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余市下保村如何实现从穷乡僻壤到乡村振兴新典范的华丽蜕变
摘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江西省新余市下保村坚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探索切合下保村实际的乡村振兴路。从二零零六年至二零二一年,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优秀案例。
关键词:乡村振兴;党建工作;美丽乡村
一、绪论
经过八年的持续奋斗,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站在这样的历史新起点下,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在长达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乡村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振兴,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各种各样的难题接踵而至,如农业科技的资本缺乏、基层组织结构不够健全、农村人才缺乏、人才下乡意愿不高等困难,许多村庄的发展滞步不前,仍保留着从前原始、简单的运作模式。
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下辖中心村,位于新余南良山镇,亦称下保村,全村面积八平方千米,共涵盖七个自然村,在二零零六年以前,交通资源匮乏,村中产业基础薄弱,又位于丘陵地带,没有大面积可耕地,之前的下保村,是毫无疑问的贫困村。在二零零六年以后,江西省开始第一批新农村建设,下保村王坑村小组荣列其中,村委党支部积极带领全村人民,根据全村条件,保护全村生态环境、发展全村经济产业、打造全村基础建设、开展全村文化教育,将下保逐步建立成全省闻名的乡村治理示范村。
二、党建引领,打造美丽家园
2.1 道路交通复完善,下保房屋新规划
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党组织建设是重中之重,优秀的基层党建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政治保障。
下保村村委党支部将改善下保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致富,先修路,村委会在几年里持之以恒改善乡村道路交通,陆续铺设村内沥青路面五点六公里,下保村从原来的水泥石子路变成了长长的延伸到远方的柏油路,修通下保乡村旅游公路十二点八公里,设立新余至下保旅游公交,为游客出行、村民通勤提供方便,二零一四年新余市开展中心示范村建设,下保村党支部要求拆除所有的危旧房屋,统一规划设计房屋的位置、房型,粉刷房屋外墙,为全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2 乡村基建重修缮,生活问题再解决
考虑到农村居民的业余生活普遍不够丰富,在拥有适宜交通道路条件及新房屋规划后,村委党支部再接再厉,利用空出的宅基地先后出资建造了一些公益设施如健身广场、篮球场、休闲景观湖、颐养之家、村诊所、农耕文化展览馆等设施,在其他村委大多选择使用资金招揽投标的时候,下保村村委会亲历亲为,所有村庄建设都是自己投工投劳,将任务下发给各个村小组自采材料,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工程,以不足两百万资金,建设出下保五村的美丽风貌。截止至二零一六年,整个村庄规划大体完成,老百姓不用出村就可以享受便利的休闲文化生活,大大提升了居民幸福感。
不仅如此,对于下保村村民的基本生活问题,村委党组织带动当地企业吸纳村民务工,解决村民工作问题,免除下保村村民的医疗保险费用,以近乎免费的价格开办颐养之家与交通便民服务,解决了村民的就业、医疗、养老、出行等多方面的问题,下保村经济的蓬勃发展自此拉开了帷幕。
三、生态建设,推进乡村旅游
3.1 围绕下保森林资源,开发林木生态种植业
其时下保村及周边村镇发展如火如荼,林木需求旺盛,下保村自然生态优渥,森林覆盖率高达75%,有林地面积1.3万亩,林木储备量丰富,负氧离子占比与一座原始森林近似,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森林植物宝库。村委见状,当即制定一系列以下保林木优势为主体的生态经济发展计划,聘工加强当地的生态保护,并牵头带动村民创立苗木基地及农村合作社,以渝水良山良保合作社为主要支柱,打造下保苗木品牌,同时出资聘请农民护理苗木生长,在原有植被基础上继续妥善经营,如今每年利润近二十万,既解决了农村房屋改造的用木问题,也为周边甚至新余市区带去了优异的林木资源,还大大推动了下保村的经济振兴,为后续建设打下了基础。
3.2 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公园花海大放异彩
在“2019年江西省十大十佳森林乡村”投票后,下保村赫然榜上,村委会意识到当地的森林资源仍然大有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委会深刻的讨论后,立即着手建设下保森林公园,在原有林木基地和原生态森林的基础上修建自然生态景区,打造下保氧吧,遵循乡村森林公园建设“六个一”标准,建设有乡村森林公园入口标识、导游标识、草坪广场、畔溪公园、生态厕所、休闲步道等,修复观景台等,建有森林休闲广场10余处,为村民和游客休闲观光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不仅如此,村委党支部注意到森林公园与服务中心之间仍有一片平地农耕地,思虑过后,斥资修建下保村格桑花海,聘请花农种养季节性花圃,精心打理,同时修建了许多儿童乐园、山地车赛道、水上乐园项目。现如今的格桑花海,每年为下保村创收近十万,已是新余市必去景区景点、网红打卡点,有力向游客传播了下保村旅游风光。
四、产业兴旺,优化经济结构
4.1 响应国家文件,打造特色农产优势
在二零一八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使农业农村充满生机活力。自此,下保村开始着力探索打造属于当地的特色种植业项目,下保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当地土壤排水性好,全年气温不低于5℃,适宜许多珍贵农作物的种植,村委会先后三家农业开发公司,广纳村民务工,在保有原来林木基地产业的基础上,开发红美人、黄花梨等特色种植产业,村委党支部还定期组织村民培训,传播教育先进种植业知识,在保住全村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为下保村农业种植不断注入人才。
4.2 发展其他产业,改善乡村传统经济
除此之外,村委会还吸纳了许多企业家前来开设民宿客栈及农家乐,“地球仓”、“花海民宿”、“大队长农家乐”等生活产业一应俱全,原先的下保村只有简单的种植业、养殖业,是简单而经典的传统乡村经济形式,在村委会大力建设期间,不仅将种植业赋能赋强,更引进了旅游产业、餐饮产业、休闲产业等各大产业,这一系列举措优化了下保村的经济结构,居民有了更多收入选择,平衡了因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经济不景气而带来的潜在风险。这既满足了慕名而来的游客的衣食住行需求,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创收,经济质量再上一个阶梯。
五、精神唤醒,营造乡风文明
5.1 凝聚乡风文化,打造下保精神文明
在风风火火建设新农村的同时,村党支部也在考虑,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时候,不仅需要建立村庄设施,美化环境这些“面子”,也要去发现村庄精神文化这个“里子”。
下保村历史悠久,据《新余县志》记载,公元968年,下保祖先卜居清水洲,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早已散布在下保村的每个角落,著名的下保暴动也正发生在下保村,是红色革命的起源地,先辈们曾在此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正因为下保如此深邃厚重的历史,村委会对此处的农耕、红色历史充分发掘,出资一百万余元,在二零一五年、二零一六年先后修建了“下保农耕文化展览馆”、“下保革命斗争陈列馆”。村委会和新余博物馆通力合作,调集历史物件和历史文献,共同修缮出两所具有浓厚下保精神文化气息的历史陈列馆,每年共接纳游客近三十万余人。
5.2 下保村民齐努力,淳朴民风获赞扬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村民民风淳朴,乐善好施,获得村委及周边村民的一致好评。以点见面,在新农村建设时期,下保村许多村民无偿奉献出自己的宅基地用于村落改造,他们齐心协力,共赴新时代美丽乡村,在建设中获得满足,在劳动中获得愉悦。村里居民遵纪守法,和睦相处,曾获全国民主与法制示范村、全国计生先进单位。休闲广场上,下保居民农事过后常常相聚一起,共度美好而又清闲的时光,幸福满足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六、结语
从二零零六年到二零二二年,悠悠十六载,下保村从一处无名乡野蜕变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产业基地,离不开村党支部和下保居民的共同努力,他们齐心协力,根据家乡实情,谱写下保村成为中国新时代农村的宏伟蓝图,为中国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优秀案例。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2]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农业农村部 中央宣传部 民政部 司法部关于公布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的通知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CJJTZ/201912/t20191231_6334138.htm . 〔2019〕
[3] 胡则鸣. 渝水区下保村:打造生态美丽宜居新家园[J] 老区建设,2022,(06),68-72
[4] 平国旺.下保村:传承农耕文化 留住乡土气息[N] 新余日报,2021.
[5] 中央文明委: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公示http://www.wenming.cn/wmsjk/cjdx_53740/qgwmczmd/202112/t20211227_6276609.shtml. 〔2021〕
[6] 刘振明. 保存历史 传承文化 记住乡愁——渝水区良山镇下保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成出新[N] 新余日报,2015.
作者简介:邓子琛(2003.06-),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