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
摘要:反比例函数是学生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很难掌握的知识点。近些年,伴随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函数教学地位有所提高。在初中阶段,函数知识以反比例函数为关键代表,属于学生学习的难点。反比例函数出题较为灵活,考查点丰富,一直是中考考试热点。因此,创新反比例函数教学方法极为重要。文章以反比例函数教学为研究主题,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反比例函数教学的有效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反比例函数:K;策略
引言:在反比例函数教学中,通过深入了解反比例函数性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三角函数及二次函数等数学知识。由于近些年初中反比例函数习题考查十分新颖,若学生未透彻理解反比例函数知识,则会影响学生反比例函数有相关习题解题效率。为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研究行之有效的反比例函数教学策略。
一、提出问题,引进新课
于反比例函数中教学而言,知识和技能目标在于通过对反比例函数学习,使学生能在特定环境中体会到反比例函数解题方法。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体验反比例函数学习过程,并能使用反比例函数来解决问题[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于关注所有学生,营造平等学习环境。在教学时,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有关函数和一元一次函数。教师通过“上一节我们已经学过了,大家知道如何表达一次函数和比例函数吗?”“你们可以用文字和字母来表达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吗?”等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及小组讨论后,即可得出结论,即”一次函数表达式 y= kx+ b,这里 k和 b是一个常量, k≠0,而正比例函数是 y= kx,在这里 k是非0常量。然而,实际上,表达式并非只有这两种。教师为了促进学生能再次深入思索,便可结合现实生活中问题,邀请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析。例如,从 A点到 B点的距离是1200公里,有人从 A点开车到 B点,车辆的车速 v (km/h)与时间 t=1200,当车速为常数时,我们所关注的是所花费的时间,又该怎么去求呢?引导学生考虑“t=1200/v”,t和 v的关系式并非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使得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浓烈好奇心,保障学生在后期课堂上更加专心听课。
二、联系生活,传授新知
反比例函数是一种反映实际生活中的定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教师在教授反比例函数时,应密切结合生活,强调反比例函数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教授反比例函数基础上,可以尝试引入大量实用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反比例函数在真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创造以下生活情境,即晶晶和父亲准备用老式栅栏围成10平方米的花园,假定其一边长为x m,把另一侧的长度 y (m)与x之间的关系写出来,10= xy;程程父亲开车从美丽的青岛开往济南,所用的里程是350公里。老师从学生的生命圈子中选择问题,既能满足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又能让学生轻松自在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其次,在知识应用方面,教师要充分结合实践,指导学生应用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教师还可以继续列举生活中的问题,即一家燃气公司需要在地面上扩展一个104立方米的柱状仓库,若把库房的底面 S设为500平方米,那么在建筑过程中,应挖掘多深?如果暂时设置了15米的存储空间,那么对应的底部区域应该是什么?通过对问题的正确指导,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反比例函数在真实环境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在设计方案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初步发展,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能指导生活”的道理[2]。
三、直观教学,加强效果
函数图象是函数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思考能力,才能达到预期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确保图象精确度,节省教师教学时间,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反函数图像。例如,教学“反比例函数图像”时,大多教师都是让学生先选择一些圆点,再用线连接,一些学生甚至会把图片连接成一条直线,这说明其并不了解“反比函数的图象是两条曲线”。然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在较短时间内,找出多个坐标点,并在直角坐标系统上做记号,再把其连在一起,形成两条双曲线,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反比例函数中调整系数,使学生能意识到在反比例函数中,k数值越大,图像和坐标轴之间的距离就越大,在直观展示知识点基础上让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四、布置作业,夯实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材,不仅要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水平,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做一些详细说明,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并积累解题经验。同时,要适当提高学生学习困难指数,合理安排课外作业,严格控制课后习题质量,在教材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并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困难的练习,以提高学生解题水平。例如,在反比例函数k值几何意义教学中,在安排课外作业时,教师应仔细选择练习题,严格控制容易、中等及困难题型比例,并为学生预留探究题,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基础上,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探究能力[3]。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进行反比例函数教学时,教师要掌握其基本原理,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反比例函数概念,使学生由感性生活意识上升为理性认知,并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对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形结合及模型思维,参考一次函数学习模式,运用探究合作和对比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切实了解反比例函数学习要点,积累反比例函数解题经验,提高学生数学分析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范伟.基于学习进阶的中学数学反比例函数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8):36-37.
[2]张伯庆.聚焦探究教学 聚力数学实验——以“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平移”一课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7):120-121+124.
[3]王逸勤,林晴岚,陈柳娟.试析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数学教学设计——以“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1)”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1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