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就业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推动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 要: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具有高尚情操和扎实技能的高校毕业生可促进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可以为国家各行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更好的锤炼大学生意志品质、塑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就业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其留省就业创业。
关键词:就业创业;课程思政;留省就业
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引导其正确面对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挫折挑战,积极响应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充分发挥思政内容对就业创业教育的引领作用。
一、就业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也面临着新要求:一是如何通过有效的课程设置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创业;二是如何在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中融入与时俱进的思政元素,塑造和引领大学生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深度挖掘就业创业教育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加强就业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实践能力十分重要。充分挖掘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积极探索就业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发挥课程思政对就业创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引领作用,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以有效促进课程思政育人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到就业创业知识传授和人生价值追求的有效融合,利于就业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改革创新。
二、就业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构建就业创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将思政元素贯穿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教学以就业创业项目为导向,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地方发展方向为目标,指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的创新方法完成项目计划书,参加各类职业就业创业类竞赛活动。推动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将就业创业教育教材和思政校本教参相结合,把爱国敬业、创新求实等思政元素等融入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开辟就业创业教育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各类生涯规划、职业模拟、创业比赛、企业模拟运营等竞赛活动,使学生思想能受到良好熏陶。
(二)优化就业创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在尊重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及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优化就业创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就业创业课程的兴趣,多元推进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突出大学生在就业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大学生学习需求出发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顺应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的习惯,充分展现大学生的创造性,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通过情景式教学体验模拟创业情境,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实操技能,更好地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推动就业创业课程教学多角度展现育人价值。
(三)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训练
将思政教育融入就业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教育,使其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通过思政育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联系,培养家国情怀,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感,实现个人与国家发展需求的统一。侧重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承受力,以积极的心态战胜困难,不断成长,更加成熟地看待和解决就业创业中的问题。
三、就业创业教育思政教学改革推动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的实践探索
(一)打造一体化留省就业创业教育平台
促进就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把留省就业纳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扎根吉林、建设吉林”的责任感。大一阶段开展省情宣讲,使学生全面认识吉林、了解吉林;大二和大三阶段引导学生了解吉林省的发展潜力、特色产业和岗位需求,树立正确的留省就业创业观,为留省就业创业做好规划;大四阶段注重培养毕业生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创业实践等能力,推介省内用人单位招聘需求,指导学生与省内用人单位充分对接。办好“就业创业讲堂”,加强就业创业实践指导;开展精准就业创业帮扶服务,为愿意留省就业创业的学生提供跟踪式服务,促进其留省就业创业。
(二)搭建多元化就业创业实践平台
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思想引导,要充分尊重人才市场规律,坚持市场导向,精准施策。以专业化为基础,突出就业创业项目特色,搭建校企合作实操体系和就业创业活动支撑体系,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就业创业实践机会,强化其就业创业竞争力。根据学生专业特色和个性需求,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个人档案,开展就业精准指导服务,熟悉掌握毕业生心理、思维、能力及专业等情况,搭建独具特色、因人而宜的实践培训平台,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通过精准就业指导,能够教育和培养学生更高水平、高质量就业,有利于人才留省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高春波.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22(4):80-83.
[2]高慎波,孟津名.高校推进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策略研究——以长春工业大学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4):91-95.
作者简介:常春辉(1990—),男,讲师,硕士;王彦婷(1992—),女,硕士在读研究生。
基金项目:2021年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引导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推进吉林全面全方位振兴的路径研究”(GH21307);2022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引导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推进吉林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研究”(2022J2);202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高校校友资源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促进作用研究”(22XY0404);2021年吉林省高教科研重点课题“促进吉林省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GJX2021C40);白城师范学院2021年教改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