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道德与法治学科初中校本作业设计实践研究
初中教育以育人为本,强调对学生个人素质及品德的培育,因此加强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建设工作,提高初中学生道德法治意识,是当前初中教育的重点。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把握作业育人功能、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要求,切实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基于从理论和现实的需要出发,急需解决“在新中考政策下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问题,要不断探索和设计符合课改理念、能达到培养素养并且负担不重的校本作业。
一、设计校本作业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学生及家长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不重视,错误理解为只要背背书就行,再加上纳入中考计分科目后存在升学压力等原因, 导致大多数道德与法治教师布置作业时也常常身陷误区:学科作业布置形式单一,往往布置大量的背书、默写任务;课本知识与生活脱节,难以形成理论与实践统一, 对学生生活指导性不够;学生的学科素养形成差强人意。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五项管理”“作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理论和策略理论的政策引领下,推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开展,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为学校和教师的作业设计、布置、评价与反馈等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优化作业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巩固学习效果,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科探究精神从而达到良好的作业学习的效果。
二、设计校本作业应多维度考量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得到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能将知识与生活割裂,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道德与法治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围绕并解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作业布置单向性、模式化、低效性。
1.把握好科学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的原则,做到量少质精,类型多样。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作业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真准备、设计作业。首先作业量要适度,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其次要质精,教师设计作业,紧扣三维目标,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夯实,而且要注重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否则,脱离三维目标的作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意义。最后形式要多样,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抄写、背诵形式,在原有作业的基础上,引入思考、探究性作业、调查报告等实践性作业。
2.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及学情特点,作业设计分层次,因材施教。
教师要放眼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设计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与进步为宗旨,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具体做法:首先,学生分层,教师对学生进行等级分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作业,同时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动态和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促使每个学生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自己,调动他们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其次,作业分层。作业一般由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组成,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布置。
3.立足生活,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化、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设计作业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立足生活,更经得起生活的检验,学生也会对这门学科更感兴趣。教师打破传统不再让学生反复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背诵、抄写、练习,设计形式新颖的作业,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热情,要多鼓励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周末浏览新闻网页,每周定时新闻播报。
三、设计校本作业需要积极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本学科作业设计的核心,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品德修为是本学科的基础。因此作业设计研究要实现以下目标:
(1)作业设计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2)在作业设计时充分考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3)依托创新、多样的作业设计实现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掌握当代中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实现个人能力提升。
道德与法治初中校本作业设计实践研究这一专题研究对于初中政治老师来说是全新的内容,更需要体现新课改理念,之前无任何练习可以借鉴。校本作业主要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可以作为课堂练习也可作为课后练习,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学握程度,也有利于老师今后的教学。校本作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学生课堂所學知识,让学生愉快学习,对学科产生兴趣,具体探究实践可采用以下途径:
(1)以“作业设计”为抓手,抓牢目标内容。
由于是新理念、新教材,这就凸显了“作业设计”这一核心,没有可借鉴的内容,设计的校本作业大部分需要改编甚至原创。因此,对于初中政治教师来说,设计校本作业的过程就是提高教师命题水平的过程。校本作业的设计凝聚着学科老师的心血,这自然要求老师首先要研读教材,并结合命题技巧, 设计好科学合理、紧贴学生生活,具有指导性的作业设计。
(2)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为宗旨,围绕目标开展专题研究。
作业设计中必须渗透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作业设计不仅仅只是个人书面作业这唯一的呈现方式,作业设计应包括链接时政新闻、辩论观点、小组合作探究、社会生活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将核心素养渗透到作业中去,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同时能运用所学知识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等,这无疑是最佳的学科核心素养渗透的形式。
(3)教师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学情特点,全面把握并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等多维度目标,在教材学习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出能促进学生获取必要的认识经验,获得感受、体会、感悟的题目。在设计角度上,教师适当照顾学生的认识情感需要,以引导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信息,愿意思考现实问题,能在教师的组织下完成相应的作业行为以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生为本、坚持分层设计、坚持拓展延伸、坚持开放创新作业观,这更加有助于解决目前的作业设计问题,回归作业本质属性,同时更加有助于发挥作业对于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实现,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提升性,从而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为了更好地对研究课题有深入的理论认知,我们阅读了以下文献:
(1)葛道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I].西部素质教育, 201804 ;
(2)戴慧、唐凤林,论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I].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
(3)孟娟,新课程下的作业布置[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012
(4)料方健,有效分层作业管理的实践研究[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5) 陈春燕,作业管理应立足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J].基础教育研究,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