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分析
摘要:这首歌曲是青主结合自身遭遇以此词为题材,借用古代爱情诗,为词谱“新曲”,表达他自己内心复杂的情绪。本文主要介绍词曲作者,创作背景,及作品《我住长江头》的曲式结构、音乐特点等要素对作品进行分析,希望同行及歌者对作品的演绎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演唱中充分体现诗与乐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音乐分析;演唱分析
一、《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
1922年青主留学回国后,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在全国大肆捕杀共产党员,青主被误以为是共产党,名字上了通缉名单,几经周折,在萧友梅先生的帮助下,才躲过追杀。青主亲眼目睹了昔日战友惨遭杀害,自己又无能为力,到上海国立音专担任校刊主编,开始了“亡命乐坛”的生涯,在此期间,青主结合自身遭遇,对李之仪的作品《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赋予新的理解,借用古代爱情诗,将自己对战友的怀念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融入其中,为词谱曲,创作出这首经典之作——《我住长江头》,富有极强的欣赏性。
二、作品的音乐特点分析
(一)作品曲式结构
《我住长江头》是复二部曲式,由A、B两个乐段组成,乐段均为4+4的方整型结构。前四小节为引子部分,伴奏织体以分解和弦的形式进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将人带到音乐的意境之中,犹如潺潺流水一般流出,充分呈现歌曲的主题思想。首部A乐段运用中国传统的起承转合艺术创作手法,其中18小节处#C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起句(5-8小节)为音乐主题的最初陈述,旋律围绕B音展开,进行陈述性的诉说,勾画出作者在长江头上起首翘望的场景;承句(9-12小节)继续第一句的音乐材料进行强调;转句(13-16小节)与前面的音乐材料产生对比,旋律围绕G音三度向下级进,每一个乐句的末尾,都形成一个上行或下行的拖腔处理,使得歌曲更具吟诵古诗词的韵味;合句(17-20小节)有总结的作用,在前两句音乐材料的基础上展开发展,将情绪推向高潮,歌曲的上阙结束。
中部由B1B2B3三个部分构成,同样运用起承转合艺术创作手法,将下阙单独反复两遍。B1(21-35小节)的音乐材料同A乐段又有所不同,用G大调的属音确立调性,让音乐更具有稳定性;B2(36-52小节)继续运用第一部分音乐材料,以不同的发展手法,推动音乐的情感;B3(53-68小节)为整首作品的最高潮,比前两次给人的感觉更加坚定、强烈,力度上也由f到ff,情绪激动,音乐力度加大,以辉煌的高音结束,在情感上既表现出了女子对爱人的情意也融入了青主对殉难战友的缅怀之情。
(二)作品调式调性
青主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批出国留学的非专业作曲家之一,在学习法学的基础上选修了西方作曲技法,巧妙地将西洋大小调与中国的民族调式融合到一起,又将歌词的韵律与旋律达到统一,使音乐的情感具有层次感。
A部分为D宫调式,中国五声调式的色彩跃然纸上,18小节出现了临时变化音#C,使D宫调式的色彩更加明显。转句(13-16小节)具有明显的e自然小调特性。从21小节开始为B部分,乐曲的调性从D大和弦开始陈述,作为G大调的属和弦,引出G大和弦,从而加强G大调的调性,但是e小调也始终伴随着G大调,大小调交替进行,如影随形,使音乐效果更加动听,最后以完全终止结束全曲。
三、演唱分析
(一)歌唱气息的运用
在歌唱的时候,气息的掌控至关重要,《我住长江头》这首作品的乐句较长,需要良好的气息作为支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唱歌时要站得挺拔,收腹,身体自然放松,然后像半打哈欠似的打开喉咙吸气,喉头要稳,气不能吸得太饱,避免造成气息僵硬,呼气时要缓慢呼出,控制好气息,整个呼吸过程都是流畅的、舒展的、放松的。张权演唱这首作品对气息的控制,弱音的处理等都做得游刃有余,值得我们学习。
《我住长江头》速度稍快,以沉稳温暖的音色进入,在歌曲的处理上也是随性丰富的。演唱时应当合理的分配气息,使每个乐句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完整地表现乐句。每个乐句换一次气,使音乐的旋律线具有连贯性,这首作品每句都有向上或向下的跳进,气息的运用相当平缓,每一句之间都恰到好处地衔接,一气呵成,使作品更富表现力。第5小节开始句“我住长江头”的气息顺畅连贯,情绪也比较舒缓,平静中带着压抑,压抑中带着反抗。第16小节“日日思君不见君”的结尾明显换了一口气,像是对听众的倾诉;第29小节“只愿君心似我心”铿锵有力的将每个字都唱出来,对感情更加坚定。这首作品还有许多弱音的处理,如第19小节的“水”字,在演唱时充分打开喉咙,形成良好的共鸣腔体, 唱出“水”字由p到ppp的弱处理,将缠绵不绝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上阙和下阙中音区部分采用自然地呼吸,保持平常呼吸的正确状态,气息“粘”在横膈膜的位置,心思都集中在表达音乐感情上。下阙的反复情绪渐渐升华,最后一遍高潮,使劲拉住横膈膜,心往下坠的感觉,呼吸支点下降,非常有爆发力,更坚定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人的忠贞。
(二)歌唱中吐字、咬字的分析
咬字就是按歌词的要求,使口和喉的有关部位保持一定状态并适当着力,并在咬字过程中保持字音的纯正;吐字则是通过呼气使声带振动,在身体的有关部位产生共鸣,并在口和喉的有关部位做成念字的状态,将字送出口外。在演唱时将字头唱的短、轻、准,引长字腹,然后归韵,既更好地体现了字正腔圆,又保持了歌唱的位置,如第11小节“君住长江尾”中的“尾”字归韵到了“ei”上。歌词中也有很多闭口音,如“日日思君不见君”中的“日”和“思”字;“只愿君心似我心”中的“似”和“心”字,在演唱时自然轻松地打开喉头,用开口音的感觉唱闭口音,让人听着很舒展,增加了演唱的感染力。
四、结语
青主创作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在歌词的选取、旋律的创作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国声乐史上极具标志性的艺术精品。通过对《我住长江头》这首艺术歌曲词曲作者以及创作背景的深入了解,同时对其音乐特点,领会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诗与乐的完美结合,体会歌曲在音乐情感上的丰富内涵,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为更多的歌者在演唱这首作品时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洋.论青主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唱诠释[D].天津师范大学,2015.
[2]王悦.浅析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以《我住长江头》为例[D].中国音乐学院,2015.
[3]王新.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的演绎处理[D].河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