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与探究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在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立足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政治和法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将以九年级课程内容为例,探讨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思想,架起生活桥梁,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望对同仁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陶行知;生活教育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集爱国主义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社会价值观教育、是非观教育和法治教育等于一体,对于促进学生树立远大人生志向,培养社会迫切所需要的人才,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结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探讨如何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激发中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并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一、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实施教学启发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中“生活即教育”是其观点的核心,它确定了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的理念。也同时对“教授法”进行了批判,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枯燥、单调,抹杀人的思维天性的方法。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利用周边的生活教育资源,譬如,中学生看到或者听说过的事情,现象,来启发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并由此得出某些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最为贴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身心发展,有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在教学指导九年级上册的《创新驱动发展》一课时,对于第一节内容“创新改变生活”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创新现象,譬如,某位作家写作的一本书非常畅销,又如,某位作曲家创作的歌曲风靡大街小巷,再如,某位工程师改进了某种机械,使其提高了生产效能,等等。以类似的生活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创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通过联系生活,以及小组合作思考该问题,学生们逐渐懂得创新带动了社会知识、技术和制度方面的进步,生活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制度的创新让社会更加公平、公正,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二、明确教学主题引导思考生活问题
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总结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以启发学生归纳和理解一节课教学的主题,譬如感恩、奉献、孝道等,而相反的,当确定了一节课的教学主题后,教师也可以同样反问学生还有哪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可以集中反映出本课的教学主题,学生们在集体思考和探究中,可以学会触类旁通,更让一节课教学的主题更加鲜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明显提升,这也是道德与法治生活教学的体现。譬如,在教学指导《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一课时,在学生们学过了两个小节“夯筑法治基石”、“凝聚法治共识”后,学生们知晓了本课教学的主题是“法治”,即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懂得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权益,并且是遵守国家和社会制定的法律法规,强化规则观念。教材中已经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法治案例,此时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拓展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法治现象?或者你身边发生过哪些不法、违法以及维法案例?”,在这一问题下,有过类似生活经验的学生可以到讲台或者起身发表看法和案例,请同学们一同来分析,对案例、现象进行定性,并指出正确的维护法治秩序的方法是什么。比如,有的同学指出自己在某超市曾买到过过期商品,但是找到商家理论后却一直得不到明确的答复,对此该如何利用法律武器维权表示疑惑,此外,还有同学表示自己朋友的父亲在某公司打工,却一直被拖欠薪资,怎样利用法律合法维权呢?一时间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探讨。在探讨该问题中,学生们对本课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牢固,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生活化的教学引导落到实处。
三、结合社会热点焦点发掘德育价值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支撑点就是“社会即学校”,社会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新的奇闻异事,而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信息传递渠道下,某些事情曾被一度引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譬如,湖南抗击洪灾中引申出的人和事,又如,近期唐山烧烤店几名男子打人事件,再如,嫦娥5号探测器成功从月球带回月壤的事件等等,在这些特定的社会焦点、热点背后都隐藏着相应的德育价值,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社会热点,启发学生展开对该事情的思考,如以我国的嫦娥5号航天器成功带回月壤事情为例,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两个角度展开分析,比如,从国内的角度来说,它的成功表示我国已经在航天航空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和进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可上青天揽月”的伟大设想,也是对老一辈航天科学家们数十年如一日奋斗在航天领域精神的致敬,为我国航天航空历史书写了华丽的一笔。而从国际的角度来看,也表示我国在国际航天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让我国的航天技术跻身于世界前列,迎来了世界人们的青睐和赞赏。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为此而骄傲和自豪。由此,广大中学生将树立伟大的爱国情怀。
综上,陶行知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着好几代人,尤其是其生活教育观念甚是深入人心,指导万千教师的教学工作。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其成长的青春期内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该教育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迫切需要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引导,但限于传统的“一刀切”授课制度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动性无法调动起来,阻碍教学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汲取生活教育理念入手,分析了合理设计生活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良好人格、品质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改善和进一步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昊.浅析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实践课例教学中运用微课[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2):55-56.
[2]陈金荣.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1):231-232.
[3]耿文娟.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2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