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连阿珍   
新时代教育
长泰区兴泰中心小学 福建漳州363900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保证科学课堂的高效性。小学生天性好动, 注意力不集中,同时对周围的一些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科学课开始时,设计有趣的情节,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孩子对科学课就会充满兴趣。

关键词:小学;科学;导入

小学科学课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现来交流一下我的方法:

一、谜语导入法。

小学生对猜谜语都是情有独钟的,猜谜语除了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还能让孩子体验猜出谜底的成就感。在授课《离不开的空气》时,一开始我就用谜语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猜谜语。“有一种气体,无色无味,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孩子表现得特别有兴趣,班级里的氛围一下子就起来,孩子立马对空气的性质及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有了兴趣和极浓的探索兴趣,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空气的性质的教学上。

二、故事导入法

孩子都是爱听故事的,他们容易被故事里有趣的内容所吸引,教师利用跟课堂知识点有关的故事来导入,可以很快的激发孩子对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的兴趣和探索欲。比如我们在学习《蚕的一生》这一课时,我就自创了一个“丑蚕宝宝破茧成美丽蝴蝶”的故事作为导入, 声情并茂讲述蚕宝宝一出生遭受其他昆虫的嘲笑,说它丑丑,蚕宝宝几次蜕皮后逐渐成熟并吐丝结茧,最后破茧变成了人见人夸的美丽的蝴蝶。蚕宝宝跌岩起伏的一生,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他们对蚕变成蝴蝶这一过程充满了兴趣,他们急于去探索蚕的一生,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这一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游戏导入法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了。一堂课以游戏为开始,孩子的性质肯定很高,乐意主动的参与其中。比如在《摩擦力》这一课中, 可以玩一场托人游戏,三人一小组,先让其中两人拉着另外一个蹲在铺瓷砖走廊的同学走 10 米,之后,再让他们在水泥地上再次玩拖人游戏,然后让他们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想玩游戏。游戏结束后,交流感受也特别的兴奋跟积极,他们都会说在水泥地上托人,比较困难,而在瓷砖上托人,轻而易举。为什么?孩子们在交流讨论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问题:为什么在光滑的地板上托人比较容易?为什么在水泥地上托人比较困难?是什么在阻碍我们托人呢?孩子七嘴八舌的已经讨论开了,并得到一堆的猜想,从而这一堂课,很顺利的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四、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最常见的导入方法之一,创设与教学有关的,孩子生活接触到的,孩子感兴趣的并能轻而易举发现问题的情境,将孩子从课外一下子带入了科学的世界中。善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很好的为科学课堂创设情境。比如在教学《胎生》这一课时,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了“动物妈妈找宝贝”这一个情境。情境中,鸡妈妈, 海龟妈妈,青蛙妈妈,猫妈妈,牛妈妈,猴子妈妈齐齐出来找小宝贝了,它们的宝贝是什么呢?请孩子上来在电子白板上动手来连一连,帮妈妈们找到自己的小宝贝。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发现,鸡,龟, 青蛙的宝贝都是蛋和卵,而猫,牛,猴子找的是小猫,小妞和小猴子。上一节课孩子已经认识了卵生动物,经过这么一个情境体验,孩子很直观的发现了胎生与卵生的不同。从而提出与卵生不一样的繁衍后代的方式是什么?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胎生有什么特点?孩子的好奇心跟积极性立马就被调动了起来了。

五、实物演示导入

通过展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来导入,这种操作简单, 直观性强,可以很快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将孩子带入到课堂中来。比如在授课《各种各样的岩石》这一课,一上课我便展示了几块不同种类的岩石,让孩子说说这是什么?你对它们有什么了解?你想怎么来研究它们?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孩子从看到岩石的那一刻,眼里放光,兴趣满满,讨论欲望十足,自然而然引出这节课的教学步骤以及重点。

六、复习导入法

在小学科学课程里,一个章节往往分成好几课时,由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迁移和衔接。比如在授课《电路的研究》这一课时,孩子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电路的各种元件以及如何点亮一个小灯泡,而这一节课的任务是点亮两个小灯泡,利用复习导入法,让孩子回忆如何点亮一个小灯泡后, 直接抛出新问题:如何点亮两个小灯泡?这样的过渡非常自然,也很有吸引力,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新知识,将新旧知识连接在一起, 构成电路的知识网。

七、实验导入法

要说科学最让孩子感兴趣的地方,莫过于实验了。小学生的好动, 爱动手,爱探索的特点,都使他们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兴趣。而小学科学也离不开实验,实验是小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过程,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能够帮助学生亲自经历一个探索过程,不但能够让孩子掌握知识,掌握真理,还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探索欲望。比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我先请孩子自己用小木棍敲打陶瓷盘子,再敲打铁盘子,再敲打桌面,敲打书本,敲打文具盒,敲打你身边的物品,谈谈你有什么发现。孩子们在实验活动中,热情高涨,观察也很细致,很多孩子自己发现了敲打这些物品的时候,物品都振动了,从而产生了问题:声音是有振动产生的吗?很顺利的这节课进入提问题的环节。

科学课的导入方法有很多,根据每一堂课的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但是不管什么方法,都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的,重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巧选导入方法,让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