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心理健康学视角下消防员心理行为训练研究

一起生活科学
漳州台商投资区消防救援大队, 福建 漳州 363107

【摘要】消防员心理行为训练是指在心理健康学科指导下,利用行为训练活动,改变消防员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态度,同时利用合适的措施提高消防员的生理极限。在心理健康学的视角下,合理融合行为学习和认知重构以及团队辅导等机制,引导消防员认识心理、环境以及生理的关系,同时利用心理健康学落实心理辅导工作,激发消防员的潜能,使其建立科学的行为应对模式和认知模式等,始终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消防员;心理行为训练

改革转制后,消防救援队伍成为了我国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职责大幅拓展,任务大量增加,但是相关硬件设备和救援装备等还不够完善,增加了消防救援工作的挑战,导致消防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形势严峻。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心理行为训练活动,进一步提高消防员的心理素质,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基于心理健康学分析了消防员心理行为训练工作,以保障心理行为训练的有效性,促进我国消防事业健康发展。

一、概述消防员心理行为训练

心理行为训练指的是科学的影响消防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利用科学的训练方式引导消防员学会心理状态调节和控制的方法,经过培训之后激发消防员的潜在能力,顺利完成消防工作任务【1】。

心理行为训练的基础是心理健康学和认知心理学以及咨询心理学等,通过训练个人行为提高消防员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而心理行为训练活动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因此可以在两个层面定义心理行为训练,从广义上出发,心理行为训练的训练目标为某种心理特征,通过创设一定的环境,利用各种训练方法全面影响消防员的心理和生理以及意识等方面,从而使人产生刺激改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合理控制强度,这样才可以增强心理素质,完善消防员应急行为。从狭义的角度出发,心理行为训练的目标是特点心理特征,综合利用仪器和仪表等方式调节某种心理因素,保证消防员达到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有利于使消防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二、消防员常见的不良情绪

(一)紧张

消防员保持适度的紧张有利于提高消防员工作成效,但是过度紧张将会影响到实际工作质量。在消防救援工作中,消防员过度紧张将会影响到心理稳定性,改变神经内分泌,导致交感神经过于兴奋,骨骼肌也会变得更加紧张,在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下,消防员无法灵活地控制自身思维和行动等,甚至会产生错误行为,降低救援效率。

(二)恐惧

消防员面临各种危险工作环境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恐惧情绪,在救援现场神经高度紧张,血压持续性地升高,无法精确性的控制自身行为。因为救援工作比较复杂,不利于充分发挥出消防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无法采取科学的救援战术【2】。

(三)焦虑

人们在面临危险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因为消防救援活动非常复杂,并且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消防员长期处于应急环境中将会产生习惯性的焦虑情绪,一些消防员工作责任心比较高,如果工作发生纰漏将会产生自责感,甚至会患焦虑症。

(四)愤怒

消防员常见的消极情绪包括愤怒,产生愤怒的情绪之后,将会导致消防员心跳加速,同时会产生心律失常等疾病,降低消防员的自制力,容易产生冲动行为。因为消防救援工作的时间较长,而且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因此消防员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五)抑郁

当人们产生抑郁感之后,无法有效应对外界压力,同时会产生自卑和痛苦等负面情绪。消防员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在救援现场的应急处置中,如果消防员心理素质比较低,将会产生悲观情绪。而日常消防业务训练比较枯燥,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激发消防员的兴趣,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

三、新时代心理健康学视角下消防员心理行为训练措施

(一)普通心理行为培训方法

1、营造宽松的培训氛围:传统的心理训练活动比较枯燥,而心理健康学可以组织各种游戏激发消防员积极的情绪,引导消防员之间有效互动,方便他们彼此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有利于培训师和消防员之间紧密沟通,优化整体培训氛围【3】。

2、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理解,有利于有效指引人际交往。因为消防工作比较特殊,通过团队协作有利于提高消防员之间的信任和团结,促使更好的开展消防救援任务。在心理行为训练过程中,可以增强消防员的互动性,并且利用合适的沟通方式,引导消防员之间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秀品质,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的工作氛围。

3、利用积极向上的力量: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利用协同作战方式,充分发挥出团队整体效能。而心理健康学强调形成积极人格特质,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可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心理行为训练过程中利用团队习作的游戏,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团队协作力量,引导效仿者重视自身在团队工作中的作用,从容建立团队思维模式,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综合性心理行为训练

1、训练各级指挥员综合心理行为:在救援现场指挥员的指挥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援工作质量,各级指挥员需要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合理部署作战力量,及时调整和实施各项救援措施,始终根据决策落实战斗行动。在心理行为训练过程中,可以针对各级指挥员的工作内容模拟救援现场,促使各级指挥员冷静的面对各种突发性情况,及时调整作战计划,弥补工作方面的漏洞,顺利开展救援工作。

2、关键岗位消防员的综合心理行为训练:消防救援队伍中具有不同的工作岗位,通过共同努力推动消防事业发展。例如政工、战训、战勤保障以及监督检查等工作岗位的工作具有特殊性,因此需要关注相关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通过针对性心理训练,提高关键岗位消防员的抗压能力和抗挫能力等,使其可以在各种工作环境中做出合理的反应。

3、特殊心理行为训练:提高心理行为训练的针对性,适应消防救援队伍工作需要。消防救援队伍根据工作需求建立特勤队和攻坚队等,有利于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因此要结合工作内容开展特殊心理行为训练,对不同岗位消防员落实针对性心理辅导,并且结合消防任务的特征预设现场工作环境,利用VR技术等分析事故现场实际情况,从而训练消防员的心理反应,落实心理辅导工作,发挥出心理调适的作用。在特殊心理行为辅导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的特殊性调整消防员的心理状态,使其满足实战工作需求【4】。

4、实战化演习训练:在消防年度工作中,实战化演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考核消防员训练成果和检验队伍战斗力,同时可以考验消防员的心理素质,但是很多实战化演练只是为了提高消防员的战斗力,没有注重消防员的各种不良情绪,因此在实战化演练过程中,可以安排心理咨询师落实心理行为训练,帮助消防员有效处理自身不良情绪,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救援现场中存在较多的不可控因素,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完善实战化演练,设定各类可能出现的问题,才可以帮助消防员更好的应对实际救援工作任务。

(三)抗心理疲劳训练

1.自我放松法:综合利用深呼吸和闭目养神以及自我按摩等方法,有利于抵抗紧张情绪,及时放松全身肌肉,及时恢复体力。

2.自我暗示法:消防员可以利用语言在大脑中形成暗示,并且转化成正常的工作行为,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种方法可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例如消防员可以在心中默念:我可以、注意沉着冷静等,因此调整自身心态。

3.合理宣泄法:利用积极的方式宣泄内心真实的感受,有利于平衡心理,保障情绪的稳定性。可以利用写日记和对外倾诉等方式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

(四)四新时代心理健康学视角下消防员心理行为训练保障措施

1、政策、经费保障:相关单位需要结合新时代心理健康学视角下消防员心理行为训练的需求,出台相关政策,为实际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此外需要加大投资力度,顺利开展相关培训活动。

2、配套功能场室:消防单位需要建立专业的心理行为训练功能场室,并且根据站、大队、支队的训练特色和训练需求等,合理配置场室设备,提高消防员心理行为训练的专业性。

3、培养队伍内部人才:利用招录方式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并且需要和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保障人才引进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购买相关服务。

结束语:

消防工作存在较多的不可控因素,消防员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产生各种负面情感,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突出了心理行为训练工作的重要性,为了保障心理行为训练效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融合心理健康学的相关理念知识,帮助消防员更好的完好完成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昊泽,李蓬辉.灭火救援中消防员伤亡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2,8(13):62-63..

[2]吕刚.探析灭火救援中消防员伤亡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J].今日消防,2022,7(05):112-114.

[3]陈静.消防员日常训练心理障碍及消除措施分析[J].今日消防,2022,7(03):124-126.

[4]陈斌.当前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2,8(05):39-4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