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非遗葫芦烙画传承和创造

一起生活科学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271199

摘要:葫芦烙画作为传统民间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文化千锤百炼凝练而成的文化遗产。本文介绍了非遗葫芦烙画的发展现状、文化传承和面临的挑战,希望类似非遗葫芦烙画的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可以紧跟国家扶持政策,在形式和内容上大胆创新,结合时代元素,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旺盛的活力,在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完成传承和创造。

关键字:非遗葫芦烙画 传承 创新

一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我国民族的文化力量源泉,是历史文化成就的突出标志,也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历史依据,体现了我国的地域特征。非物质文化资产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生活中不断发展总结而成的,里面凝聚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智慧和民族精神。而葫芦烙画作为传统民间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文化千锤百炼凝练而成的文化遗产。

二、非遗葫芦烙画的发展现状与文化传承

改革开放,中国打开国门,有了更多中外文化的交流。西方的一些媒体和娱乐文化涌入中国国内,对我国的传统民间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不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但也有不少民间艺人努力创新原有的艺术形式,希望将传统的历史文化传承下来,让其在新的时代释放更旺盛的生命力。

葫芦烙画作为辽宁省葫芦岛文化象征,相关部门的领导已经结合葫芦岛的发展现状,制定出符合葫芦岛文化特色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他们把烙画葫芦的传承与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推出了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通过对非遗葫芦烙画的展示,让更多的中国年轻人和国外友人对传统的中国手工艺品有了了解和认识,为中国传统文化向外的传播奠定扎实的基础。

近些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对传统工艺技术的保护,民间已经开展了传统民间工艺的自救工作,并且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来自河北邯郸的非遗葫芦烙画继承人闫继法先生,他创造性的用粗粮作为颜料在葫芦上创造出优美生动、充满朝气的画作,这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大跨步的创新,这种创造取得了相当成功的效果,通过创新作品的展示许多年轻人已经对葫芦烙画产生了兴趣。另外,河北平乡县的霍建龙先生创立了残疾人葫芦烙画艺术文化工作室,把葫芦烙画的制画技术传授给广大的残疾人士,让他们多学了一项谋生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实现了非遗葫芦烙画的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融合。

另外,平乡县已经建立起非常成熟的非遗葫芦烙画产业链,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通过葫芦烙画的形式把大家的防疫事迹记录下来,让大家深受感动。传统文化放在这个时代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把传统文化代入到新时代时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向,2017年,非遗葫芦烙画继承人郑小良先生受邀在安徽合肥市举办主题为强国强军的葫芦烙画作品展览会,通过在葫芦上创作军旅题材,展示了“强国、强军”的故事主题,向没有经历过战争时代的年轻学生介绍我党九十年走过的辉煌历程。除此之外,非遗葫芦烙画尝试在特殊教育领域寻求新的发展,体现了非遗葫芦烙画的社会价值。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也拓宽了残疾弱势群体生存的空间,深化了非遗葫芦烙画在新时代的传承,增加了烙画葫芦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

对葫芦烙画的传承工作已经初见成效。首先,民间艺人不忘初心、恪守祖训,克服现实中遇到的困难,把传统的手工艺传承下来,通过大胆的创新,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其次,社会各界(国家、民间机构、社会人士)都非常重视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国家的繁荣强大需要提升文化软实力,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展示中国独有的魅力,在立足本国的基础上,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向国外传播。非遗葫芦烙画是文化自信的标志,社会各界都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宣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广大人民群众都普遍意识到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些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些快要淡出人们视野的民间艺术又有了复苏的迹象,全国各地都兴起了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以传统文化为宣传主题的旅游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得到了许多普通百姓的支持。

三、非遗烙画葫芦传承发展面临的挑战

近些年来,西方的娱乐文化产业和多媒体文化在中国“遍地开花”,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争夺文化土壤,以非遗烙画葫芦为代表的民间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下文将分别从三个方面对此开展分析。

3.1不断变化的大众审美需求

伴随的社会文明的进步,大众的娱乐形式更加多元化,艺术有向商业化、娱乐化发展的趋势。艺术的生产动机发生了改变,许多艺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开展艺术创作,而且其作品越来越迎合普通大众的审美。而烙画葫芦制作工艺周期长、难度大、成本高。在市场上没有足够的竞争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文化发展速度快、成本小、门槛低。其推广内容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渐渐地,传统非遗烙画葫芦精湛技艺和独特的文化审美对人们不再有足够的吸引力,传统手工艺有淡出人们视线的发展趋势。

3.2传统的艺术传承有难度

现在传统手工艺的市场空间非常狭小,许多民间艺术迫于生计纷纷选择转行,留在传统工艺领域的相关专业人士越来越少,圈子内人数的不断减少客观上对文化的传承工作制造了不小的难度。另外,年轻人在新时代接受了更多的外部信息,不管是思维方式还是文化偏好都与老一代有很大的差异。年轻人不愿意把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作毕生的事业去发展,这导致了一些传统民间手工艺后继无人。

3.3社会媒介没有做好宣传

如今,社交媒体传播的内容很少有关于传统民间艺术的。许多人不知道非遗葫芦烙画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如果非遗葫芦烙画只能在小范围内低效的普及推广,那么像烙画葫芦这样的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处境是岌岌可危的。

四、非遗葫芦烙画的发展创造

非遗葫芦烙画的发展不应该受到传统认知的限制,可以尝试打破传统束缚,探索一条多元化、市场化发展的新路。如果非遗葫芦烙画想在新时代有自己的“安身之处”,就要把时代元素融合到传统艺术的细胞中,创作出新的符合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同时体现出传统艺术的本源性和适应性。

首先,葫芦烙画的艺术创新切忌盲目讨好市场的消费者,过分透支传统艺术的文化底蕴,为了获取短期内的经济收益而破坏了传统艺术文化精髓。例如,一些地区为了刺激旅游业的发展,在烙画葫芦上刻着兔女郎的写真图像,这是对传统艺术的玷污。在新时代创新传统艺术的同时,一定要恪守艺术从业者的底线。另外,对传统艺术的改造不能太保守,应该吸纳其他领域艺术的长处,及时对自己领域的艺术内容进行补充。

其次,可以把传统文化与网络信息技术相融合,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向社会群众普及非遗烙画葫芦的相关知识。例如,可以在推出非遗烙画葫芦的公众号,定期在公众号内推送传统工艺的相关文章,分享烙画葫芦的具体制造流程,通过这些积极的宣传工作使非遗烙画葫芦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为后续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

最后,可以在社会面招揽传统手工艺的有传承潜质的人才,以师生关系开展合作。

四、结论

烙画葫芦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非遗烙画葫芦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西方势力的挑战,非遗烙画葫芦应该紧跟国家政策,追求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让葫芦烙画在新时代展示新的活力,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造。

参考文献

[1]刘锡诚.保护民间文化的迫切性[J].西北民族研究,2002(02).

[2]李娜娜.南阳烙画艺术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3]高宝滨.葫芦烙画艺术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来源:莱芜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教师科研基金项目,名称:《非遗葫芦烙画研究》,编号:2021jsky1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