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非遗侗锦艺术在现代服装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侗锦是其独特的文化瑰宝,2008年,侗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锦艺术风格古朴、做工精细、图形丰富、精彩纷呈、承载着部落繁衍和部落繁荣的美好期望。 本文针对侗锦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进行分析,结合当下侗族侗锦艺术纹样与工艺进行分析,探索侗族服饰特点与工艺特征,并对侗族服饰未来应用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非遗;侗锦艺术;现代服装设计;
1 引言
侗锦是体现侗族服饰的重要表达方式,侗锦艺术的风格特征会直接影响侗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正如今社会热点现象与思潮不断碰撞,流行风尚日益变幻,各民族大融合,中西方服饰文化日益趋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不断完善, 民族元素原始、粗犷的艺术风格为时装界带来另类的审美体验,成为现代设计师重要设计手段和新的灵感来源。
2 侗锦艺术下的侗族服饰美学
侗族织锦是侗族服饰最重要的特色文化,其色彩鲜艳、图案工整、寓意深刻,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经纬人生”这是对侗锦织造艺术的诠释,侗锦艺术通常对通经通纬技术进行使用,充分展示侗族部落繁衍和部落繁荣的美好期望。
通常侗锦的织造技艺分文两种模式即素锦和彩锦,需要使用的设备通常为竹条、织机、挑针等,其织机的宽幅为30公分至60公分不等,最大宽幅为60公分,材料主要为棉线、毛线以及侗布和绒线等。穿织锦需要将经线在织机上进行固定,然后在将纬线通过刮板使经线进行打紧处理,织锦的颜色通常为黑色和白色较为素雅,所以称之为素锦,如果穿织的颜色为彩色,就为彩锦,其中两者之间的制作技术与流程都较为相似,不同点在于彩锦的纬线颜色较为丰富。
侗族的服饰离不开侗锦,通常在服饰的前襟、领口、衣襟、袖口等处都有侗锦装饰,而这些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而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素锦的色彩取自于侗族特有的依山傍水的生活环境,崇尚素朴、清雅。侗锦的纹样记载了当地风俗、信仰及图腾崇拜,如万字纹样、鱼骨纹样、菱形纹样体现了鱼的图腾崇拜,牵手纹样,人人牵手的图案是对盛大节日的记录。比如“萨岁”蜘蛛纹。“萨”是侗族传统文化中最高的神,也被称为“萨玛”、“萨天巴”。相传萨神中的“萨巴隋俄”神,其化身是一只金斑大蜘蛛,因此侗族人们出门见到蜘蛛被认为是喜庆的好兆头,有的在夫妇床的角落里,分别放置在蜘蛛中,寓意着求子求福。侗族人民将生活中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日月星辰等自然物象提炼、夸张、变形运用到服装中,展现了强烈的仿生审美意识。侗锦艺术是侗族服饰美学的提炼与缩影,充分的体现了侗族的民族情感与审美需求,作为设计师我们更应该去做侗族服饰美学的研究与保护,在其原有的审美情趣中去发掘新的思路,创新侗锦艺术的路径,使其在现代审美视角下契合现代大众的文化审美需求。
3 侗族服饰的形制结构特征
何光岳在《百越源流史》一书中开头就说:“在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各民族中有一个叫越人的族群,称作‘百越’,侗族的祖先越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会种植葛麻和苎麻,然后用葛麻和苎麻提取纤维来制作衣服。按照中国传统服装形制划分主要有上衣下裳连身制与分身制两大类型,而侗族服饰大多于分身制即上衣下裳的款式,下装即裤装或裙装。
侗族服饰的具体样式很多,侗族女装主要有交襟左衽裙装式,交襟右衽裙装式,对襟右衽裤装式,交襟左衽裤装式等 ,侗族男装主要有立领对襟上衣、贯首衣、等。侗族在服装造型上的剪裁方式是平面直线剪裁,呈“十”字平面裁剪结构,这与西方的立体剪裁不同,没有省道不强调空间感,强调整体的统一性,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侗族服饰的造型简洁朴实,结构较为简单,没有过于复杂的样式,虽然侗族服饰结构简单,但是有着侗锦丰富多彩的纹样和装饰艺术。侗族服饰将侗锦花纹立体设计, 与平面纹样和谐统一,相互呼应,三维空间的纹样设计弥补了平面结构的单调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4 侗锦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路径
当前在新经济市场环境下,传统的民族艺术传承需要对市场走势进行掌握,利用对全新样式与品种的开发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刻不容缓,而如何提升侗族服饰的市场竞争力有三个方面:
其一,以氏族文化为考量提出侗族服饰创新设计方向从侗族村寨服饰流派出发,通过田野调查确立侗族传统服饰的精神指向与象征符号意义。在服饰上衣下裳的基本框架下,各款组织各行其道,渐有分野,传统服饰沿着各自部落的精神象征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部落服饰文化。部落文化的流变使得相隔较远的部落服饰艺术风格迥异,具体表现在服饰形制、服饰结构、服饰色彩、服饰材料之上,通过对侗族文化以服饰艺术特征为主线,以氏族文化为考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理清侗族各支系服饰的共性与个性,传承与激变,提出侗族服饰创新设计的可行性分析框架。
其二,打破技术壁垒,创新民族服饰制造技术体系从侗族服饰形制出发,提炼出服饰企业以及当下流行的服饰款型,在服饰上大多以点缀的形式创新,例如;在领口、门襟、下摆等等服饰节点上的应用。而如何把 生硬的侗布材质用在现代服饰中,就需要结合当前国际市场对侗族服饰材质改良创新,建立完整的面料再造、面料加工、版型融合的服饰技术设计体系。
其三,提升审美融入时尚元素形成特有风格,从侗族服饰色彩、图案出发,提炼出服饰企业以及当下流行的服饰色彩以及图案,将其进行重组、夸张、变形、提取。把繁杂的图案通过归纳整合的方式将侗锦几何纹样、花卉纹样、龙凤纹样等等运用简化的方式将其重组,提取出企业需要的设计元素形成时尚剪影,应用于时尚产品开发,并对民族服饰融入时尚元素提出具体的可操作建议。
5 结语
综上所述,非遗通锦艺术不仅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更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设计师如何在保留其民族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设计出既能够满足日常活动穿着,又符合当下审美的服饰,这不仅是侗族服饰改良与创新的有效思路,更是我国民族服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方向。
本论文为2018年湖南省怀化学院研究项目“侗锦织造创新服装设计研究”(项目编号HHUY2018-49)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曲彩红,尹红.广西少数民族服装结构在现代服装设计中 的应用研究——以苗族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8(8):184-185.
[2]汤洁,胡淑琪,严建云.三江侗族服饰图案的审美形式及现代应用[J].包装工程,2019(4):277-282.
[3]乔松,吴卫.非物质文化遗产通道侗锦传承人粟田梅作品纹样探析[J]包装学报,2016(2).
[4]何光岳.白越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