶险和紧张。通过讲述后面两句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提问:这表现出边关将士怎样的精神?以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奋勇杀敌的精神。通过以上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解读诗词意境,更加能够精准探析精神内涵。

(三)运用多种方式,组织课堂活动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等不良状态。语文新课程理念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根据这些背景,教师要创新古诗词教学方式,运用诵读法、角色扮演法、小组竞赛法等多种方式,组织多样课堂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古诗词内容,探析其中的思想情感,更好产生情感的共鸣。

例如,五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中,这三首古诗中都有描绘古代儿童游玩嬉戏的场面,表现的是快乐的童年生活,基于这些古诗的内容,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实施教学。首先,在导入时运用图片或动画创设儿童踢毽子、学种地、取冰、牧童骑牛等生动情境,并提问:图中的儿童在做什么呢?古代的儿童在生活中都做些什么呢?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实现快速导入。接着,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诵读古诗,然后让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角色表演诗歌中的生活画面。最后,在教学结束后根据各组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点评,解读诗歌内容,之后再组织诗歌知识竞答的活动。

(四)适当拓展资源,加强相关训练

在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其中内容,提高学生知识储备,培养学生文化涵养,教师可以适当拓展诗歌相关的资源。不仅如此,还可以引入丰富多样的训练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最后再根据学生的整体作答情况进行讲解,以此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成效。

例如,在上述《古诗三首》教学中,教师根据古诗中的一些名词,可以拓展相关知识,比如根据“绩麻”这个词先解析“把麻搓成线”,展现苎麻的图片与做麻绳的流程,然后再介绍古代平民多穿麻布衣服的知识。还可以设计一些训练题: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将其中一首古诗改写成小作文吗?教师先让学生思考与分组探讨,然后结合具体图文总结:相同点是都描绘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表现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活动是充满童趣的;不同点分别是繁忙劳动场面引出儿童种瓜;根据稚子的心理写“脱冰作戏”;乡村晚景中牧童骑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本文主要从创设生活情景、解读诗词意境、组织课堂活动、加强相关训练等进行分析,结合现实教学情况,引入丰富资源,落实以上教学策略,能够增强古诗词教学成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胡琼.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2(1):47-48.

[2]马晓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语文课内外,2021(1):298.

[3]刘新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2(7):15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