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延缓满足任务中的认知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近年来对延迟满足研究的深入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进展,对顺利完成延缓满足任务所需能力的探讨已经超越了自我控制能力的范畴,更多的转入执行功能中“冷”和“热”领域与之渗透和融合。在延迟满足的等待阶段,对奖励物注意的主动控制以及认知抽象能力是认知因素中有效达成等待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些正是与抽象、去情景化的“冷”执行功能密切关联的纯认知部分。
关键词:延缓满足;抑制;认知抽象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Mischel[1]的定义,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进行自制的能力。它一方面要求个体为了更有价值的远期奖励而抑制即时奖励的诱惑,同时需要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付出耐心和努力。所以延缓满足既包括一种着眼于未来目标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包括个体自愿放弃即时满足并承受自我施加的延迟满足的自控能力。长期以来,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延迟满足行为一致地被认为是自我控制的一种表现形式。
1 延迟满足实验范式
延迟满足这一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2],但社会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W.Mischel于20 世纪 50年代开启了这一领域实证研究的大门。Mischel经过一系列研究,最初确立了延迟满足的两阶段模型[1]:第一阶段延迟满足选择,延迟者会基于一个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当前的满足;第二阶段延迟目标等待,延迟者需要维持他做出的延迟满足抉择,直到达成最后目标。该模型奠定了延迟满足能力基本研究范式的基础,同时也引发了该领域内聚焦不同认知及社会性技能的新研究范式和大量的研究。
由于这两个阶段所需要的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具体来讲,在延迟选择阶段,由于涉及奖励的不同价值和等待时间的列联关系,要求儿童在某种较小的、可立即得到的奖励物和较大的、需要等待才能得到的奖励物之间做选择。这需要儿童具备对冲突心理状态的表征,而这种冲突表征会引发儿童的动机和情感卷入,所以常常被作为情感决策任务来使用。而在延迟等待阶段,儿童需要控制自己的注意,同时需要运用一些认知抽象去维持自己的选择,所以需要执行功能中的抑制控制能力。
据此,围绕延迟满足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类集中在对选择取向的研究上,研究方法主要是让被试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下对价值和等待时间不同的奖励进行选择,即让延迟者在必须等待才能得到的大奖励和立即可以得到的小奖励之间做选择。这类研究主要采用自我延迟满足范式进行[3]。在自我延迟满足范式中,主试同时向儿童呈现两种奖励(如,1颗糖和2颗糖),让儿童在数量不等的两个奖励之间做出偏好选择(第一阶段——延迟选择)。然后,主试告诉儿童他现在有事情要做,需要离开房间一会儿,如果儿童能等到他回来,就可以吃儿童选择的奖励物,如果儿童不想等了,可以随时按铃把他叫回来,但这样,儿童只能吃他没有选择的奖励物。确定儿童理解了这种列联关系后,主试离开房间,并通过单项玻璃记录儿童的延迟时间和延迟等待策略(第二阶段——延迟维持)。主试15分钟后回来,或儿童按铃或违规后回来。大量实验结果发现,这种选择取向与个体期望的等待时间、对奖赏物的主观价值(延迟奖赏相对于即时奖赏的价值)以及延迟满足者的年龄等因素有关。
另一类研究集中在对等待过程的研究上[4],即延迟者为维持自己做出的抉择如何度过等待的过程,以及影响等待过程的因素。
随着延迟满足研究的发展,其研究方法也走向多元[5]。除了采用经典的以及演变的实验研究方法外,还结合了量表和问卷测量等多种形式。研究方法的不断丰富,也使研究内容得到不断丰富。
2 延迟满足中与冷执行功能相关的认知因素探讨
Mischel等在大量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于1999年提出双系统启动模型来解释延迟满足的两个阶段模型的心理过程[6],指出个体在自我控制过程中存在两种控制系统:热系统和冷系统。热系统主要指以杏仁核为基础的情绪系统,它集中体现为个体产生接近--回避或攻击--远离的反应;而冷系统指的是以海马为基础的认知系统,它推动个体进行反思和认知调节。冷系统是理性的“知道”系统,是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主导因素;而热系统是情感的“操作”系统,以情感为基础,对自我控制起辅助作用。
本文主要从认知因素中的注意和认知抽象两方面加以分析和解释。
虽然延缓满足任务通常被作为“热”执行功能的一项经典任务[7],但如果仔细区分该任务的两阶段模型,延缓满足任务的延迟等待阶段所需的注意、抑制等认知能力,其实与执行功能研究中的“冷”的纯认知方面关联紧密。儿童主动避免注意奖励物或引导儿童采用内部的认知分心(思维与想象)转移注意,都能够有效地达到延迟反应;而指向奖励物的注意将削弱儿童的延迟等待行为。这与冷执行功能中的一些理论与研究发现相符。
2.1 注意的主动控制
在冷执行功能的经典实验维度改变卡片分类任务(DCCS)中,对于儿童任务失败的解释,Kirkham等[ 8 ]提出了“注意固着”理论,认为儿童一旦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特定的刺激或维度,注意力就会固着在那里,而重新转移注意力就会极度困难。冲突--监控模型指出[ 9 ],当在不匹配试验中冲突呈现的时候,大脑的前扣带皮质会产生一个冲突--监控信号,这个信号可以激起前额皮质增强认知控制,使激活和抑制共同产生选择注意。 Keele及Neil提出的“激活--抑制注意模型” [ 10 ]也认为选择性注意不仅包括对目标的激活,还应包括对干扰的抑制,并且这种抑制并非被动的忽略而是之前被很多研究者忽略的对干扰的一种自上而下的主动抑制。延迟满足任务中,延迟大奖励和即时小奖励制造了巨大的冲突,冲突引起了这种激活和主动抑制交互作用的选择性注意。又由于儿童注意固着的发展限制,所以对注意的有效控制和引导应作为选择延迟阶段的重要考量。
这一观点得到了大量的围绕奖励物的注意与延迟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的支持。把对奖励的注意转移到其它刺激上有助于延长等待时间[11];奖励物的呈现与隐藏会影响儿童等待的时间。如研究者改变不同的延迟刺激情境以操纵对奖励物的注意焦点[12],结果发现:学前儿童对奖励物的注意一致性地降低了他们延迟等待的时间。在没有奖励物的情境,儿童等待的时间最长,达11分钟多;而两种奖励物都在现场时,等待的时间最短,只有1分钟多;只有一种奖励物在场的情况下,儿童等待的时间不足6分钟。可见,在维持延迟目标行为的同时,把注意力从延迟奖励物中转移出来,灵活地控制注意,可能是有效延迟等待的一个重要策略。
对延迟阶段的行为观察结果也表明,儿童在延迟期间不去注意刺激物,采用用手遮住眼睛、把头放在胳膊上休息,或其它视线转移的技术都能使延迟等待的时间加长。如果教儿童一些分散注意的技巧,如让儿童闭上眼睛、唱歌,游戏等,儿童的成绩也会大幅提高。研究还进一步发现[13],对儿童后续认知技能最有效的预测变量是延迟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如转移对奖励刺激的注意力),而不是先前认为的等待奖励的时间。
所以,对注意的自上而下的主动控制,包括对目标刺激的主动激活和对干扰刺激的主动抑制(而不仅仅是对干扰的忽略),会极大的影响自控策略,而影响在具体项目上的自控水平。这些都提示我们,对儿童进行注意训练和干预能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2.2 认知抽象
认知抽象是指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不同抽象程度的刺激呈现模式影响着儿童的延迟满足行为。研究证实,如果儿童能对刺激物进行认知抽象,则他们的延迟等待时间较长。在Moore等人的研究中[14],如果让儿童把面对的奖励图片想象成真实的奖励物,延迟等待的时间会减少很多。反之,如果让儿童把真实的奖励物假想成图片,延迟等待时间则会显著延长。Mischel和Baker等人[15]针对奖励所传递的认知因素对儿童延迟影响程度的研究也发现,如果儿童被引导注意奖励物或图像好的方面或特征,则难以进行延迟。同样是用幻灯片呈现奖励物,如果事先用指导语让被试集中注意于奖励物的完备特征(如想象吃椒盐脆饼时发出的嘎吱声),等待就会变得非常困难;而如果集中注意于奖励物的非完备特征(如把椒盐脆饼想象成细长的棕色圆棒)时,被试就能等待较长时间。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儿童对刺激物抽象的、一般信息特征的心理表征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刺激物的符号,或不能唤起情感反应的“冷”的一般信息方面,这种抽象认知能提高指向目标的等待行为。
由上述分析可见,在延迟满足的等待阶段,对奖励物注意的主动控制以及认知抽象能力是认知因素中有效达成等待行为的重要影响。而这些也正是与抽象、去情景化的“冷”执行功能密切关联的纯认知部分。
3 其他影响因素
影响延迟满足的其他因素还包括父母教养方式、榜样示范和群体影响等,其中,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较多。研究表明,敌对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阻碍儿童抑制冲动、调节消极情绪能力的发展[16-17];母亲高度关爱孩子,很少施加压力,鼓励独立和责任心,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延迟满足能力或自律能力的发展[18-19]。Rha和Jong-Hay研究[20]父母积极或消极的教养方式对1岁婴儿在6个月后的延迟满足能力的影响,发现父亲的教养方式越积极,婴儿的延迟满足的时间越长。Mauro等人[21]同样表明,权威型父母的孩子有较高的延迟满足的能力,大多具有较高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男孩都是由权威型的母亲抚养的。
另外,人格特征尤其是气质对延迟满足的影响,近年也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Silverman和Ragusa[22]研究气质与延迟满足的关系,发现儿童的消极情绪水平越高,其延迟满足成绩越差。Rha和Jong- Hay[20]研究了气质和教养方式对婴儿延迟满足能力的交互作用。
由此可推测,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的匹配程度,会影响儿童延缓满足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Mischel W, Shoda Y, Smith R.E.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ity: Toward An Integration.
[2]Seventh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2004, 392-416.
[3]Funder D, Block J. Delay of gratification:Some longitudinal personality correlate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1983, 44(6):1198-1213.
[4]Karniol, Miller. The development of self control in children. Develop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32-50.
[5]Mischel W,Shoda Y,Rodriguez L.Delayof gratification in children. Science, 1989,244,933-938.
[6]黄蕴智.延迟满足——一个值得在我国开展的研究计划.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3-56
[7]Metcalfe J, Mischel W. A hot/cool system analysis of delay of gratification: Dynamics of willpower.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9, 106, 3-19
[8]Zelazo D, Müller U. Executive function in typical and atypical development. In: Goswami U ed. Handbook of Childhood Cognitive Development[M]. Oxford: Blackwell, 2002,445-469.
[9]Kirkham Z,?Cruess L, Diamond A.Helping children apply their knowledge to their behavior on a dimension-switching task.Developmental Science?2003,6(5):449-476.
[10]Espy A.Using developmental?cognitive?and neuroscience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 executive control in young children.Developmental Neuropsychology.?2004,26(1):379-384.
[11]Bugg M.Mechanisms of executive control:behavior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conflict adaptation effect.2001.
[12]Mischel W. Processes in delay of gratification. In L. Berkowitz (Ed.),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 7,1974, 249-292.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13]Mischel W, Ebbesen B. Attention in delay of gratific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70,16, 329-337.
[14]Berk E. Child Development. 3rd ed. Massachusetts, Allyn and Bacon Press, 1994,502-507.
[15]Mischel W, Moore B. Effects of attention to symbolically presented rewards on self-control[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1973, 28(2):172-179.
[16]Mischel W, Baker N. Cognitive appraisals and transformations in delay behavior[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75, 31(2):254-261.
[17]Rodriguez M, Shoda Y,Mischel W. Self-regulatory competencies and social adaptation in aggressive children at ris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1995
[18]Rodriguez M, Flores S, Gutbrod T. Life goals and self-regulation in the social adjustment of preadolescents at risk. Poster presented at Bienni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Child Development, Indianapolis. 1995
[19]Silverman I, Ippolito M.Maternal antecedents of delay ability in young children.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5(16), 569-591.
[20]Raver C .Relations between social contigency in mother-child interaction and two-year-olds’ soci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5.
[21]Rha, Jong-Hay. Delay of Gratification in Infancy: Effects of Infants’ Temperament and Parenting. Journal of Korean Home Economics Association English Edition, 2000(1), 59-77.
[22]Mauro F, Harris R.The influence of maternal child rearing attitudes and teaching behaviors on preschoolers’ delay of gratification.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2000(161), 292-306.
[23]Silverman I. Ragusa D.Child and maternal correlates of impulse control in 24-months-old children. Genetic, Social & General Psychology Monographs, 1990, 117(3), 437-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