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伊丽莎白·泰勒饰演埃及艳后的服装设计解析

美文新篇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武汉?430074

摘要:本文从古埃及到电影上映的20世纪60年代和当今这三个时期对伊丽莎白·泰勒版本《埃及艳后》电影中的服装与古埃及服装的领部设计、褶皱应用等结合时代审美和当时的服装特色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电影中服装是如何在维持古埃及服装特色的同时,结合时代审美需求进行二次创作以迎合大众潮流,给现代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如何通过读懂服装史,结合现代服装文化进行创新设计以启示。

关键词:古埃及服饰;丘尼克;领部设计;褶皱应用;二次创作

埃及艳后一直以美艳和智慧著称,对其服装造型的探究也有发表,但对影视化服装的研究主要关注在影视服装同古埃及服装的异同上,虽然也提出了“剧中艳后的服饰在选择的时候受到了拍摄年代风格的影响。”[1]但很少有人站在服装设计的角度上,将古埃及那个特定时代的服装特色同电影拍摄时期所处年代的服装审美结合起来分析。艺术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伊丽莎白·泰勒版本的埃及艳后于1963年6月12日上映,笔者合理推测影片中埃及艳后的服装在遵循古埃及服装形制的基础上,也结合了20世纪60年代的服装审美和时代文化,对于今天的设计师来说,如何将传统款式同现代审美和文化结合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特性对服饰的影响

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是构成服装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古埃及地处非洲的东北部,撒哈拉沙漠位于其西部,埃塞俄比亚高原位于其东部。除了北部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以外,大部分地区都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多数时间是高温天气,这也决定了古埃及的穿衣更多是为了防暑。[2]“而防暑的最佳方法不外两种:即裸出肉体以便散热或遮挡阳光的暴晒。”再加上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古埃及服装造型单纯、朴素,一般不做裁剪和缝制。从造型本质上看,可归纳为两种形式:即无垂褶和有垂褶的。紧包全身的丘尼克(tunic,筒形紧身连衣裙)是前者代表,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缠腰布)是后者的代表。[3]

裸露上半身的罗印克罗斯,即缠腰布,多见于男子服饰,上层阶级将围绕在下肢带的围裙似的布,用糨糊做出很多细小的直线垂褶,并且装饰有刺绣,镶嵌有宝石等装饰物,以别等级。贫穷的女奴隶会穿比一般男子长的罗印克罗斯,这种衣服在后世的上流社会也慢慢的变成家居时的睡衣。

古埃及女子丘尼克的主要形式,正是由于其造型的单纯,古埃及人便在服装的表面装饰、面料、色彩搭配、纹样等方面极尽能事,形成了古埃及女子绚丽多彩的服装。古埃及女子服饰典型造型是贴身长裙,以直筒裙为主,在一侧缝合,从胸垂直到脚踝。电影中,埃及艳后的服饰也正是以丘尼克即筒形紧身连衣裙为主。故笔者以连衣裙的设计为古今结合的重点进行探讨。

2.20世纪60年代服装审美文化

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西方社会的动荡不安,形成了一个反叛时代,多种不同的艺术文化、不同的服饰风格不断涌现,兴起各种设计新潮、艺术流派等;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思想碰撞出一些“奇装异服”。在充满反叛思想的氛围下,比基尼在60年代的出现,对全世界人民的生活以及思想影响至深,迷你裙、连裤袜、土耳其长袍、阿富汗外套、喇叭裤、破烂的披风、黑色皮夹克等服装在当时盛为流行,同时,对当时服装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及突破。

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美国家正从战争创伤中恢复,女性味重新成为流行。不同的是,女性味在流行的同时,服装的机能性也没有被摈弃,高腰线、高开衩的审美与古埃及丘尼克不谋而合。而“反体制服装”的流行也使这一时期的服装风格朝着更加多元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回归自然的风潮也随之兴起,同时孕育出追求民族、民间风味的流行趋势。这个时代的服装审美文化同样在电影埃及艳后的服装中有所体现。

3.关于电影《埃及艳后》中服装的解读

3.1关于领部的性感设计

古埃及的丘尼克形制由于其炎热气候和当时的民族文化,袒胸露乳本身就非常常见。埃及艳后以其性感和情史留名古今,导演在进行服饰选择的时候也必然会着重刻画其性感的一面,刻画重点必定在胸部。电影中埃及艳后的领口设计在大多数场合下都是深V造型。虽然都是V型领口,但在设计服装的时候,特意对领部细节、装饰、开口深度和宽度等做了不同的调整,让胸部成为人们目光的焦点,以切合其艳后的称号,而这些设计显然不完全是古埃及时的服饰设计。

19世纪中期,晚礼服从日礼服中分离出来,不同于日礼服的相对保守,夜礼服在款式上更加暴露性感,在领型设计上也更加丰富大胆。此后,不仅在胸前形成V字领型,在背后也大胆的以深开V裸露背部。显然,深开的V形领在19世纪末期就已经在女装的服饰中得到运用;而领部间的结带、纽扣等装饰和工艺更多的也是运用现代女装的手段。

电影唯一一件单肩连衣裙,露出了女主的一侧肩膀,但是却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胸部袒露可以表现女主的性感,但是在众多袒胸的造型中,肩膀的裸露反而让人印象深刻,感觉清新脱俗,这种单肩造型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也很常见,为单肩造型的日常休闲装,既性感,又不失可爱,既日常,又别出心裁。

笔者还注意到,在电影中,跳舞的女奴隶穿着更加暴露,但是其所呈现出的性感美丽反而远远不及埃及艳后。在古埃及,暴露的绳衣和罗印·克罗斯主要穿着对象是下层的女奴隶,而丘尼克更多是在贵族妇人和王妃身上才能看到,它多用于各种仪式,有一种礼服性质。可见,从古至今,单纯的暴露是很难和性感直接挂钩的,而对女性部位的适当裸露再结合服装对人气质的衬托,才会呈现出更加完美的女性性感气质。

3.2褶皱的应用

古埃及女子的丘尼克一般是无垂褶的,在现存的艺术品中,简洁实用的丘尼克是最常见的。丘尼克是古埃及女性的传统服装,从古王国到新王国早期,女性的衣服就是一整块亚麻布包缠而成,在雕像和壁画中表现为相当紧身但又非常优雅的筒裙。同时,古埃及女性的服装还经历了多种风格的演变,虽然多垂褶的卡拉西里斯不如丘尼克庄重,但是也为众多埃及女性穿着。用整块布料披缠在身上的多莱帕里(袈裟一样的卷衣),不需缝合,多余部分自然垂落,形成无定形的褶皱,随人体的行走运动产生纹理流动的感觉,显得宽松飘逸,具有很强的装饰性。[4]新王国时期盛行打着整齐细密褶皱的服装,通过衣料浸水、上浆、折叠、压紧后晾干而制成,穿在身上具有特殊的形式美感。可见,褶皱是古埃及服装的特征之一,显然,电影中的服装通过现代女装制作手法将各种褶皱加入到了女王的裙子中,使裙子结合了丘尼克的修身性和卡拉西里斯、多莱帕里等有褶皱服饰的飘逸性,这无疑是时代审美的体现。

古埃及服装典型的特点就是褶皱,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褶皱也是常见的元素。而女子服装常见的款式是贴身长裙,其典型特点是紧身直筒裙上做很多固定的褶皱,不少女装设计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经典的服装造型。后来的设计师很多也会从古埃及的服装中汲取灵感。1907年,西班牙设计师Mariano Fortuny设计并推出了“迪佛斯晚装”,迪佛斯晚装从其廓形上来看,实际上就是一件典型的丘尼克,在这个基本廓形的基础上,设计师通过腰带和拖地向外微微扩张的裙摆重新调整了整件衣服上下身的比例。而其最为引人瞩目和探究的地方,就是运用了类似古埃及丘尼克的连续型褶皱压制技术的服装面料,具有一定的拉伸性,使服装在能够显现女性优美身型的同时,还能够舒适贴身,在单纯中又富有变化,在低调中又透着华丽,整个设计节奏一气呵成,浑然天成。[5]

在今天,在简单的丘尼克廓形之上,通过褶皱的设计使其富有变化,这种设计已经成为一种惯常的手段。虽然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可能并没有刻意研究古埃及的服饰,或者围绕古埃及服装为灵感,但是这种手法可以说是服装经过千年发展自然积累在其之上的,如呼吸般自然。我们从很多最新的服装发表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手法的影子。

4.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1963年上映的《埃及艳后》的电影中,无论是领口设计、褶皱应用以及色彩设计等方面在保留了古埃及特有的文化韵味的同时,又结合了电影所处时代的审美对服饰进行了二次创造,使观影者在观看的时候既不会脱离古埃及的这个特定的文化场景,又能够适合当时观众的审美,创造出了一场时代融合的视觉盛宴。这也给我们现代服装设计师以启示:追溯服装历史,既知服装来处,也知服装归处!

在领口设计上,电影中的服装在原本古埃及的基本廓形-丘尼克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丰富的领围线的变化,这些丰富的变化结合了20世纪60年代的审美,使那个年代的观影人在融入古埃及场景的同时,又不会在审美上感觉到突兀、单一和抽离,既表达了古埃及那个特定时期的服装特色,又满足了观影人所处的60年代的审美需求。在褶皱应用上,电影中的服装褶皱显然不是单纯的通过缠绕、披挂形成的,而是采用现代手段,形成固定褶皱或自然垂褶。在保留古埃及服装自然垂褶特色的同时,又能够通过现代剪裁手段更好的表现埃及艳后曼妙的身姿,来符合观影人对于艳后之名的想象和解读。因此,现代服装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可以追溯历史上的经典款式,分析其装饰、搭配、面料、工艺、纹样等各方面,结合当下的时代审美潮流进行再次创造,可以设计出不错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娜.事实的真相是什么?——1963年电影版《埃及艳后》中艳后的服装造型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2(01):60-61.

[2]李海荣.地理环境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J].沧桑,2007(05):39-40.

[3]李当歧.《西洋服装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4]达小霖.服装与服饰之美的“时代”印记——以古埃及女性衣饰为例[J].美术大观,2021(02):173-177.

[5]鲍怿文. 关于服装中褶皱的人文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21.0002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教育部项目:“明清古典文学中女性服饰与社会风尚研究”(项目编号:18YJA760073)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王菡(1990-),女,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结构与服饰文化。

尹志红(1975-),女,硕士生导师,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服装结构与服饰文化。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