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探究

一起生活科学
广西省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三中学530899

摘要:我国近年来音乐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教师音乐学科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满足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双重需求。本文分析了新时代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的创设性、创造性、参与性教学,并将合唱教学与欣赏教学、课堂乐器教学、视唱练耳教学进行融合开展,针对新时期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需求,提出了根据学情设计教案、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避免学生依赖琴键三方面建议,为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初中合唱教学;教学方法;实践经验引言

随着新课改深入推进,学科教育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融合了学科素养,课堂教学以知识点内容为基础,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全面素养。本文论述了新时期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应用,并结合初中合唱教学与其他教学内容融合开展展开分析,对新时期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提出相应建议。

1新时期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的运用1.1创设情境教学

初中生思维认知发育仍不成熟,对乐曲感知能力仍较差,教师结合学生当前思维发展区,创设符合学情特征的音乐情境,使课堂富有感染力,让学生情感与音乐内涵表达产生共鸣,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以《雪绒花》为例,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雪绒花》歌曲,让学生欣赏曲调、歌词的过程中,发挥自身想象力,让学生在哼唱中感受到歌曲的优美旋律。为了丰富《雪绒花》歌曲的意境,教师要让学生绘画歌曲中雪绒花的美丽景色,使音乐歌曲运用美术表达方式呈现情境,绘画出雪绒花的雪白、纯美,学生可以从视觉维度加深对音乐听觉的理解。1.2创造性教学

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探究音乐特点,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和表达力。音乐学科注重音乐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音乐创造潜能,促进学科素养的提升。以音乐教材《雪绒花》课程为例,教师要让学生熟练歌唱《雪绒花》,并辅以体态律动,确保节奏与声势配合过程中,精准的掌握歌曲节拍。教师要根据音乐节奏为学生设计符合歌曲情境的体态律动及声势,并在讲台做出示范,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可以在示范动作基础上发挥创造力,自主设计《雪绒花》的体态律动,使肩部、手臂、腿部、头部、腰部、脚部随着音调的高低做出协调的韵律动作,可以拍腿、拍肩、头顶拍掌等,教师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创造性的选择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合唱教学,促进学生乐理知识及音乐技能的内化。1.3参与性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合唱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音乐知识的参与性,激发学生情感认知。仍以音乐教材中《雪绒花》一课歌唱练习为例,教师首先范唱,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模唱发声条,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掌握整首歌的韵律,运用加柯尔文手势练习。初中生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身体发育处于变声期,如果过度用嗓会影响声带发育,发声练习要科学,注意发音要由弱到强,循序渐进尝试。对于重点、难点节奏,让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融入柯尔文手势,加深对音符唱命和音高之间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性与积极性。2初中合唱教学与各类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合开展2.1合唱教学与欣赏教学

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前,首先让学生欣赏音乐活动,增强学生对音乐曲目的鉴赏能力,拓展学生音乐知识与音乐事业。仍以初中音乐教材《雪绒花》为例,在开始练习合唱之前,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观看歌曲《雪绒花》歌唱及舞蹈视频,包括《音乐之声》中出现的不同视频判断,让学生从音乐角度分析视频人物的情感变化,不同情感变化下的音调、音色的表达,让学生总结出情感变化过程中的力度变化规律。《音乐之声》视频中,父亲在两个不同场景分别歌唱了《雪绒花》,在幸福甜蜜的家庭氛围下,父亲为孩子们歌唱,表达了父亲的慈爱,力度偏弱的演唱风格使曲风更温馨。第二个歌唱场景是给奥地利同胞以及有家仇国恨的纳粹德军演唱,演唱力度铿锵有力,情感更加庄重与鉴定。教师让学生观察同一首歌曲在不同氛围下演唱风格不同,让学生懂得透过音乐背后,挖掘演唱者、作词者、作曲者的情感表达,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让学生在歌唱过程融合自身情感,有助于学生在合唱学习中的发声力度和情感表达。2.2合唱教学与课堂乐器教学

我国近年来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音乐学科教育改革持续推进,鼓励课堂增设乐器教学,让学生在音乐课堂获得更加多元化的知识。合唱教学融合乐器演奏,可以激发学生合唱参与积极性,乐器的伴奏还可以缓解处于变声器学生过度发声导致声带受损,让学生歌唱方法更加灵活,避免气息不够,影响歌唱效果。学生在练习《保卫黄河》合唱中,由于曲目篇幅较长,需要学生保持较高的音域才能达到理想合唱效果,教师借助电子琴伴奏,并融合竖笛,丰富乐曲表达形式的同时,竖笛明快音色,与《保卫黄河》豪放的歌曲风格相符,学生合唱时可以避免过渡用嗓,更加鲜明的展现了曲目特征。教师将乐器融合到合唱教学中,学生积极性被调动。教师可以选择节奏韵律较好的学生负责指挥,对变声较为明显的男生安排乐器伴奏,根据学生特点做出合理分工,提高学生演奏技能,让学生合唱过程中提升协作配合能力和音乐表达力。2.3合唱教学与视唱练耳教学

教师为了提升合唱演奏的视听效果,教学环节要注重对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从多个维度训练学生音乐素养。合唱教学最为重要的是音准联系,为了增强学生控音技巧,要反复锻炼学生听音能力。学生从一年期起语文拼音接触过音调练习,而音乐的五声音调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不大,注重视唱和听力训练能够增强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音准控制。合唱教学中仅有个别学生存在五音调掌握不佳,为了增强学生音准,重点加强二声部的练习,将经过音替换为主干音,反复练唱mi  sol,增强学生对主干音音准的控制,当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练习re fa二声部,经过多次视唱练耳,提高学生音高控制,避免合唱过程中声调忽高忽低,影响音准,促进合唱效果提升。3新时期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建议3.1根据学情设计教案

教师教学实践要结合学生兴趣及情感认知,引导学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深入理解,传授学生音乐技能、知识的同时,顺应新课标教学导向,着眼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培养。受到教学编制限制,初中音乐教师同时带2-3个班,不同班级课堂氛围不同,如果所带班级采用相同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最佳教学状态。因此,教师要结合班级学情特征设计个性化教案。3.2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教师要灵活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歌曲节奏自主创编动作,教师参与指导,发挥学生音乐创造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要避免图片过于丰富,确保画面与曲风相符,突出音乐学科听觉感受。歌曲导入后,学生闭眼聆听发挥想象力,并运用素描纸描绘音乐场景,增强学生音乐素养转化能力。3.3避免学生依赖琴键

学生在练习合唱时,要对重点、难点音调反复练习,聆听合唱过程中歌曲曲调以,当音准符合标准后循序渐进的融入情感和力度,对合唱过程中个别学生的音色、音高加以纠正,提升整体合唱效果。4结束语

新时代初中音乐教学要顺应新课标要求,在课堂合唱教学环节应根据学情特征设置针对性教案,迎合学生思维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实践中,突出情境性、创造性、参与性,使合唱教学融合欣赏教学、演奏教学、视唱练耳教学,提高课堂合唱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彬.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的阶段性思考[J].大众文艺,2022(16):201-203.

[2]丁岚.“双减”政策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2(24):104-106.

[3]代可霏,铁梅.新时代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探究[J].戏剧之家,2022(08):169-171.

[4]魏银丽.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优化[J].新课程研究,2022(04):96-98.

[5]郑强.构建初中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策略探究[J].中国音乐教育,2021(10):17-22.

[6]吴秉旭,马云鹏.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影响因素分析[J].艺术教育,2021(01):53-56.

作者简介(韦敏玲,1978年11月,女,广西河池大化,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音乐教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