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校企双元合作教材《康复评定实训指导》开发研究
摘要:《康复评定技术》是高职康复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桥梁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康复评定技术的基本理论、技能操作。其中,实践技能操作在康复评定中十分重要,编写实训指导意义重大,同时对标企业、对接前沿势在必行。 校企合作开发《康复评定实训指导》教材是当前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教学评价指标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是促进康复治疗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工具。
关键字:校企合作;康复评定技术;实训教材
一、建设背景
产教融合是提高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所在,也是确保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所在【1】。.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职业学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对接主流技术,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方向。康复治疗专业处于高速发展的上升期,新技术、新流程更新日益加快,为适应产业及岗位需求,需要不断强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校企“双元”合作教材从行业需求出发,有效对接岗位工作过程,积极与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融合,助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起步晚,技术操作项目多,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不容易理解且容易前学后忘,因此需要大量的实训课通过反复练习而习得学科的基本技术。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内容陈旧且更新不及时等问题[2]。因此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符合行业最新趋势、符合工作岗位需要的教材是当前产业发展背景下教材开发面临的新要求。
二、明确目标与内容
校企合作开发《康复评定实训指导》教材是当前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教学评价指标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是促进康复治疗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工具。教材编写应对本专业相关行业和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医院康复科中康复治疗师(士)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归纳出其工作任务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对接其岗位的职业标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 确定康复评定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明确教材编写目标
《康复评定实训指导》在教材设计上,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相应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秉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康复评定技能为主线,以项目为主体,通过任务驱动,建立以工作过程为框架的课程结构”思路,发挥校企“双元”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最终实现“康复行业岗位技能需求”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设计”的有效对接与融合。同时坚持立德树人贯穿始终,以达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目标。
2.确定课程实践内容
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同时收集岗位技术需求,查询相关国家标准规范,检查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相关要求。结合康复治疗士资格考试来组织教材内容,将其分解成模块重新组合,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根据模块化实践教学需求, 编写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指导书》[3]。《康复评定技术》总学时72学时,理论和实践教学,各占36学时,根据模块化实践教学需求,实践教学内容分四个模块。(见表1)
三、完善考核体系
考核评价必须紧紧扣住培养目标,重点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考核评价[4]。学校考试与国家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接轨,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根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标准、模块化实践教学需求,编写相应的操作评分标准。通过分析职业工作岗位,围绕工作岗位应达到的专业核心能力五要素( 沟通合作、责任关怀、解决问题、职业素养、专业技能) 进行系统分析,构建能力素质一体化评价标准。同时利用举办专业技能比赛、进行情境模拟再现等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促进实践教学质量提高。
编写符合行业最新趋势,符合工作岗位需要的教材是当前产业发展背景下教材开发面临的新要求。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发挥校企双元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将校企合作指导思想融入到课程标准的设计中,建设配套学材,研制相应的实训考核体系,真正做到校企双主体开发,工学相结合教材。
参考文献:
[1]石伟平,郝天聪,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 : 93-97.
[2]洪国芬,校企“双元”合作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
[3]李卫民,基于模块化的《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九江学院学报,2016(4):95-98.
[4]陈筱瑜,我院药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