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民航飞行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风险管控研究
摘 要:为了推动民航行业发展,提高民航安全管理模式,民航人员在繁杂的工作内容中和处于多变的工作环境中使得工作压力逐渐提高,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频率明显增长,飞行签派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则是保证航空公司平稳运行以及航线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签派员若是安全意识较差则会直接影响到飞行安全。近些年由于飞行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屡次出现,对于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的管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笔者将通过阐述民航飞行签派员不安全风险因素,提出管控风险的策略,加大飞行签派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培训,同时,航空公司也应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关键词:飞行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安全管理
前言
民航飞行签派员在航空公司运行管理中起到着重要的作用,如何降低民航飞行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的出现,是提高航空飞行安全系数,保证航空公司经济效益的重要核心,所以,航空公司要具有辨别飞行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风险的能力,构建起民航飞行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风险审核标准体系,同时也要制定出遏制飞行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出现的策略。其中包含为民航飞行签派员针对不安全性行为进行培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以此降低民航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强化民航安全管理能力。
一、加强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风险管控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飞行签派员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对以往民航安全事故发生数据观察发现,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大多以人为原因为主。航空员工不安全性行为变数较大,许多员工对于自身的一些行为并没有意识到是不安全性行为,这给民航发展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安全系数都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只有提升民航飞行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的感知意识,才能够使员工在工作中规避一些潜在的风险,提升风险方案意识,推动航空单位的稳定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不安全性行为风险评价的可操作性
针对飞行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风险制定详细的要求标准,对于一些行为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可能会从根本上降低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的频率。通过风险评价标准,提升民航安全运行系数,航空公司应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评价制度,开展定期的风险评价活动,为民航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提供审核标准,提高民航飞行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风险评价制度的实用性,对于降低不安全性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帮助。所以航空公司要为员工定期开展针对性的、有计划性的安全管理培训。
二、民航飞行签派员的概念
民航飞行签派员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为航空公司员工提供运行管理工作以及向旅客提供飞行保障服务,确保航空公司顺利完成各项航班任务。民航飞行签派员作为航空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工种,同时也是机组人员与外部人员的沟通媒介。飞行签派员在日常工作中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核查放行、内外动态监管、运行调度。在核查放行工作中,签派员要在飞行前详细掌握各类信息,其中包括:起飞机场、目的机场、备降机场及航路天气和通告影响,机组人员资质,航空器故障或设备限制。依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飞行计划和应急方案,与机长共同决定是否放行航班。飞机进入飞行阶段后要对飞机整体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影响飞行安全的各类因素并及时处置,直至飞机安全降落并结束本次航班飞行任务。运行调度的工作内容包含协调航班到达时间和取消航班飞行。民航飞行签派员的工作内容是较为繁琐和宽泛的,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所有的签派员都应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向相关单位通报航班信息,及时解决航班运行中的各类问题。
三、民航飞行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风险判定
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大多受到情景的影响。员工在工作中的任何行为都受到当时工作情况和工作场地的影响,大部分不安全性行为的出现都是因为受到了工作环境的影响,例如,相关设备出现故障、航班不能准时起飞、天气情况较为恶劣以及航班飞行计划临时出现变动,这些都是会使员工出现不安全性行为的原因。当签派员发生不安全性行为时可能并不会当即引发明显的安全事故或设备故障,但其影响力是具有潜伏性的,当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后,在专业用词和工作内容不规范后,在进行工作时往往会疏忽掉自以为不重要的信息,为安全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在没有突发情况的飞行过程中较少出现问题,反之,如遇突发情况,那么则大幅度的提升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当然,飞行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是能够得到管控的,航空公司要通过提升飞行签派员的安全意识,改善其工作习惯和行为举止。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工作,能够降低签派员由于专业能力不足而发生的安全事故概率。通过进行情境模拟训练,能够帮助签派员感受到现实情况,增强在紧急事件发生后的处理能力。正是因为民航飞行签派员的不安全性行为是可控的,所以航空公司要加大不安全性行为风险监管制度,以确保签派员安全意识稳步提升。
四、风险评价标准制定原则
不安全性行为风险评价标准是开展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要依据。为了确保民航飞行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风险评价标准制定的更加具有针对性、客观性、覆盖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签派员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引导签派员规避工作风险,在制定风险评价标准时应依照以下几项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在制定民航飞行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风险评价标准时要广泛的、针对的体现出风险行为的各项标准,全面的将民航飞行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风险的影响因素逐一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标准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二)科学性原则
在制定不安全性行为风险评价标准时要注重科学性,制定的标准要以民航相关工作标准为参考,围绕民航安全管理制度,注意标准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实用性。降低数据融合后的浮点影响,强化评价制度的科学性。
(三)可操作性原则
民航飞行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风险评价标准一定要具有可行性,才能确保评价指标在使用的过程中降低较多的阻碍。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风险评价标准内容要简单明了,数据指标过多则使签派员较难理解。不安全性行为风险评价指标要从现有风险行为数据中截取,在评价标准中尽量减少等级划分。保证风险评价制度顺利实施。
结语:
综上所述,民航飞行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风险控制方案的实施,不仅要依靠航空公司加大不安全性行为监管制度、定期对签派员开展安全意识培训、在必要时刻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还应有完善性的、针对性的不安全性行为风险评价标准。针对签派员来说,要提高自身对于不安全性行为的判定意识,完善自身安全行为保障,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有利于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和航空公司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茂霖.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面临的风险问题与控制分析[J].中国航务周刊,2022(43):67-69.
[2]杜鸣晓,杨志东,刘磊.基于监管效能的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研究[J].民航管理,2022(05):35-38.
[3]廖晨曦,魏征.新形势下航空安全管理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航务周刊,2021(27):44-45.
[4]李婷婷. 民航飞行签派员不安全性行为风险管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20.DOI:10.27381/d.cnki.gwlgu.2020.0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