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以生为本思想下,农村学校的德育建设探析
摘要: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农村学校德育也在发展,但是由于城乡差异等原因导致部分地区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无法得到保证。因此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阶段道德建设目标就需要加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交流合作。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农村学校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学校;德育;以生为本
一、引言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文化程度不高以及受传统观念影响等原因使人们普遍存在“重智轻体”思想和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以人为本、爱护人的原则进行道德教育,部分家长不重视孩子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意识培养却漠视子女身心健康问题,且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也不够积极。所以,学校一定将自身文明建设放在关键地位,时刻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保证德育队伍项目的成功执行。
二、农村学生在身心健康和思想道德方面的突出问题
1.心理问题突出
农村学校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学生心理问题突出。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德育工作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思想道德修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身心素质提升等现象;另一方面表现在一些老师没有充分了解农民这一群体特点以及他们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弱、理解不够透彻等情况。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学生,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心理素质较差,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而城市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乡村中学存在一定差异,在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条件限制部分家长对学生成绩好的就会重视点,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则缺少监督和引导,另一方面学校要求老师一味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教师变成重视分数轻德育,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2.道德品质问题突出
道德是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而非简单地"仁",因此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都应该以人为本,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等原因导致人们受教育程度偏低。有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智力发展,他们认为只要学习好了知识就可以养家糊口或者进城打工赚钱挣钱。[1]在农村地区,道德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校,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思想品行来作为主导。首先体现在教学中,由于城市文化底蕴厚重、知识丰富多彩且能够吸引到更多地优秀人才和有一定修养与品质青年学子,来到这里教书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其次表现为课堂上老师不爱教就不能认真听课,在上课过程中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德育教育进程。
三、农村学校德育教育对策
1.发挥教育德育教育作用
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文明礼貌和爱岗敬业,具有良好品行,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而努力奋斗者,在“三农”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品质等方面知识与认识;第二是要培养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主动性、主渠道性及自觉性和责任感。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及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还应加强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教育教学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对教育教学的渗透。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就不只是教育,更是教学。各种课堂资源都是该学校校对学生进行优秀人格和道德教育的主要资源,一旦进行了合理利用,对学生的良好性格的形成就会带来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将根据该校的教育特点,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课堂渗透,把主题教学内容贯彻于该校的课堂内部,同时也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来进行对学生性格的认识和人格教育;此外,学校也将充分发挥了班队工作室、学校升国旗活动、思想道德课堂教学园地等德育阵地的作用,来支持该校的思想品德教育。
2.充分发掘乡村德育教育资源
现在农村地区的德育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各种文化设施、社区活动等,在学校进行道德教学时可以充分挖掘乡村地区的乡村德育教育。首先是开展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课程,通过对历史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人物事迹和精神价值观念,进行讲解给学生们介绍这些人应当怎样做一个有责任心、坚定热爱祖国事业,并且具有高尚品格操守同时又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他人之间关系等道德行为规范;其次,道德行为不仅是个人对他人的一种责任,也会影响社会和国家利益,德育中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之间、人与自然以及各种关系。农村学校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时,应以学生为本原则:一是加强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二是注意教师意见,并及时反馈学生意见给老师指导;三是培养学生师道尊严意识,并维护好教师形象;四是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取得积极成效,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一定力量。
3.加强社会联动,共同构筑乡村德育教育环境
农村德育教育环境的构建,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打造乡村学校德育教育建设。[2]首先应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在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加强道德行为规范等;其次要积极与当地社区进行沟通协调合作,来开展宣传活动或公益性组织对青少年儿童提供相应帮助及指导服务工作等等;最后是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如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介,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德育教育思想。农村德育教育的开展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特别需要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够建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凝聚力。
四、结语
本文以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农村学校德育构建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农村地区的学校里应该设立专门为道德教育制定相关制度;其次加强对农村家长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知识水平以及法律意识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宣传和普及;最后就是要提高农民群众自身对于德育工作重要性认识程度与理解能力,让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学习才可以提升自己,并且是需要付出行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人才能得到认可。
参考文献:
[1]邱丰海,邸承花.关于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1(16):108+110.
[2]孙学瑾,雷振香.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