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翻转课堂”的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摘要:《基础会计》课程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关系到学生今后专业学习的成长,“翻转课堂”则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颠覆,即通过课上理论教学、探究、答疑、解惑等活动与课下学生自主学习互补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中职《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与“翻转课堂”的结合是弥补当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无论是从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性质来看,还是从“翻转课堂”能够进一步提高师生之间互动的频率的作用来看,“翻转课堂”都能够与中职《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践性、理论性以及操作性完美匹配。本文通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以中职学校《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为逻辑起点,就中职学校《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设计、设计要求、具体操作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翻转课堂 基础会计课程 教学设计
一、中职会计事务专业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由于部分中职学校经费投入有限,硬件条件改善不大,因此有些学校的会计教学多是以教科书为依据,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不厌其烦地将每一个问题进行解释、分析。而学生只是听或做笔记,没有过多的自我思维时间,显得很被动,造成思维僵化。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了实践其理论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对于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但在具体的会计教学中,实践环节欠缺,教师教学以理论为主,不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因此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有些学生学完专业后,连支票是什么、怎么填写票据这么简单的操作都不会。许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计基本理论掌握的比较扎实,但让其自己动手,或到就业单位工作后,就不能把相应的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不会开设新账,不会编写会计报表,不得不从最基本的入手,练习具体操作方法。由于会计实账操作薄弱,学生相关训练较少,以至于很多同学到了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上处于尴尬的境地。这种格局与会计学科的特点不相适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市场需要。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缺乏实践经验,未亲身经历企业具体的业务环境。虽说毕业前有到企业锻炼,也只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近年来,尽管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育的培养,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但学校往往苦于专业教师编制不足,让教师下企业实践往往难以实现,所以“双师型”教师多数成为了“双证型”教师。而校内会计实践教学,一般是通过会计模拟实训来完成的,实训的指导老师一般是由学校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师担任,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进行实训指导,以致于与实际相差甚远,致使“s实训”成为纸上谈兵。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改变会计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和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因此我校会计事务专业尝试翻转课堂教学。
二、“翻转课堂”理论内涵研究
有研究指出“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invert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学科教师提供以教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课的观看和学习,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将传统课堂中“课上”活动和“课下”活动进行互换,呈现出~性化、多元化和自由协作等特征的一种教学j式。
“翻转课堂"理念,来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基山的“森地公园”高中。2007年,该校的两i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和亚·萨姆斯(Aaron Sams)在为因路途远迟到或因病无法上课的学生补课时,利用录屏软件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教师讲课音频,并将制作好的视频放置到网站上以供缺课的学生学习。没有缺课的学生也使用在线材料,主要用于复习和强化课堂教学内容。不久,两位老师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展开课堂教学实践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提出了该理念。“翻转课堂”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还要归功于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他创立了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可汗学院,利用电脑制作出了数千门教学视频供学习者在线学习。美国部分学校让学生回家观看可汗学院视频代替上课,上学则是做练习,由教师或已学会的同学去教其他同学不懂的地方。我国重庆市聚奎中学和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引进该教学模式,结合本校特色开始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是翻转课堂在我国本土化实践的重要开端。国内进行相关实践的学校还有南京市九龙中学、广州市第五中学等。
三、中职《基础会计》的“翻转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以《错账更正法》为例,运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教学分析环节是基础
可以将这个环节细分为三个版块,即教学内容、目标及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具体是指明确错账更正是会计账簿登记与核对课程体系中的关键内容。教学目标分析是指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层面透彻理解各类错账更正方式的原则及操作之时注意的事项;在实践层面使学生扎实掌握各类错账正确的更改方法;在应用层次上,面对多样化的错账类型能够快速而精确地选择更正方式。教学对象分析环节是指教师以学生学习能力为基点,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落实系统化教学流程设计工作是重点
《错账更正法》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教学流程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课中与课后。
课前阶段:
教师编制了两端教学视频。视频一播放时间5分钟,主要解析的是错账更正法的具体原理,同时制作出“某企业采购员小何出差前到财务处预借差旅费,小李会计依据借款单上的内容完成对记账凭证表的填写工作,也把日记账登记好”的画面。在这次操作中,会计小李记账凭证环节无误、账簿错误,教师以文字的形式对小李错误操作进行点评,在此基础上对画线更正法的原理及操作流程、要点进行详细的讲述。
视频二播放时间为8分钟,同样是小何预借差旅费的场景。只是小李的错误点发生变更,也就是记账凭证会计科目方面存在差错,产生连锁反应使日记账存在错误。在该视频资料中,教师详细讲解了利用红字冲销法更正错误的具体程序,教师一边口述一边动手操作,将红字凭证填写完成,确保与原来存在错误的记账凭证内容一致,这样就可以使红字凭证成为登记入账的凭据,然后另外填写一张正确的蓝色凭证环节,并以此为据登记入账。
课中阶段:
教师要做好三方面内容,任务布置工作、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地评价。
教师布置的任务如下:一是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课前录制的视频资料,对重难点进行反复地讲解,同时收集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遇到的困惑。二是教师在以视频情景为依托,即小何预借差旅费、小李进行账务处理,对中职学生设置了新任务:当记账凭证出现多记金额及少记金额的错误时,面对这样的错误应该采取怎样的更正方法?三是请同学们通过视频资料及课本内容,总结出错账的种类,对任务二中涉及的错账问题应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更正。
教师为了使分组讨论环节对本堂课教学质量起到优化的作用,采用了“组间同质、组内有别”的分组原则,以5人为一小组。教师积极地走进各个小组之间,全面了解学生对错账更正知识掌握的程度,科学地对其进行指导,客观地对其操作流程进行点评,对于学生共同存在的疑虑,采用集中式教学方式不厌其烦地对其讲解。
成果评价环节是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点评。在该过程中教师鼓励小组成员展示更正后的记账凭证与张波,应用自评与互评的方式认识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最后由教师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成果评价环节一是教师组织学生整理更正记账凭证与账簿纸张;二是教师协助小组成员对错账更正过程中的经验进行归纳,同时对其学习方法进行评价,并鼓励其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翻转课堂是一种发展时间较短暂的教学模式,其对教师与学生提出新的标准,要求教师始终把“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作为教学准则,应用启发式、情境教学等多样化方法强化学生对知识吸收的程度。当然,学生也应该积极配合教师工作,以提高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职业素养为目标,在课前、课中、课后与教师一同努力,使翻转课堂在教改的进程中煜煜生辉,全面提高中职基础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晓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石德金,叶巧艳.“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基础会计》课程〔[J].财会学习,2017(14) :207-208.
[3]杨坤,张艳婷.“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J].财会月刊,2015(21): 104-106.
[4]邓晓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应用策略研究 [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5]余胜泉:“互联网+”时代,如何个性化学习[EB/OL] . (2017-07-20)[2018-04-09] .
[6]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