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 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为现代汉语的教育工作提供了诸多的契机和挑战。高素质的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基础。本文立足“一带一路”视域下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必要性和语国际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坍台,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应对策略
前言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为汉语的全球推广打下了扎实根基,并提供了可靠保证。当前,汉语全球教学在“一带一路”沿途各国的发展中面临着一些阻碍,如孔子学校数量失衡、制度管理缺乏有效性、师资力量薄弱等。要想进一步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水准,就势必要围绕发展问题提出切实的可行应对策略,进而推动汉语国际教育变革,从而逐步提升中国的全球文化地位。可见,进一步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问题和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一带一路”中沿途各国的语言形式复杂多样,再加上汉语并不属国际通用语言,极易因汉语沟通阻碍而影响国家政策的推广效应,因此中国和沿途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或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而言,既要注重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育,也要以高质量建立孔子学校,为国家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进一步推动国际合作和发展。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十分重视文化、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寄希望于中华文化传播,以充分调动区域的文化交流积极性,创造优越的海外贸易条件,尽可能多的赢得贸易机遇,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能为国际贸易投资、文化交流创造载体,同时有关机构大力支持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不能忽略的一部分。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孔子学院供不应求
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但由于孔子学院数量相对较少,导致教学环节存在着供不应求现象,长此以往,势必会削弱对外汉语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孔子学院是汉语国际教育的主阵地,但如果学院分配不均,或者课程设置上不够科学合理,在短时间内将无法提升对外汉语的教育教学水准,会阻碍中华文化的传播,也不利“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
(二)制度管理缺乏有效性
由于在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经验较缺乏,我国实际的教学也出现相应的问题,即教育内容缺乏当地法律规定的保障。这无疑会扩大对外汉语教育教育的管理压力,无法为中国的国家贸易经济、文明发展培养必要的人才。虽然目前汉语国际教育组织的机构规模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目前形势对教育阶段的制度和管理实践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旦学校运营体系、规章制度都缺乏合理性,解决教育问题就会花费相当长的时间,从而导致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缓慢。
(三)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当前,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汉语国际教育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外国学习者想要学习汉语,由此也造成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一些想要学习了解汉语文化的学生无法获取相应的教学资源。加之现有的大部分汉语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落后,其经验也不够丰富,大大降低了汉语国际教育质量。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老师们来说,这无疑会影响个人的提升空间,使得自身在汉语文化宣传和国际文化交流等软能力方面的贡献非常小,久而久之会让老师们产生挫败感,最后慢慢退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由此就会对中国与沿途国家之间的长期稳定合作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应对汉语国际教育发展问题的策略
(一)辅助孔子学院建设与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孔子学院规模应适当增加,同时优化孔子课堂结构,使各国学子在汉语教学环节得到自身所需,切实帮助他们认识汉语文化、爱上汉语文化,这是对汉语文化进行有效宣传的最佳方式之一。汉语的国际教育质量的提高必备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得到留学生的认可,认可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汉语的国际教育的效果是否理想。而孔子学院要想在引导留学生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就需要我国政府部门进行必要的支持,以颁布优惠政策的方法,来扩大学习汉语文化的留学人员数量,让其对汉语文化形成更深入了解,从而成为合格的文化学习者和企业文化传播者。
(二)提高制度管理的有效性
汉语国际教育效果目标要想实现,就需要由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协同办学,并根据对外汉语教育实际情况建立可行性制度,以促进孔子学院的平稳运转。更为重要的是,完善学校有关立法规范工作,让汉语国际教育获得当地政府部门的法律保护,使之能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站稳脚跟,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让汉语文化更为便捷的进入当地居民的生活日常之中,扩大其传播范围,为真正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奠定群众基础。在措施实施方面,我国政府可以和沿线国家签订有关汉语教学的法律文件,在规范汉语国际教学工作行为的同时,也让汉语教育工作者更为顺利的开展教育工作,让更多的民众看到汉语文化的魅力,并以此完成孔子学院教育与国贸教育的衔接。即使孔子学院在海外办学时发生法律纠纷仍能有依据的解决争端,降低对汉语教育宣传工作的影响,逐渐丰富汉语国际教育法制的实践经验。
(三)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
首先,政府应当大力补充复合型人才培养缺口,并采取与大学联合的办法招聘优秀人才,让其在孔子课程上有效地传播汉语知识,并充分调动外国留学生对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让其切实地了解汉语常识、正确使用汉语语言。与此同时,学校要健全师资培训制度,切实为对外汉语教育工作和汉语文化传承储备优秀人才。同时为了循序渐进地提升师资的综合素养和高等教育素质,孔子学校还将针对学科专业师资进行系统性培养,透过向外聘的学科专业老师供给相关“一带一路”相关政策资讯,并向老师传授对外汉语授课经验,使其优秀胜任汉语国外教育课堂。
结语
以上汉语国际教育发展问题的应对策略是针对“一带一路”提出的几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想要真正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质量,不仅需要政府部分的大力支持,更需要专业教室的自我能力提升,从而才能真正为汉语文化的推广开疆拓土。
参考文献:
[1]朱巧梅. 汉语国际教育预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路径探析[J]. 西部学刊,2022,(07):165-169.
[2]李旸. 汉语国际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J]. 文学教育(上),2021,(12):177-179.
[3]王琪. 国际汉语教师专业发展和汉语国际教育课堂管理的相关思考[J]. 大学,2021,(21):57-60.
[4]李琛.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现状及教学策略思考——评《国际汉语教师经典案例详解》[J]. 中国教育学刊,2020,(07):112.
[5]王禹然. 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发展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2):260-261.
[6]薛茹茹,鲁修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问题浅析[J]. 大众文艺,2019,(19):218-219.
作者简介:学校:延边大学,姓名:许艳,性别:女
民族:朝鲜族,籍贯:吉林省,专业:国际中文教育
出生日期:199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