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新时代教育形势下家风、校风与班风融合教育
摘要:良好的家风,能够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它不仅是完善人格、家庭和睦、同事团结的需要。好家风促好班风,好班风形成好校风。为学生分享真善美的本质,传递学生正能量,通过学生积极地认识、感受、体验、践行,形成他们的良好品格和素养的德育管理过程。借助多种途径、平台和教育力量,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风;校风;班风;融合教育
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教师成长、学生成人中的重要作用,我校全体师生中开展了一系列以“家风”为主题的德育活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师生全员参与,形式灵活多样
自从2020年6月,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课题《新时代教育形势下家风、校风与班风融合教育的探索》立项以后,学校新领导班子成员集思广益,以家风为切入点,持续发力,唤醒人性真善美。学校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家风”系列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向全校师生家庭发出倡议:争做文明家庭的创建者和参与者,争做良好家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争做幸福家庭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号召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诠释“文明家庭”的深刻内涵,携手传承良好家风,共建美丽实小!
学校家风活动包括好家风、传家风、践家风、展家风四个阶段。好家风活动通过讲述真实的家风故事,使广大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传承优良家风的重要性;通过分享和交流家风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让优良家风根植于心灵,形成学生终身受用的良好品格。传家风活动,即举行以家风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全校师生分享优秀家风家训故事,弘扬正能量,形成人人崇尚良好家风、班风、校风的氛围。践家风活动,就是在实践中发扬好家风,将好家风带到学习和工作中。展家风活动,即充分利用多种传播媒介,对优秀家风、家训故事进行宣传,引导广大师生掀起学习热潮,形成人人崇尚好家风、人人传承好家风的良好氛围。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灵。每一名学生背后的家庭,都有不同的家风故事。了解自己的家风,认识自己的家庭价值观,可以激发学生向好向善的本性。学校各班都组织开展了“良好家风助我成长”主题班会,形式灵活多样。好家风有效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传承优良家风,助力班风管理
在开展家风家教活动中,学生通过班级切实有效的活动把好家风转化为自身的好习惯。家风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实践平台:实践课程,如通过开展“好家风助成长”主题班会活动,能发挥优良家风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学生懂得传承好家风的重要意义;实践活动,结合不同活动形式,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践园地,一方面,班级积极搭建家风交流平台,激励学生修身养性、励志勤勉。另一方面,利用家风活动的传播拓展德育实践平台,引领班级德育的好风尚。通过开展这些家风实践活动,学生践行好家风,在活动中培养习惯,在实践中强化品格,提高班级德育的实效。
其次,家风家教活动引导家长重视家风建设,注重提升修养,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有效保障班级德育工作的推进。家教与家训,促进形成良好家风,良好家风则有助于创设培养人才、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
最终,家风教育与班级德育形成合力,班级德育与家风传承相融合。学生挖掘自家的家风家训,然后教师在班级中宣扬他们各自的好家风故事,从而让学生更重视好家风,将好家风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然后,学生积极主动在各家风实践活动中践行和传承好家风,并定期评选“勤俭之星”“孝顺之星”“勤学之星”等,通过“传、帮、带”等形式,在班级中形成积极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养成好习惯和好品格。
三、好家风正师德,以家风促校风
随着好家风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将师德建设融入其中,每学期都举行“好家风,促师德”活动。教师以“好家风,促师德”为主题,讲述自己对家风的理解和感悟,和大家分享家庭生活中对自己影响至深的家风故事。他们情真意切的讲述,赢得了全体同仁的情感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学校和家庭抱着一致的信念、采取一致的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要求,儿童才能真正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构建“家校共育”模式,以“好家风应用于班级德育管理”为落脚点,努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构建班级家委会,实现家校共育的制度化。本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念,教师和家长以“沟通、融合”为前提,创设“家校同心、携手共育”的模式。发动家长辅助学校教育活动,确保班级各项家风活动有序开展,并推出“模范家庭”,树立身边家风教育好榜样,打造德育新的特色增长点。接着,以点带面,召开主题家长会,促使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
2.家校共享资源,实现家校共育的科学化。利用班级微信、QQ等群平台,将班级德育延伸到家庭,让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在学校和家中都保持一贯性,并结合家长会邀请家长介绍成功的家教经验,共同更新教育理念。
3.开展多样活动,实现家校共育的多元化。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在过程中,增进亲子关系,传承好家风。也可以结合“朗读吧”,开展亲子共读家风书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在过程中践行家风,家校合力,培养孩子良好品格。
4.创建激励制度,实现家校共育的常态化。通过科学的评价,激励引导,进一步凝聚家长的教育力量,促使家校共育常态化。首先,在开学初,引领家长学习,做好表率。之后,结合大型活动或期中期末考评,公正评选学生各项之星,表彰“优秀家长”“最美家庭”等,促成孩子和父母的自豪感,促进家校形成强大合力,提升孩子的品格和素养。
四、诠释家风内涵, 共圆腾飞之梦
随着“好家风”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代表,他们在践行良好家风方面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刻诠释了家风的价值内涵,体现了当代教师的仁爱情怀与责任担当。个人的成长需要家庭的呵护,人格的养成需要家风的浸润。学校开展的系列家风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知孝心、懂孝行,并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好家风,就是弘扬父辈留下的正能量。经过多年实践,实小教师从自身做起,讲道理、守规矩、重传承、塑形象,将良好家风的精神内涵,融入工作中的一言一行、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在孝行中融洽亲情,在助人中传递友善,在奉献中收获快乐,共筑家庭幸福梦,共圆实小腾飞梦!
本文系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一般课题《新时代教育形势下家风、校风与班风融合教育的探索》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STY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