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应用策略

美文新篇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六小学,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恒古不变的教育研究主题,在与同科老师的备课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实践研究这一议题。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本”,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高效、有吸引力、能促进学生学习力发展的课堂是老师备课的目标。

关键词:“教什么”;“怎么教”

引言:

美国作家琳达·达林-哈蒙德在《扁平化世界与教育》一种中集中谈论了两点:教什么和怎么教。对于“怎么教”的问题,该书研究表明,高质量的教学对学业成就影响巨大——甚至比民族教育和家长教育合起来的影响还要大。至于“教什么”的问题,该书表明,学校对学业成就的贡献主要体现为教师质量与课程质量的结合。于是,在与同伴磨课的过程中,我们把重点放在了“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点上。

1.研究“教什么”

1.1研读教材,确定目标

每篇课文都有其单元目标和课文目标,我们首先要把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思路了解清楚,不能盲目自信的自由发挥。每个年级每个单元每篇文章,都是环环相扣的,有其联系性与梯度的变化。我们要在教材的编排指引下来设定目标。例如,口语交际课,我们应该教什么?

1.2考察学情,细化目标

教材的编排是面向某地区,甚至全国的学生的,但由于每个地区风土人情、经济水平、宗教信仰、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班级学生的学情。例如,在农村或者城中村,“目标”的设定维度要低一点;在城央来说,“目标”可以适当高点。

1.3结合教法,匹配目标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由于时代的变迁,教法繁而杂。有的是“满堂灌”,它课上传授的知识可能会更多,于是,知识性“目标”就要多点;有的是“讨论式”,它课上学生需要的讨论实践要多点,于是,技能型“目标”就要更多;有的是“对分课堂模式”,它课上既需要老师在短时间内完成知识、方法的讲授,也需要更多时间发展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于是,知识性和技能型“目标”都需要均衡考虑。

2.研究“怎么教”

总体来说,无论时候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要想学生有更好的发展,都要关注“怎么教”这个议题。

2.1根据课型,选择教法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几个有机组成部分: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识字和写字课。那么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具体探讨这些课型的教法,例如,口语交际课,我们应该怎么教?如何实现“口语交际课”的听和说的目标?

2.2依据学情,确定教法

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地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水平不一致,那么我们要细细了解要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教法。例如,面对落后地区的学生,我们在教授法方面要多花一点时间;在实施“对分课堂模式”时,就要把各种环节的要求和实施步细化并相对的留白内容少点。

2.3依托风格,展现教法

每个教师由于个人的成长背景、性格特质、文化程度等各方面能力的不同,均有着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不用过多的模仿“大师”们的教学风格,应该在个人风格的基础上展现教法。例如,温柔的教师,在“对分课堂模式”的独学和全班讨论环节中,春风化雨的引导学生,这样能更好的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幽默风趣的老师,在讲授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施“讲授法”时能更好的完成目标。

3.研究“怎么改”

3.1改教案

教案初稿出来后,我们从目标开始,一环接一环,一句接一句的进行修改。修改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大环节,也要关注小环节,甚至要确定每一个字在课堂教学中的可实现性,并考虑美观性。例如,口语交际课《商量》一课,我们把大环节定为:一,课前谈话,引商量;二,创设情境,学商量;三,体验情境,练商量;四,生活情境,用商量;五,课后小结,悟商量。

3.2改语言

教师的语言要精炼,不要拖沓多话,很多教师要重新建立一个认知:不是教师说得越多,学生就懂得越多。教师要尽量把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讲、学生练。在磨课时,会很严格的锤炼教师的语言,让上课老师把课堂上要说的每一个字都写在教案上,在上课时,就要按照教案的语言表述,不要一不小心又像平时生活中“碎碎念”起来。当然,学生生成的时候,教师时要又临时表达的,但表达的原则也是精炼。能一个字表述清楚的不用两个字。

3.3改动作

教师上课时,动作不宜多和夸张,应该像演员在拍摄时一样,动作少一点、慢一点,尽可能不要过多的耗费学生的注意力。在磨课时,我们会训练上课教师,站的位置,朗读表达时动作的样子和幅度,让教师整个人看起来比较安静和有范。

3.4改反应

每节课最精彩的可能时学生的生成了。那么在学生生成的时候,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呢?在磨课时,我们会预设各种情况,然后根据预设设定不同的反馈,那样,教师在正式上课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在必要时候,参与磨课的老师还要与上课老师进行演练,在演练中精进。

3.5改板书

好的课,板书肯定也是一大亮点。那么,如何利用板书来加分呢?这个板书既要能体现教学目标、重难点,也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当然,更要美观。例如,口语交际课《商量》一课,我们的板书分为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只彩色的有着“大耳朵、大嘴巴、大眼睛”的卡通头像,分别表示口语交际课的总体目标“安静地倾听、温和地表达、听和说的时候眼睛都要真诚地看着对方”;第二部分是文字内容“有商有量,有礼(商量的语气)有理(说清楚想法)”。无论是图还是文字,我们都采用了喷绘的方法,务求在内容和色彩上夺人眼目。

4.研究“怎么评”

在完成了以上的环节上,上课的教师起码要进行三次或三次以上的试讲,在试讲的时候,不仅要录像,磨课的老师也要紧随其后,把上课老师的每一个环节实施的时间、过程与效果细细地记录下来。一上完课,马上要密锣紧鼓地开始评课,评课的时候大多是反馈不足,然后针对不足来想对策。在反复试听、评课的过程中,无论是上课的老师还是参与磨课的老师,都有着大大的收获,首先,收获的当然是教学能力的进步;其次,收获的是团队的力量;当然,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坚持就会有成功的机会”这一真理。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简单针对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方面进行了策略研究,明确了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本”,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高效、有吸引力、能促进学生学习力发展的课堂应是老师毕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戴维·珀金斯.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M] 杨彦捷,译.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