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充分利用地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资源

朱珠   
新时代教育
桂林市第十六中学 广西桂林 541002

摘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中要求,要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如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伟大成就、重要作品、重要节日纪念日、故居遗址遗物、馆藏文物等,丰富教育教学活动形式,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课程资源支持。桂林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抗战名城,有着丰富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正是一种非常可贵的课程资源,它汇聚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培育政治认、树立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地方红色文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运用

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桂林更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抗战名城,有着丰富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近年,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各地纷纷加大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挖掘其内在精神价值,努力实现在保护中传承。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文化价值不仅对国民思想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是学校德育重要素材,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如何将地方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丰富课程资源,培育初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政治认同、文化自信,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和资源

红色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所蕴涵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它突出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元素与精神特征,包含思想原则、理想信念、精神追求和道德规范等。

桂林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现存不少红色遗址,如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光华铺阻击战、觉山铺阻击战旧址、红军渡口、桂林保卫战的七星山旧址、象山的抗日军事工程旧址、阳朔敌后抗日联队旧址,龙胜红军岩、红军楼、桂林市区叶挺将军囚禁处等遗址。抗战时期桂林聚集了众多爱国进步人士,当时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救亡日报》社等旧址依旧完好的保留了下来。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除此之外,中共桂林市城工委旧址、陈光烈士墓、张曙墓、何香凝在桂林的故居、周恩来总理在桂林的住址等一大批红色革命资源旧址,也极具参观学习价值。

二、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必要性

将红色文化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程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其所蕴涵的精神内涵,具有着传承民族精神、塑造理想信仰、构筑精神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能有效保证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政治方向,促使红色教育成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必然。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能进步丰富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与开发研究,能进一步完善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理论,能进-步丰富对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价值、教育功能相关理论的研究。

三、认真研读课标、用好红色文化

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多次提到了中华文化、文化自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初中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期,正处在“三观”的初步形成之时,最需要精心培育。将红色文化融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大力加强初中生红色文化教育,与习近平关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要求相符,有助于初中生培育政治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在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中也提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注重发现、利用学生中间和本地区的先进模范等榜样资源,引导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和支持,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如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伟大成就、重要作品、重要节日纪念日、故居遗址遗物、馆藏文物等,丰富教育教学活动形式;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资源建设,要精选、整理和加工资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课程资源支持。

四、地方红色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融合

首先,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将地方红色文化作为教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运用桂林红色资创设情境。例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课,结合龙胜红军岩等红军过桂北时争取少数民族支持的案例进行教学;《延续文化血脉》一课,结合桂林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红色文化;《凝聚价值追求》一课,结合红军突破湘江的几次战役。

其次,引导学生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提升学生自身的精神素养、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更好的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目标的实现,将爱国情怀、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最后,充分利用每年研学活动、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庆祝国庆节活动、寒暑假实践作业等契机,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活,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践体验,进一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利用红色资源的实效性。

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转变教学理念,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所蕴涵的理想信念,提高运用红色课程资源的意识与能力,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游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找出其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来进行课堂知识讲授,引导青少年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激发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升青少年学生道德素质,增强理想信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桂林市红色文化资源在<政治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李玉萍,西南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论文

[2]《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研究——以桂林为中心的考察》,吴纬,广西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3]《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高石磊,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