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纪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GWQNCX133
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相对比较特殊,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合理调整教学方法,坚持三全育人,丰富育人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改善高职学生学习心态,采取合适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对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给出个人建议,以期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心理特点分析;对策措施
引言: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职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新时代背景下,更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必须针对实际情况,辩证分析问题、研究合理对策,突破瓶颈制约,着力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职学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然而,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与社会的需求不相匹配,具体表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定位不准、盲目与本科生作比较、理论学习不扎实、忽略技术能力锻炼等;另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由中职院校转型或合并中职教学,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师资力量略欠缺,因此学校人才培养难度较大。为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在分析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提出对策,探索高职学生提高学习动力、促进学习效果的方式方法。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学习的主动性、第二是学习操作性,第三是学习的适应性,第四是学习的控制性。
1、学习的主动性。首先,在学习的动机上,很多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太强,目光不够长远。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学习目标属于短期的近景性目标,且功利性较强。这就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变得比较庸俗、具象,学习的动机不够纯粹。在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的调查中发现,学习积极主动性比较强的大约占到全体学生的10.5%,学习积极主动性中等的占到约15.3%,学习主动积极性比较弱的占比74.2%;在对高职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缺乏足够的钻研精神,对于学习的过程比较反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弄懂、弄会,扎实学习的学生数量比较少,80.1%的学生对于学习只追求了解即可,学习只是为了能够通过考试,学习的热情以及学习兴趣不高,特别是一些公共基础的理论课程,学生是否愿意主动积极的学习,关键在于授课教师,如果教师在课程讲解的过程当中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更愿意学习,否则将不愿意听讲;在学习情绪方面,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调查发现,约有68.6%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情绪起伏波动较大,很容易兴奋,也很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易产生紧张、急躁、消极的情绪;在学习的态度方面,厌恶学习的态度能够明显的观察到,大部分学习不愿意学习理科相关的课程,有大约65.8%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是讨厌学习,尤其是理科相关的学科,有28.5%以上的学生甚至畏惧学习。
2、学习的操作性。学习的操作性与学生各种智力因素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这些不同类型的智力因素在学生的身上就会表现为各种能力,第一是学生观察能力的表现,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受到自身思维的影响,是一种有意识的,具有主观性的活动能力。高职院校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比较强,但是观察不够敏感、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不够稳定,这样的情况将会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学习的有关信息,进一步导致学习效率比较低,效果欠佳;第二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表现,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大脑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产生思想产品的有关能力。作为大学生,应当要有较高水平的思维能力,例如,要具备对信息的概括能力,面对大量信息的时候能够进行判断以及预估的能力,在面对社会问题的时候思维要足够的敏感、活跃,面对问题能够深刻地进行思考,有自己独有的创新想法,能够批判性地看待问题。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没有培养出较好的思维能力,传统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没有改变,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思维能力水平较低,尤其是思维发散性、独立性比较欠缺,并且没有创造性思维,这些问题将会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理科学科时难度增加;第三,学习迁移能力的表现,学习迁移能力实际上就是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产生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基本上没有培养学习迁移的习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善于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现有的问题,举一反三能力较差,尤其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技能的迁移难度更大。
3、学习的适应性。第一是对学习气氛的适应性,有一部分学生对高职的学习氛围、学校硬件设备的意义理解程度不够深,这一部分学生认为只需要将老师讲过的内容学会就可以,因此,这一部分学生在下课之后就会变得盲目,不知所措,也不会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提高自身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学生无法较快的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经调查,发现56.3%的高职院校学生无法较好的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导致这一部分学生不适应学校的教学方法;第二是学习模式的适应性,学习模式能够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与学习的效率,并且,高职的学习模式与中学、小学的学习模式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很多学生刚升入高职之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适应高职的学习模式,根据调查研究能够看到,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高职院校学生认为学习比较困难,难以适应当前的学习模式。
4、学习的控制性。学习的控制性实际上就是代表学生反思能力对学习的支配,其中主要包含学生对自身的控制,对自身的调节,对学习的总结反馈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等。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控制性差是一个共性问题,尤其是学生对自身的调节、对学习的总结反思、对落实学习计划等方面,高职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明显低于本科学生。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动力与学生的智力水平没有关系,主要是感情、性格、意志等方面决定的。学习的动力并不能够对学习的效果以及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学习动力能够刺激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态度,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就会导致学习动力下降。
2、缺乏综合性学习的能力。高职院校学生应当要利用好当前学习的环境,快速掌握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利用多种途径来搜集学习相关信息,利用信息化技术合理的应用知识理论,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学生不适应现有的学习模式,主要原因就是这一部分学生仍然应用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模式,也就是应试教育学习模式,在进入高职之后,原有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课之后,学生一方面要掌握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自我主动学习,了解掌握更多有关的信息。所以,自学能力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到高职阶段的学生学习成绩。
3、性格差距。笔者翻阅大量文献以及研究能够证实,学生自身性格与学习成绩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有好胜心以及沉稳性格的学生在调节学习形态、学习情绪等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性格对学习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于其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能够让学生加强对自身的监督管理,但是,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学生缺乏稳定、好胜的性格,不能够自觉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
三、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心态的对策措施
我们必须承认,因为受到各种主观或者是客观上的影响,与本科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心理确实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所以,高职院校应当要从学生心理实际情况出发,要结合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
1、加强思政教育,提高学习的动力。高职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生硬说教。可以利用谈心谈话或心理辅导的方式,要加强思想信念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一定的自卑心理,由于这一部分学生高考分数比较低,学生学习自信心非常不足,不愿意将自己与本科生尤其是重点高校的学生相比较,甚至出现情绪消极的现象,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录取时属于分数比较高的那一类,所以在学校当中会比较自负,不愿意听从教师的学习安排,出现逃课等现象,针对此情况,教师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2、创新教学方法,调整育人方式。当前高职院校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对基础学科重视程度不足,更重视理论讲解,对于实践操作有一定的忽略,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相关深入研究。所以,要加强对能力的培养,协调好知识技能与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要利用具体的学习来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要加强对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及锻炼,特别是一些经济能力较差地区的院校,更应该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技能的实践与操作。同时也要适当地减少理论课程,增加选修的课程。再者,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自学的难度比较大,所以高职院校在学生入学时要做好对高职学习模式的介绍,可以组织座谈会、开展知识竞赛等方法,要让学生在摸索的过程当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最后,还可以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将团体心理辅导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程中调整心理状态。
3、坚持三全育人,丰富育人形式。育人工作不应仅仅是在课堂上的教学,而是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各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活动,如,校运会、演讲比赛、合唱比赛、情景剧比赛等。还可以尝试将学习与活动进行结合,举办实践技能操作大比拼、知识竞赛等,让学生能够在活动当中增进师生感情,提高职业技能水平、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等。与此同时,学校要坚持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结合。对于个别学生需重点关注,开展个体辅导。一旦在学习、生活当中发现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存在问题,辅导员、教师等应当在第一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寻找合适的方式开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当中的问题,让学生将精力放在学习上,能够提高其学习兴趣。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心理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心理的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调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岩.高职生学习心理特点与教育教学策略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11):67-72.
[2]郭婷,夏瑜.对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分析及教育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8):282-283.
[3]王海.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特点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04):74.
[4]姚婧媛.高职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教育策略探讨[J].山西青年,2022(17):196-198.
[5]赵立琦.当代高职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作家天地,2021(19):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