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科学思维发展的高中生物学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 要:素质教育环境之下,需要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最后达到学以致用。高中生物学教学,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情境中的能力。新课标要求高中生物课程结束以后,学生应该掌握生物探究基本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技能,具备处理信息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他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通过上述教育要求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下文对于生物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价值作出分析,并提出具体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将其存储于脑海当中,而是要将知识转化为自身学习能力,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由于知识迁移属于普遍现象,并且广泛存在于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及训练内容当中,特别是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迁移能力运用较为显著。所以,研究对学生生物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策略,旨在激发其学习潜能,发挥迁移能力的作用,辅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一、知识迁移能力培养价值
(一)让学生高效学习
生物课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处于课程改革环境之下,需要教育者转变教育观念,突破单纯讲解书本知识的桎梏,将教育重心向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倾斜,让学生明确高效学习方法。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就是塑造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课堂当中不但能够学习知识,而且还能掌握知识的应用途径,高效学习。
(二)适应课改要求
课程改革对于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运用都有全新要求,所有的改革内容需要通过课堂实践才能落实。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旨在提高其创新意识,教学过程通过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深入体会迁移过程,符合课程改革对于教育的要求。
(三)加速学生能力发展
生物课堂为开发学生潜能,实现其能力全方位发展,需要转变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打破僵化思维,快速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教育者应打破传统,重点培养其迁移知识能力,帮助学生展开个性化学习,不断提高其生物素养。
二、基于科学思维,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策略
(一)整合学习内容,培养归纳与概括能力
生物教学中,知识的整合十分重要,需要教师对于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学习方式,将教材当中零散的知识点以及概念等进行整理,健全其知识网络,为其高阶思维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学习过程,对知识的记忆是零散的,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才能实现迁移,寻找相似知识的规律和共性,找到事物关联。因此,课堂教学知识的整合十分重要。对此,教师可指导学生掌握归类的方法,如对于细胞器内容的归类,可按照细胞器类型进行归类:第一类,能产生水,共有4个细胞器,一是叶绿体,二是线粒体,三是核糖体,四是高尔基体;第二类,没有膜,共有2个,一是中心体,二是核糖体;第三类,有两层膜,共有2个,一是线粒体,二是叶绿体;第四类,可产生ATP,共有2个,一是线粒体,二是叶绿体;第五类,能够参与能量转换,共有2个,一是线粒体,二是叶绿体;第六类,有核酸,共有3个,一是核糖体,二是叶绿体,三是线粒体。学生掌握信息整合方法之后,再学习同类知识的时候,即可将知识迁移,解决相似问题。
(二)强化学习过程反思,培养高阶思维
学习过程的反思习惯是决定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形成的重要过程。在教学阶段,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对于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其归纳、分析等能力,逐渐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同时,还需注意课堂评价的应用,让学生结合所学,寻找关联知识点,形成反思的习惯,进而强化其知识获取、语言表达、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等能力。
迁移能力形成之前,需要学生掌握知识的分析和比较方法,才能找到其异同关联。教材当中存在较多相似知识点,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容易混淆。如配制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过程都会利用硫酸铜、氢氧化钠等溶液,但是二者配置流程不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等过程染色体数量变化方面存在差异;原生质层、原生质以及原生质体等概念区别。教学过程,需要结合实际,指导学生对于上述知识进行对比,强化反思,提高其对知识的辨析能力,为其顺利迁移知识提供帮助。
(三)丰富学习方法运用,引导思维发展
生物课堂中,学习方法的运用对于学生学习兴趣有直接影响。为体现出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可选择情境教学模式,使用丰富的手段创设情境,既可利用多媒体情境,还可利用生活化情境,或者使用实物情境,还可使用实验操作等,吸引学生关注课堂学习内容,在此期间,使用问题,激发其产生学习兴趣,深度学习。
课堂导入阶段,使用实验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由于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所以实验情境的创设能够抓住学生兴趣要点。例如,讲授“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内容时,为调动学生兴趣,选择形状、大小大致相似的萝卜条,共3根,将其中1根置于装满清水的烧杯内,1根置于清水当中,1根置于培养皿中作为对照。课堂之初,向学生展示实验结果,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处于盐水中的萝卜出现了“缩小”现象,清水当中萝卜出现“膨胀”现象。这样的实验情境更能调动学生思考热情。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阶段,对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不但能够提高其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而且符合课程改革各项要求,能够让学生以更好状态参与升学考试以及日常学习,促使其能力全面发展。对此,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及时整合生物知识,完善学生知识网络。同时,在课堂当中,还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为其知识获取、问题分析以及知识迁移等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之外,还需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创设多样化情境,吸引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思考,利用合作探究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生香.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20(17):156-157.
[2]吴集起.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4):496-497.
[3]王波.新课标下高中生物习题课有效教学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