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国家级社区康复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评价体系建立的探索与研究

美文新篇
1.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重庆市?402760;2.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400000; 3.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重庆市?402760

摘要:高技能培训教学质量的评价,能有力体现学校教学水平、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深度、实际操作的娴熟程度和社会服务水平。在我国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1],高职院校亟待提升服务水准与综合实力。为此,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在高基地建设评价机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高基地;社区康复;评价机制

我校以职业教育特色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评价为依据,构建社区康复高基地评价体系,从原则、机构、措施、表现四个方面分析,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师生积极性,提升学校品牌和办学实力。

一、坚持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

1.以评价促进改革发展的原则

一套完整高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教师队伍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和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前景的教学方式;能够推动学校不断反思进步,丰富办学思维,优化办学结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和行业需求办学,利用校企合作新模式改革考核办法,重视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建立能够更好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2.以评价促进教学常规管理的原则

一套完整高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推动学校资源向教学倾斜,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实习管理和就业管理。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完善教研制度,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校本研究和课堂研究[2]。

3.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原则

一套完整高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学生,评价考核能够强效规范学生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教师,通过考核评价,学校将更好地了解教师团队的优势与劣势,随时调整教师培训计划,打造适应校方办学需要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二、建立公正权威的评价机构

1.评价的组织管理机构

教务科和教研室负责研究学校教学评价的不足及解决方案,制定先进的教学质量评价计划,推动落实各方面评价工作任务,确定评价工作的大方向。

2.评价的实施机构

常规教学评价机构和专项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分别对基层评价管理和更高级别教学组织负责,而学生和其他工作人员同样可以建立辅助评价机构,补充采集信息。

三、采取的评价措施

根据高职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原则,尝试了以灵活多样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培训基地评价和社会评价代替传统的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涵盖学习过程各阶段表现、成绩、态度等的过程性评价,实训指导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完成表现为实践操作考试或理论考试的终结性评价。

实践证明,两种方式结合能实时、准确地反映出学生掌握的综合知识及技能水平,培养高职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3]。

2.培训基地建设评价

(1)学校师资组队建设评价

学校选拔专业带头人,骨干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应从师德师风、专业学历、职称层次、教学量、教学效果、身体年龄等多方面评价[4]。本次参与高基地人才培训的教师,要发挥带头、示范、辐射作用,推动素质教育和高基地人才培养的实施。

(2)实训基地条件建设评价

实训基地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直接关系着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训素质的培养成果。要强化人才培养效果、输出符合行业和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必须重视和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健全培训体系和实训机制,实时更新基地软硬件设施,保障实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3.社会服务评价

社区康复人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良好心理素质和较强人际协调能力。他们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康复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和实践基础。为了满足行业需求和人才标准,社区康复工作人员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频繁参与职业实践,完善自己的职业形象。

通过新的评价方式,学生学习参与度大幅提高,主动性增强,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为机电职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现培养康复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打下良好基础。

四、高基地评价具体表现

1.自我评价

学校从师德师风、专业学历、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评价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最终得出结论,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好,以社会和学校相结合,教学方法、授课形式、教学内容基本适应社会需求。但是与国内同行知名院校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学校仍须砥砺前行。

2.学员评价

学院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对开设的六门课程进行了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学员主要从课程的培训日程安排、课程设计情况、讲师准备情况、讲师授课手段、讲师学员互动情况、教室环境、教学设备、后勤服务等方面评价。共发放了715分问卷,满意率分别为93.14%、91.94%、95.47%、96.79%、98.61%、94.81%。经过整体数据分析,基本反映客观事实和学员们对课程培训工作的意见和期待。

3.社会评价

学校开展了社会照护实践培训课,相关老师对社会学员进行了授课。社会学员普遍认为老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传授能力。

4.合作单位评价

为加强校企深度教育培训合作,学校向相关企业派送学员,分别来自重庆家优美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重庆合展老年康养中心、重庆中粹云篆山中西医结合医院、重庆家优美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重庆家优美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

学员和老师在工作期间严格遵守该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达到了该司员工管理规范制度标准。工作仔细、认真、负责,不但执行力强,且工作配合度好,深受领导员工和工作对象好评。

结论

近年来,我校坚持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建立公正权威的评价机构,采取切实有效的评价措施,构建了一套多元创新的评价体系。通过这种健全的评价办法,学校可以迅速找出自身不足与改进方向,提高教学工作改进的效率,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保障我校社区康复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晓枫.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构与“金课”建设[J].文教资料,2020(7).

[2]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案[R].

[3]张翠,曲春波,牟红安. 《营养健康管理》课程过程性考核模式对培养人才的实践研究[A]. 经济研究导刊,2018.

[4]李伟民,李嘉舟. 浅议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选拔和使用[A]. 现代职业教育,2017(6).

作者简介:罗叶(1997.07-),女,汉族,重庆南川区,本科,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