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裴珍珍   
教育学研究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路幼儿园 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幼儿阶段是塑造个人性格的关键时期,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如何加强幼儿心理教育、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成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是从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概念及内容进行概述,对进行幼儿教育的意义分析,并针对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有助于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我国幼儿教育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完善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缺失,也是对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概述

1.1幼儿心理健康的概念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1.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合理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养成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1.3.1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

在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过程中, 成人的教育引导是不可或缺的,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深刻地依赖于有意义的重要他人。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他人的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 促进幼儿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健康发展。(1)恰当的自我评价。从整个幼儿期的情况来看, 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评价水平相当的低, 其自我评价行为中的自我有相当的依附性特征, 意识自我的程度还具有相当的局限性。(2)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 以及其人格品质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幼儿期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教育对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积 极的促进作用。虽然幼儿在很早的时候就表现出自我控制的能力,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 但从总体水平上来讲,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差的。

1.3.2培养幼儿自我情绪调节能力

幼儿在成长的 过程中, 会有积极的情绪也会出现消极的情绪。情绪对一个人心理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对于幼儿来讲,应该尽量让其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 教他们合理地发泄不良情绪,具有初步的管理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1)学会合理的要求。面对幼儿的要求, 教育者不可一味地迁就,也不可粗暴地拒绝, 而是需要加以区分,对于幼儿合理的要求, 教育者要及时地满足,而不合理的要求, 则要坚决地予以拒绝,与此同时要向幼儿讲清 楚拒绝的理由。通过这种教育让幼儿懂得, 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要求因为不合理而不能给予满足。在教育 者的引导和帮助下, 幼儿慢慢地学会对自己要求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2)2学会合理发泄不良情绪。每个人都会有不良的情 绪, 需要找一个合理的方式宣泄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幼儿也是一样, 他们有时也会受到挫折、觉得委屈。这时, 他们需要一个渠道来释放不良情绪, 缓解内心压力。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有助于幼儿取得内心的平衡。

1.3.3学习社会交往技能

社会交往技能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社会化。根据班 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教育者必须关注环境, 特别需要在幼儿成长的环境中呈现有利于幼儿习得社会交往技能的各种教育因素。(1)移情能力的培养。移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感受和 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幼儿不断发展的移情能力, 会逐渐成为其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机。在日常生活中, 教育者要为幼儿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 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让他们在与同伴的共同游戏中,培养正确地认识、感知、理解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和亲社会行为。(2)分享与合作。幼儿需要通过人际交往认识、体验、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社会行为规则, 学习自律和 尊重他人。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也在游戏中成长。游戏中的行为互动, 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成长过程中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

1.3.4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助于幼儿精神饱满, 对于幼儿 情绪的稳定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1)有规律的生活。为幼儿制定生活作息时间表, 让 其生物钟有规律地运转。幼儿一旦具备良好的睡眠、 盥洗、饮食、排便以及室内外活动的生活习惯和生活 自理能力, 他们的机体活动就能按照一定的生物节律 进行运转, 生理与心理也就能够处于一种平衡的状 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者一定要 以身作则。(2)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增进人的 身体健康, 也可使人每天都精神饱满。

2.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通过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使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幼儿在生理发展的同时,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更好地融入外部环境和社会生活。但我国幼儿心理教育普遍开展不足,很多幼儿园仍然对心理教育存在片面认识,导致近年来幼儿心理问题频发,因此必须深刻理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用于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3.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建议

3.1以游戏渗入教育

幼儿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心态,更愿意和同伴一起进行游戏活动,通过积极参与到趣味性强、形象具体的游戏,幼儿的人格能够不断得到健全。游戏也是集体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能够从中获得互动机会,更好地与同伴沟通合作,增强遵守规则的意识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断规范自己的个人行为,从而形成稳定的社会交往关系,全面融入集体学习生活。幼儿教师要及时把握教育时机,可以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加强外部指导,及时指出幼儿表现出的问题不足,使幼儿在汲取经验教训的过程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

3.2联合家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家长也要义不容辞地参与其中,及时加强与幼儿教师的沟通联系,全面掌握幼儿在校表现情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家庭生活环境中,都要不断规范幼儿行为和思想观念,如果家长与教师教育方式存在较大差别,对幼儿灌输错误思想,将会对校园教育成果造成不良影响,难以使幼儿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家长要为幼儿做好榜样,切忌要求幼儿的标准与自己的行为呈现差异,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丽梅.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 知识经济, 2012, 000(016):178-179.

[2]任静, 杨梅先, 程家明. 家庭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的引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14):102-103.

[3]徐希玲. 当代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N]. 科学导报,2019-12-27(B03).

[4]仇淑恒.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教育,2019(09):125+105.

[5]潘玉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8(07):32.

[6]王婧.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2):221+2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