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思路设计与现实路径构建研究
摘要: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课程思政理念受到高校重视,全面开启了课程思政工作。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类课程,市场营销具有较强应用性、实践性,是高校管理类、经济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同时,它还是其他专业学生喜爱的选修课。结合市场营销本就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特征,探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高校
引言
市场营销学是高校经管类学生的核心必修专业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架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面向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市场营销学课程亟须从一线教学实践和中国情境视角下探讨其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路设计以及现实路径构成。本文将从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的现实背景和重要意义出发,基于一线教学实践提出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思路设计,并深入探讨我国经济社会情境下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现实路径和根本指向,为新时代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教学参考和思路借鉴。
1思政教育与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的相互推动作用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世界经济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成为世界经济新时尚。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体现我国企业和商品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思政教育穿插到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自我国加入WTO以来,生产、贸易与资源全球化对国内生产与市场的影响日益显著,这是机遇的同时也是挑战,一方面国外较为成熟的生产线和更为低廉的边际成本使得国内市场受到了一定冲击;而自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和国外一系列对华贸易政策也表现出政策系统性风险仍然是影响国内市场及其联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内市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及时提出了“双循环”理论,特别是重视“内循环”,作为高校教师,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应当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讲好中国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市场,学习中国企业家的优秀品质。因此,高校在培养新时期营销人才时应当重视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与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避免崇洋媚外情况的出现,加强对国产品牌形象的纵深感和立体感。同时,近年来国内市场消费向国产品牌的倾斜也有力地促进了国有企业设计与科研能力的增强,使得国产产品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反作用于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对国产品牌的认同感自信心,形成营销人才培养中的良性循环。新时期“双循环”理论的确立,特别是强调“内循环”,这将进一步凸显国内市场和国内企业的重要性,本土企业应该更加有所作为,“高品质,中国造”应当成为我国企业的追求。高校教师应当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民族企业的自豪感,使思政教育与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相互推动。
2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2.1市场营销课程教师存在重教学、轻育人的情况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承担着学生的专业教育,而思政课程承担着学生的思想教育,普遍存在着专业课教师重教学、轻育人的状况。有些市场营销课程教师问题更为突出。
2.2市场营销课程的思政资源缺乏系统性
市场营销课程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任何一个章节的教学,都涉及宏、微观环境分析,及对特定主体行为的剖析解读。从这个角度讲,市场营销课程中的思政要素是极为丰富的。但是,思政要素信息的丰富,反而制约了思政要素资源系统性。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更多表现在想到哪里讲到哪里,使专业课中的思政资源缺乏明晰框架。
2.3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与思政教育缺乏深度融合
一方面,因专业知识与引入的思政要素资源,犹如互补的两张皮,缺乏匹配度。另一方面,缺乏从专业课程角度系统规划和利用思政要素资源。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实践中,思政教育更多被认为是一种调味剂,在课程案例讲解或教学导入中会简单引入,但较少教师能对其进行系统性强化。
3思政教育与市场营销课堂教学融合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理论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离、缺乏与互联网及时性与碎片化信息结合的缺点,且传统的市场营销应用分析理论及验证多源自于国外市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研究较为缺乏,这些局限在目前互联网与自媒体盛行的“快销”环境下尤为突出。而目前国内兴起的“新国货”风潮正是目前国内市场需求崛起的体现,也是在市场全球化的体系下国产品牌推陈出新,打破同质化竞争瓶颈的方法之一,其具有的跨界众多、新媒体快速营销的特点对国产品牌的营销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思政教育也有内容单一,理论众多的特点,而在与高校市场营销课堂教育的有效结合下可以用实例教学有效地改善这一点。以李宁为代表的国产传统制造业的创新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中国李宁”已经走向巴黎时装周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国产IP,因此思政教育可以从实践中出发,选取目前先进“新国货”品牌,从实际中了解产品的设计理念、产品布局及发展规划,从民族品牌生产及营销的实践中进行思政教育,同时也达到高校教育中的思政目标,这同时也是营销课堂教学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要求。
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行为不唯GDP,不唯利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通过我国经济发展使得消费者购买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要具有诚实、守信、严谨的市场调查行为,要有科学态度,不能造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要求学生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创新市场竞争策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加强数字营销教学,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通过我国营销环境的演变,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加强学生是国家主人的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这些都是思政教育与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双重评价方法从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双重视角,系统探究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师风师德、教学内容、课堂互动、考核方式和学习满意度等维度,同行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维度,分别形成体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方法。最终,通过不断创新设计—实践—再设计的过程,形成若干具有高质量、一定辐射性和推广价值的课程思政教学与研究成果。
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良好的经商传统,历史上出现了大量的优秀营销人才和商业思想。古代管仲、桑弘羊等人的经商理念值得人们借鉴;众多的诚商良贾以诚待人,他们视诚信为生命,以欺骗为可耻,讲信用,讲真诚,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近代张謇、荣宗敬等民间商人不畏艰难的创业精神值得人们学习。洋务运动的兴衰和国民党腐败的官僚资本统治,折射出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用我国的商业历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通过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用生动的案例感染学生,用当代优秀的企业家激励学生,用身边的事例触动学生。
结束语
贯彻课程思政理念不仅是教育强国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之一,能够在“树人”的过程中强化德育教育,确保育人根本目标的实现。市场营销课程涉及的专业群体较广,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专业发展必要性和育人发展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
[2]马文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正当时[N].光明日报,2020-05-05.
[3]刘欣“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