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辽宁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实践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探究

一起生活科学
大连科技学院 辽宁大连 116052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基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构建“辽宁大学学生红色文化实践教育网络平台”;努力准确研究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体系相融合。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奉献精神和远大理想信念,使学生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觉树立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接班人。

关键词;红色文化,融入,网络平台

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是中国优秀的红色文化中的的革命经验与精神。因此,进一步整合教育红色文化教资源,拓展教育红色文化形式,挖掘其中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能充分运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一、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构建“辽宁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应用平台

(一)充分利用自媒体时代网络传媒技术的思政教育作用

本文在积累前期研究成果经验的基础之上,为充分利用新兴网络媒体这一媒介,使辽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全面和深入,引导更多学生注重历史,使网络自我媒体平台更规范和现代,让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功能,积极引导大学生提高政治敏感性和道德鉴别力。

此应用程序在易板的开源端口上进行。作为实名制综合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易班(www.yiban.cn)拥有生活服务、思想教育、教育教学和文化娱乐的功能。截至2021年2月,易班已覆盖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在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1500多所高校大学生实名注册。2020年4月,在关于加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教育部等八个部门强调,要加强网络教育,增强易班网络的领导和辐射。经过10年的建设,作为我国首个大学生网络社区易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以文化自信为融入创新和推动高校思政“互联网+红色”建设

如今,由于新时代的媒体和大数据,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意识形态领域中互联网的阵地也更加坚固。高校应借助网络多媒体和还原真实的历史事件的方式,注重网络动态,帮助大学生消伪存真。从红色文化基因出发,以文化自信为出发点,首先要立足本意,对学生进行三观、理想、信念教育。在此基础上,将网络平台,新媒体影响、大学生群体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因此要使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实效,需要不断建设“互联网+红色”模式。

二、“红细胞——辽宁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实践教育网络平台”应用模块

(一)建设理念

在信息技术时代,随着网络的愈加普及。在这个阶段,“红细胞”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交流的主要部分且大学生更易接受新事物。网络开发也是人们获得信息、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本研究以易课平台为载体,利用其在网络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如:行政强制的实施和网络空间的纯净;共建共享,丰富学习资源;层次结构、多元互动和互动特点,有效开展“互联网+红色”教育,嵌入思想政治工作中准确开展。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二)功能设置

该应用名为“红细胞”,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红色基因为研究起点。红细胞是红基因的组成单位,是形成红细胞培养的初始形态。红细胞的生长为红细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本课题基于红细胞的四个发展过程,即细胞活化、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细胞修复和不同阶段,更加全面,呈现“互联网+红色”的建设。

(一)细胞激活

包含辽宁红色文化历史、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辽宁红色文化概况、辽宁红色文化历史人物。

(二)细胞成长

包含各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线上展馆、红色文化打卡活动、红色文化宣讲志愿者。

(三)细胞分化

包含红色基因实践活动、红色基因实践总结、线上交流平台、老红军线上有约。

(四)细胞修复

包含红色文化主题班会、红色文化主题级队会、红色宣讲团展示、班级红色文化活动积分。

三、利用网络媒介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其实质就是要学会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加强思想上统一,巩固和落实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问题,寻求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的思想和新的策略,我国高校作为新时代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最鲜活的主旋律,加强高校统一战线与意识形态安全为其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可靠的保障。随着新媒体网络的盛行,新媒体网络的新鲜产物正进入我国高校的校园,进入大学生的课堂。如何运用网络教育来加强高校统一战线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模式,以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入手,开展高校统一战线和意识形态安全引领工作,以红色文化实践教育为抓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拥护党的领导具有现实意义。

(一)理论价值

本课题将对新媒体时代利用网络做好高校青年文化教育进行研究分析,以教育部易班平台作为有效施展载体,对高校青年思想战工作的精准开展进行补充、增强,形成有效路径和举措。易班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互联网教育平台,对解决高校思想工作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易班线上和线下加强对高校思想工作的关注和宣传,寻求共识,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二)应用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又系统的工程,在“大思政”格局中,应加强思想建设的引导,利用好易班这个网络平台载体,充分发挥易班的优势,挖掘其潜在功能,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形成更加强劲的工作合力。本课题通过在易班平台上开展系统、科学、丰富的高校思政工作教育实践活动,将思政工作目标精准实施,达到相辅相成、特色鲜明、成果显著的效果。

四、预期效果

“红细胞”应用平台是结合新时代特点,因时制宜、因时制宜的工作创新。本课题根据网络特点,将红色文化相关内容整理成网络博物馆。网站内容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通过定期收集学生使用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内容以供给方的改革思路提供,从而掌握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同时,根据学生需求选择红色文化内容,适应学生需求的差异化特点,帮助学生思维向高层次转变,吸引大学生全面关注红色文化,全面创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体系和德育体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亭蓉. 基于“易班”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探究.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20.

2、王炳林、张泰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发展报告.人民出版社,2018.

3、马传浩、李健美.讨论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

4、王营.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

本文系202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20CSZ014)。

作者简介:邢爱妮(1987—),女,辽宁营口人,大连科技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