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一起生活科学
汉口学院 430212

摘要: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落地,建设结构合理的绿色金融体系被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促进绿色资金投放数量增加的同时,资金投放领域更加清晰。

关键词:双碳;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产方式,逐步构建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少和科技含量高的生产方式。绿色金融能为绿色技术的研发、绿色项目的落地和绿色企业的成长提供市场化的资金支持。因此,绿色金融的发展是关系到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大事。

一、绿色金融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早期的“绿色”理念主要涉及实体经济领域,提倡构建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关注环境保护、碳排放、生物多样性等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绿色”概念开始渗透入金融领域,绿色金融被界定为运用金融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环保、新能源、新技术等领域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应对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

绿色金融不仅包括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同时也包括以政府为主体的金融政策,和以企业为主体的风险管理、战略发展等事项。绿色金融通过调节融资的成本、期限、准入标准等方式,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形成正向引导作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

1.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五位一体”发展思想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绿色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但进入新发展时期,面临着实现“两个世纪”的宏伟宏伟战略,必须从国际关系的复杂性、社会矛盾的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出发,把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当作一个重大的任务。要想提高我国的高品质发展,必须解决好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提高社会各界对环境的认识,既要依靠广告,又要把企业的经营活动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行模式。

2.绿色产业融通资金的桥梁

企业的环保发展,以新的技术和新的技术为基础,在这个发展的进程中,要不断削减现有的高消耗能力,加大新的使用力度,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力度,加大投资力度,成为制约绿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一是要通过政府的引导,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对环境保护、对绿色投资的重视,把原来的存款或者闲置的钱都投向环境保护,从而提高整体的投资水平;另外,金融组织还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建设项目进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为公司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和更多的资金。发展绿色金融,本质上就是要把金融中介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搭建融资渠道,打通信息障碍,为投资者带来投资机遇,为企业发展注入足够的资本,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分配。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从长期来看,增加资源的投资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也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可以为环境的保护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从要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把环境保护纳入到财政和财政政策中,充分利用财政对资金的流向、利率的调节、杠杆的作用,把资金流向节能环保产业。同时,也可以通过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投资回报和投资回报进行引导,促使投资者自发地降低这类投资。通过金融绿色化,促进工业绿色化,建立以绿色为主导的经济运作机制,加速生态文明的建设,促进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模式的全面绿色转变。

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1.投放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扩散和深化,绿色债券在融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促进绿色债券发行、扩大债券发行规模、丰富债券品种等成为我国政府财政政策的重点。在今年,中国将有485个国债,其中包括了资产担保证券。2020年的发行量只有216份,而到了2021年就翻了一番。从发行规模上来看,2021年的发行量也相当可观,6075.42亿元的发行额远远超过了2020年,增幅高达172.58%。从发行者的数目来看,2021年将有246家企业参加绿色债券发行,其中179家是新发行的,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公司都是第一次进入绿色债券市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绿色债券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2.投资领域更加清晰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构建健全的绿色金融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加大了投入领域的力度。在绿色信贷中,融资的重点是基础设施的绿色升级,到2021年末,放贷总额达7.4万亿元,占46.54%;绿色债券的融资功能类似于绿色信用,其主要投资于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根据2021年2-4季度的统计,清洁能源产业募集资金占比35.67%、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募集资金占比20.41%、节能环保产业募集资金占比4.54%。可以看到,在政府的引导下,社会资本正逐渐向绿色能源、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集中。

三、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1.现有激励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由于各种融资方式的激励机制不能与各种金融工具相结合,无法激发金融机构对多种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热情,也不利于绿色金融系统的建设;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激励政策主要针对金融机构,对于投资者的激励措施相对较少,且受关注程度较低,如果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不能跟上增长步伐,那么就会产生供需不平衡,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将影响相关金融产品的扩张,进而导致绿色金融支持作用的后继乏力。

2.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虽然规定上市公司必须依照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但其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公司,而非强制实施,且披露的内容大多是描述性文本,且披露标准不明确,难以量化。而对于金融机构的“绿色信用”与“绿色”债券,其信息披露的要求主要是对其进行定期的公开,尚处于数据统计的阶段。要充分发挥信息披露对绿色金融的指导与监管功能,必须解决我国现行信息披露手段、标准、指标等方面存在的不健全、规范性问题,并逐步加强信息披露的强制性。

3.产品结构单一

在政府主导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下,金融机构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常常会倾向于以政策为导向,这一点集中体现在目前的绿色金融产品结构上。近几年,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领域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在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中所占比例仍然很高,但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数量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四、促进绿色金融健康发展的对策

1.建立公正透明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在我国经济向绿色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绿色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既具有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功能,又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基于目前人行、银联发布的评估方案,要进一步加强评估指标的导向功能,引导社会资源向政策导向方向发展。

2.建立与国际接轨的ESG信息披露体系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有关 ESG的资讯披露,侧重于环境、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方面的非财务资讯。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披露准则,而我国在制定信息披露准则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和国际准则之间的适当结合,从而为我国的绿色金融开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指标设定上要考虑普遍性和特殊性,既要考虑环境效益、资金投入、项目进度等一般性指标,也要考虑到项目的特殊性。

3.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与“双碳”的巨大资金需求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要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和研究,构建多层次的绿色金融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入外部资金。一是扩大现有的绿色金融产品投放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绿色金融服务的质量。二是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绿色产业融资特征,灵活运用保险、租赁、基金等多种绿色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行业的实际需要。三是要不断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的标准化,加快绿色金融产品的发行与交易,提高产品的流通效率,形成产品丰富、运行高效的绿色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周学东.关于绿色金融标准、信息披露、评价等有关问题的思考[J].开发性金融研究,2021(03):3-10.

[2]张晓燕,殷子涵,王艺熹.全球ESG相关信息披露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启示[J].清华金融评论,2021(12):44-47.

[3]吴朝霞,张思.绿色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22(02):67-7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