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数据背景下中国红色文化传播现状与对策

一起生活科学
西昌学院 四川西昌 615000

摘要:大数据的到来,给社会、经济及文化带来了一定的改变,预示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有了新的动向,也对社会行业发出了挑战。因此,本文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以凉山红色文化传播为例,阐述现阶段凉山红色文化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旨在让更多的红色文化“走出去”,并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关键词: 大数据;红色文化传播;现状与对策;

大数据,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最早应用于IT行业,目前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自从大数据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自主学习的多样化,直播、短视频、慕课等;网络信息的获取的快捷,抖音、快手、微博等软件是数据的主要来源;网上购物简洁化,一键下单、送货上门等服务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不佳,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重视与了解。众所周知,红色文化是先烈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吸纳人类先进文明的产物,是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的。

近来年,凉山的发展与所拥有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和红色旅游资源等有密切的关系。 “休闲健身旅游”“科考探险旅游”“红色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不断涌现,凉山文旅形成了强势发展之势。80多年前,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进入凉山,从南向北途经10个县市,800多公里的行程,一路播下红色基因。80多年后,红军走过的足迹成为凉山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汇聚成动人的红色诗篇。2019年3月,凉山州冕宁县彝海旅游景区、会理县会理会议纪念地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凉山红色文化的传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此一游。通过这些景区的游览,可以使人感悟到革命精神的强大震撼力,引导各位游客的共情。但是在大数据的推动下,凉山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播仍然滞后,大数据在某些方面未能得到相应的利用。

一、凉山红色文化传播的现状

(一)宣传力度薄弱

国家提出:“大力发展红色文化,积极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既是实施社会主义文化战略的内在要求,又是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也是革命老区由革命圣地转变为旅游胜地,实现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①凉山拥有的硬件—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软件仍需创新。从宣传力度方面,凉山红色文化没有得到有力的宣传,如,各个景区内外的红色文化没有与景点相关的宣传特色;传播手段过于传统,缺少创新,没有与大数据融合开展具有代表性的长久性宣传。

(二)宣传形式单一

凉山的红色旅游主要是以文化广场展览、各地特色文化产品相互交流会、文字标语等方式来让更多人认识凉山,提高凉山红色文化在群众心里的关注度。但是仅凭单一的宣传形式带来的效果甚微,如景区内设施单调,凉山红色文化景点以展示历史遗迹为主,游客缺乏实际体验,如在参观会理会议遗址时,参观者只是边走边拍照,游览停留于形式,无法真正让青年一代理解其中精神。

(三)资源分散

基于凉山州的地理位置特点,也限制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目前,州内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在不同的县份,距离西昌市区较远,加上交通的影响,到景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崎岖的山路也阻碍了自驾游的可能,造成了各个景区孤立一体,难以促进区域性发展。

(四)缺乏对开放利用红色资源文化的认知

在凉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放与利用,部分人员认知狭隘,观念滞后,大多数认为发展红色旅游就是开放和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旅游是学习革命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自我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的确,开发和可用红色文化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前提,但不是最终目的,其目的应是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保护历史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然而,受疫情及经济的影响,现阶段对发展和建设红色文化产业认识不充分,导致对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自愿的重视度不够,革命遗址和纪念地缺少科学的规划,导致分散在偏远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典籍和文物受到一定的损失。

二、大数据背景下凉山红色文化的传播对策

大数据影响着未来的新产业、新技术,已成为最具价值的数据资源,让诸多行业对自身得发展模式进行了大整改。“大数据”不仅是诺大的数据的迅速传播方式,更是方便快捷的代名词,由此可见,其所包含的价值不容小觑。只有认识到大数据表面的显著优势,深究其价值,旅游部门才能以大数据资源优势整合红色文化,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推动凉山红色旅游模式的大变化与创新。

(一)大数据分析游客所需

随着时代的变化,游客对旅游有了新的认识,其更倾向于一种丰富而可选的旅游产品,追求更有深度的旅游空间,更灵活、更舒适的旅游体验。当前,社会处于一个技术飞速进步、快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能为我们剃光游客旅游的相关数据,为分析游客心里提供了巨大的优势。因此,政府应采取措施,逐步使用大数据来预测游客的需求,找到游客的关注点,比较有针对性地按游客需求运营整个凉山红色文化景点,并依据游客反馈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红色旅游产品,实现游客的满意。例如,利用新兴媒体如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收集手机用户使用大量数据,创建与文化传播相关的数据分析软件,对接有意向群众进行全方位分析,适时投放具有时效性的消息提示、微信视频等,做好文化传播的精准投放。

(二)数据文化的重构

便捷的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的必要环境,同时也为大众创造了一个对事物的认知与文化的理解有着接近真实的世界。随着环境的变化,形成了日趋相似的审美情趣,对人们的主流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同化效果。因此,大数据将人类生存环境无限延伸到虚拟世界,有了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提炼,集中表现在人们对于科学文化的思辨觉醒。结合大数据的功能,红色文化景点的隐性教育与互联网的线上教育高度融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红色文化展示在眼前,呈现出虚拟环境,如展现出由技术支持的文字、音像视频等传播形式,这也是受到疫情影响后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称之为“云端红色旅游”,让广大游客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到红色革命精神。

(三)加强跨界间的合作交流

大数据的广泛使用,行业、群体等组织与个体间建立了某种关系,跨界间的交流合作就成为了发展的主流,可以共同应对大数据所带来的挑战。例如,线上凉山红色文化旅游需要技术与旅游从业人员的深度合作,才能打造出理想的红色旅游产品,受到游客的喜爱。

(四)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多样化景点

数字技术是大数据的核心基础,相较于传统形式的书籍、影视等渠道,该数字更强调集文字、图片和视频于一体的宣传模式,属于当下最为高效的传播方式。因此,凉山红色文化景点可以结合大数据平台的景点造型,将数字运用其中,如推行VR体验,红色文化历史的智能答题,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行亲身体验。

三、结语

凉山红色文化是革命历史与精神的体现,而大数据的到来,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新的思路与渠道,可以通过线上教育把凉山红色文化及高尚的民族团结的时代精神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方面,让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精神追求与价值观念影响到群众自身的价值标准。因此,就本文关于凉山州红色文化旅游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望能够给予正在处于迷茫、困惑中的红色文化旅游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以遵义为例.钟金贵.《黑龙江史志》2013(11)

2.新媒体视角下遵义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王佳翠.《传承》2013(06)

3.北京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李文平.《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2(01)

作者简介:王锐,女,1992.04.汉族,四川西昌,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文化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