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精准思政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思考

秋山文苑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800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提高教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我国整体教学水平的主要方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字信息技术正在从技术领域蔓延到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并悄然改变着人类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很多学生的个性与行为较为突出,因此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让他们健全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保证学生拥有更加积极的学习心态。精准思政已经成为了我国教学中的热点话题,精准思政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结合时代背景完成相应的调整,做好学生心理的引导者,让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加稳定,让精准思政育人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打造完善的心理健康育人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将基于精准思政视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精准思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字信息技术正在从技术领域蔓延到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并悄然改变着人类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1]。在数字时代,数据是驱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精准思政的基础条件。目前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应当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借助信息化时代的技术以及精准思政,帮助更多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提升人培培养质量。这对于高校的建设工作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这也是促进当代青年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本文基于精准思政视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与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精准思政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的意义

在精准思政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进行有效缓解。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能够帮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一项教育活动,这项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营造健康快乐的氛围,这项教育与专业教育同样重要。思政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极强的共通性,能够让更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专业的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应当重视排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在大学心理健康课中融入思政理念,能够帮助思政教学进行有效改革,具有十分长远的意义。只有帮助每一个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才能够帮助更多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论,促进学生的人格系统协调发展,提高他们的思想品格素质,积极主动排除自身的不良情绪。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保证学生拥有更强的抗压能力,正确看待生活中出现的各类挫折,更加热爱生活[2]。

二、精准思政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精准“画像”,因人而异。由于不同学生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存在不同个性特征。需要精准识别学生个性需求、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作为“精准思政”的基础,切实提升思政课育人“精准度”。在精准思政视域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很多传统教学方式或者谈心谈话方法无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确,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主体位置偏差,无法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问题。在精准思政视域下,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充分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分享,形成良好的互动。精准分析各项问题,改变由原来的“大水漫灌”改成“精准滴灌”。在良性互动中让教师的价值观念与积极的人生态度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确自身理念,与教师共同探索发现问题,共同成长,提高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各项能力[3]。

(二)精准“供给”,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管理实际工作,不断调整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政元素“供给”,引导教师在精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在日常学生管理事务中融入思政元素,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应当有更多的思政因素。因此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很多心理疾病会对于学生的成长造成严重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观念,形成崇高的信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下,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道路的认同。在精准思政的“供给”下,帮助学生寻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够解决更多学生心理上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前进,不断超越,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让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3]。

(三)精准“谈话”,因时而进。将新媒体、新技术与大学生谈心谈话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大学生谈心谈话平台,让心理健康教育“活”起来、“火”起来。在实践活动中融入思政理念,实现知行合一。实践是学生的必要能力,在高校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及时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将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有效转化,让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感知问题、理解问题,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打破当前教育中的各类瓶颈,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不断塑造自己的品格,解开自己心理上的束缚,提高学生的问题理解能力。通过这些公益性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能够抓住发展机遇,了解实践的意义,明确自身存在的价值。教师可以依托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契机开设各类社区活动、公益活动、宣传活动等,让学生能够对这些活动进行深度思考,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让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保证学生能够在这种实践教学中实现全面成长[4]。

(四)精准“评价”,因势而新。适应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构建精准思政与心理健康协同育人新格局。发挥考核评价“杠杆”作用,构建以过程为核心、效果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学生提高思政素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催生思政工作内生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精准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有对学生的心态进行正确的引导,能够为学生提供更良好的教育。当代大学生应当接受更加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完成自身能力的强化,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应当让学生接受全面的教育,借助数据信息化技术,勾勒学生心理动态过程精准画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品质,缓解学生的心理危机,让学生坚定理想和信念,将人生价值更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崔春梦.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价值意蕴、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向[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3,2(35):61-66.

[2] 张丽娜,黄晓月,陈慧,等.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2(7):202-203.

[3] 袁志平. 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研究——以理工科艰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J]. 才智,2022(9):58-60.

[4] 晏源. 在"育心"中潜移默化"铸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22,24(3):100-105,122.

[5] 杨妩霞,张建萍. 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课程思政中的应用 ——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 教师,2022(15):3-5.

作者简介:周满如,女(1989.10—),汉族,籍贯 广东江门,硕士,助理研究员,心理咨询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