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一带一路"倡议下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存在问题及策略分析
摘 要:安徽省地处我国的中部,不仅土地肥沃农业生产资源充裕,而且农产品种类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近年来在农产品出口上增长较快,但与我国其他农业出口大省相比,无论是农产品出口数量还是质量,还有较大差距。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以来,国内农产品出口贸易情况为现实基础,深入研究安徽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详细分析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相关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动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安徽农产品出口;存在问题;策略分析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农业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及产业的升级换代,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相当大的提升,农产品出口额也是逐年上升。安徽省地处我国的中部,不仅土地肥沃农业生产资源充裕,而且农产品种类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数据显示,在2022年安徽省粮食播种面积10971.3万亩2,位居全国第四,粮食总产量高达4100.1万吨,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第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全国遥遥领先。但从农产品贸易进出口数据来看,2022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额仅为17.2亿美元,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1.8%,贡献率相对较低,低于与安徽省农业生产环境相似的河南、湖北等省份。2022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奋力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因此,了解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总结出提升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的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案,对于安徽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高质量兴农的有益实践。
二、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1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
2008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安徽省农产品贸易开始摆脱经济危机的阴霾,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安徽省农产品的贸易额为6.8亿美元,2011年增至8.3亿美元,涨幅高达22%。而2012年后农产品出口额增速放缓,在2012—2016年间年均增速在5%左右。2016年后安徽省农产品出口额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在2016-2020年期间,安徽省农产品年均出口额为12.8亿美元,出口总额为64.2亿美元。2021年出口额破百亿人民币为101.7亿元人民币,截至2022年,出口总额已达117.3亿元人民币。发展的规模是在不断扩大,持续呈现上升趋势。
从表一分析得出,2010年以来安徽省农产品农业出口额基本保持增长态势,呈现出“稳中有进”的特征,但增速却逐渐下降。受“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影响,在2013-2018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量有了显著的上升。但2019年受中美国际贸易摩擦升级等原因影响,农产品出口额又出现了负增长。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加深以及“十三五”期间国家对农业发展的进一步支持与推动,安徽省农产品的出口都处于上升趋势。
2国际市产占有率MS较低
全球市产占有率指数,指的是一国或地区某商品出口量在全球市产该类商品总出口量中所占的比率,该数据主要是反应了一国或地区某商品的全球竞争性的强弱。MS指数越大,说明该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就越强。
根据表2可以看出,在2011-2022年间,安徽省农产品的国际市产占有率总体偏低,但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011-2015年间保持着稳定上升的趋势,并且在2015年安徽省农产品的国际市产占有率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往后虽然有所下降,但总体波动并不大,其国际市产占有率始终保持在0.0727%以上。2011-2022年的整体涨幅在41%左右,是远高于同期中国农产品国际市产占有率涨幅的15%。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随着安徽省农产品产值的提高以及贸易规模的增大,其国际市产占有率整体来看同样是有所提高的。
3出口种类多样
安徽省农业的产品种类很多,据统计达五百余种,其中又以谷物、果蔬、中医药、茶树、羽绒、蜂蜜、芝麻、花生漫画、肉禽、医药、果蔬等农作物出口数量居多,而又以茶树为代表的其他诸多商品的出口额也处于全省前列。例如黄色毛峰、祁门红茶这些产品的出口量年年位居高峰。但出口贸易额与我国江苏、浙江、山东等农业大省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少差距。主要由于安徽省农产品的数量多而不精,多是初级加工生产,故品质粗而不细,无法形成品牌效应。
(二)存在问题
1农产品的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
在安徽省出口的农产品数量上可以发现,粗加工的制品占据大部分,而加工的制品占比很小,而且加工质量整体较差,从而导致农业的竞争力输出的价值也不大。据统计资料表明,安徽省内以食品为原料的加工业生产总值低于农村生产总值的一零点五,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当前阶段,安徽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由于缺乏加工技术的支持,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偏低,很难满足进口国的需求,与国际贸易中对农产品制定的标准相比还有一段距离。设备老化,工艺落后这些问题一直是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亟待解决的问题。
2技术贸易壁垒无法回避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避免,而贸易保护主义时常抬头。农产品出口极易在国际市场中遭遇“绿色壁垒”。就技术壁垒方面来说,中国在技术、安全等方面和发达国家存在着不少差异,而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许多方面对中国农产品的贸易设定了重重限制。例如,在我国向泰国、越南等国家出口商品的蔬菜中却只要求提交非转基因证明,而在向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出口商品则是却又必须提交各种不含有放射性物质的证明,而上述做法无不对本来就以原料型食品为主体商品的安徽省农产品贸易造成了重大冲击。而近年来国内报道出来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质量不过关的新闻屡见不鲜,不仅降低了农产品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也是给国内农产品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3出口的国际市场过于集中化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及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目前安徽的农产品已出口到了全世界一百五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对非洲、南美、大洋洲等国际地区的农业市场的出口总量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但数量和占比并不高。目前安徽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还是过于集中在东南亚、欧盟和美国,这三区域的出口总量都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二左右,而其中欧洲市场可以说是占据了安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由于这种过分集中的出口市场划分,造成了安徽省农产品对于以欧洲市场为首的国际市场过度依赖,很容易产生了买方市场,大大增加了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的市场风险。
4出口政策不到位
在农业产品加工方面,由于安徽省的有关监管部门数量众多,加工企业申请与审核程序繁琐,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严重损害了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因此,安徽省县及以下的监管站不具有合格检验畜牧生产的功能,这导致企业只能从市的监管站获取检验成果,而这一流程不但费时费力,还需要支付大量的检测费,大大提高了制造时间和成本,降低了企业在国外市场的地位。但政府部门对此却鲜有帮助。而在农产品出口贸易方面,安徽省对农产品的支持鼓励政策更是少之又少,出口企业得不到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使得出口企业缺乏动力,生产技术得不到创新,难以充分的进行市场的调查,导致其市场竞争力不够强,抗风险的能力也就不高。
5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
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企业大多数规模都比较小。由于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小,无论是在农产品品种的研发、技术的创新、还是市场的调研上,能够投入的资金都极其的有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难以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公司的规模太小,对抗风险和危机的实力也相对不足,也无法在海外市场上取得长期持续的成长。
截止到2022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超五百万美元的企业,仅有45家,超千万美元的仅有29家。行业想要成长需要龙头企业去推动。而农业更是需要不断研究新品种,不断挖掘技术工艺的行业。培育龙头企业已成为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
三、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提高生产加工标准
建立和完善安徽农业产品标准化管理体系、检验体系和农产品认证管理体系,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与企业需要联手并进,精诚协作,扎实推动安徽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使安徽农产品更加的符合规范标准。其次,出口公司加强对技术的投资,积极的引进和吸纳海外先进的产品技术管理,对一线工人和管理者开展专门的技术培训,提高出口的技术生产水平,从严把控出口商品质量。
(二)积极应对技术壁垒
首先,要突破技术壁垒就必须重视农业贸易人员的培训,掌握国外市场中应用最多的各种农业标准认证,并形成自己的安全检测评价系统,为出口农产品安全做出有效的预警,改善商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政府部门必须建立专业的管理和防范机制,在数据的帮助下引导贸易公司去处理境外的技术壁垒,支持农产品贸易公司来处理各个国家的不同问题。其次,在面对技术壁垒时,应正确看待自己的农产品与技术标准的差距,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农业贸易公司对外也要塑造积极、先进、健康、环保的企业形象,紧跟客户的要求,牢牢掌握市场份额。
(三)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为应对农业出口市产因过度集中造成的巨大经营风险,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公司根据需要对海外市场做出了细致合理的投资规划,在保持以往农业传统出口市场稳定的基础上,将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的各国农业出口市场和非洲、西亚、中东的市场。尤其是非洲和中东,由于这些区域各国对农业产品出口市场的标准较低,加之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所带来的贸易便利条件,其市场潜力很大,安徽省必须把握这种机遇,主动拓展相关的农产品海外市场。
政府应当对全国已有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加以整理并形成农业的供需网络,制定农业出口信息册。广泛向贸易企业公布农场的供求信息。积极引导农业贸易公司参与国内的农博会、农业博览会以及对外营销小组活动。在保持亚洲市场贸易渠道的时候,着力开发美国、西欧、中东、西亚、非州、大洋洲交易市场。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元化、阶梯式开发的农业多元化贸易市场体系。
(四)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政策支持
加强农业进出口公司的支持,首先要在银行信贷资金上予以扶持,形成公司、商业银行、信保金融机构这三方之间的协作机制,精简出口公司信贷程序,增加信贷额度,克服农业季节性采购资金短缺等问题。研究各类服务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管理模式。比如,建设服务农业出口保险平台,服务农业出口物流平台等。鼓励农村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对农产品的主要产区的物流运输提供支持。对出口企业提出奖惩制度指标,激发出口企业积极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需要的关键性进口设备的关税进行减免。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的各种展览会、农博会等的摊位费上予以优惠。鼓励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加强抵抗国际贸易壁垒的韧性。重点支持开发生产深加工、高附加值农产品的企业。带动其他企业降低生产原料型农产品,增加生产深度加工农产品。
(五)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树立商标品牌
首先,通过招商引资来扩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开发,吸引专业人才和外资企业,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特别是吸引外资企业入驻,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国内外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入驻安徽省,不仅能提升安徽省农产品的整体实力,也能很好的提升安徽省农产品企业形象。
其次,通过建立“互联网+销售渠道”、“互联网+企业形象”、“互联网+物流运输”等方式来引导中小型出口企业扩大销售渠道,也能使得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更方便的带领中小型企业共同前进,
最后,品牌不仅是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象征,品牌更能有效的提高产品的价值。而想要建立一个有长久生命力的品牌,不仅需要针对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精确的定位,还需要着重关注消费者的需求,需要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一种长久心里需求。
参考文献:
[1]胡蕾.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研究[J].农业与科技,2023,43(02):164-167
[2]陆彦,郑红叶,阮元彪.新时期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21,10(04):80-86
[3]周宇娇,崔欢.绿色贸易壁垒对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9(08):63-65
作者简介:汪正宏(1976-),男,安徽淮北人,淮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电话:13856152136。通讯地址:安徽淮北市相山区东山路青和宝地。邮编:235000。
基金项目:2021年度安徽高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人文社会科学):“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SK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