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马娜   
新时代教育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辽宁大连 116052

摘要:随着目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背景的不断加深,国内各大高校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扩大,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都迎来了巨大的改变,互联网连接了世界各国,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性语言,在国际交往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在英语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些创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英语;创新思路

一、引言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因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新的途径,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就需要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就需要扩大人才的培养,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可以说是一座与世界沟通的桥梁,高校英语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我国英语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来解决高校英语人才的培养,就成了我国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将互联网时代下的优势资源整合优化,为社会生产力和技术创新力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在未来即将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高校英语人才培养也必须进入新的阶段,促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互融合,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一)专业素养要求

在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全面的、过硬的专业素质才能面对复杂的局势变化和生存挑战。高校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立足于基本,目光长远,充分理解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目标的要求,整合资源优势,凝聚多方面的资源进行培养。新时代的高校英语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英语教学水平,更需要高尚的道德标准,以及具有清晰的逻辑能力和辩证的思维方式,只有具备了这些优势才能被称之为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能力要求

新时代的英语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不仅仅是会从事英语专业相关的工作,还可能会从事跨境电商、对外服务等行业,这就对学生的口语能力、翻译能力、综合岗位的英语应用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80%的对外贸易企业和多数外资企业,都对毕业生的英语等级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就必须要让英语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教学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让学生具有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步伐的专业水准[1]。

(三)学历水平要求

学历永远是一个人进入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如果高校英语教师不具备合格的学历,就无法使学生信服,具备合格条件的英语专业教师,最好是拥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者交换经历。在全英语的学习环境下,可以培养出他们很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种独立自主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也可以是他们快速进入到工作岗位当中。

三、“互联网+”背景对高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改变

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再加上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各类方式对学生的思想不断进行渗透,向他们传输正确的观念,对学生的意识、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感化。让学生养成知荣辱,尊重他人和明辨是非的习惯,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树立起正确是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需要高校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利用各类优势资源,更新教学模式,革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实践活动,不能一味地向学生“填鸭式”地传授专业知识,积极与学生进行学习互动。

(二)高校师资建设受到冲击

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书面授课为主,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也被拓宽了很多。现在的大环境背景下,高校是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能简单以专业水平为考核标准,高校英语教师除去过硬的英语专业素质外,还需要灵活使用各类教学设施,现在的教学过程最需要的就是专业复合型人才,英语教师除了能够教授英语外,还需要能够熟练使用网络媒介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再加之我国的教育根本目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阶段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教师需要承担起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作用,不能以简单的授课为主要教学方式。

(三)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想要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校英语创新型人才就需要很高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国的高校教师待遇相比于发达国家同级别同类型的院校还是存在很大差距,想要吸引更多的英语专业人才前来高校任教,就需要学校提高他们的自信待遇和福利保障,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式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依然呈现出上升趋势,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建设的投入也在逐年加大,高校需要将国家给予的建设基金落到实处,为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

四、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困境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制定合理的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开展一切高校英语人才培养建设的前提,各大高校在进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时,需要依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各大高校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正在呈现出趋同性和单一性的趋势,多数学校都是简单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的培养方式在全国的高校中都是大同小异,虽然培养了学生的全方位综合能力,但这样的培养方式,依然会让毕业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毫无生气可言。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各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所要面临的就业环境也有很大的差距,各高校应当以其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可以加大对英语专业人才的时间培养,多于当地对外贸易企业或外资企业进行联动,帮助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体验实践。

(二)课程体系结构设定不够合理

我国目前的大多数高校的英语专业课程主要是以理论科目为主,由于学校的师资条件有限,不能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很多英语专业的科目都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单一技能的训练,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很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未来都不可能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多数人都要进入到社会中从事实际劳动生产,比如进入大型企业、政府部门或者一些对外旅行社中工作,这就需要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未来的生存技能,避免出现本科学生大学四年或者高职学生大学三年中所学知识与未来工作严重脱节的情况发生,这样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和优质生源,也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三)教师的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需求

由于我国多年来实行的应试教育弊端,很多高校英语教师,尤其是参加工作时间长,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老教师,还是喜欢将自己当作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忽视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高校学生的学习本就是要靠自觉主动,想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的思维误区,当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时,教师的教学才能起到效果。传统模式下的高校英语教学,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教师很容易忽视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英语专业的学习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练习和语言技能训练,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过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尽快提升教学素养,明确自身在目前新时代的英语教学中所应当充当的角色,要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控制者。

(四)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改变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老师的教授为主,但是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谓的新阶段,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被拓宽,各种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外界的知识,学生的学习习惯应当从最初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地进行学习[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高校建设相应的教学体系,建立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让教师的教学能够真正帮助到学生,高校学生的学习需要他们具有很强的自控能力,为了避免学生逃避自己所应当肩负的学习使命,高校教师需要做好对学生的日常考核,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地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高校应当重视起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

五、“互联网+”发展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制定高效的培养目标

高校在进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时,需要注重国家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且根据学校内部英语专业人才的学习现状和实际教学水平来进行目标的完善,加强对培养目标的日常考核,组织专员认真分析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时遇到一些具有特点的针对性问题进行分析,考核关于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负责人,让培养目标更加精细化、具体化。英语学科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评价质量,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不能将自己视作课堂教学的主体,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上,积极将课堂互动和实践引入日常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不能再将应试教育中的“唯成绩论”当作课堂教学评价的唯一手段,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阻碍了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还严重阻碍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长此以往还会陷入发展停滞的怪圈。

(二)健全完善的培养体制

高校内部的英语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由专业性质的教育团队进行负责,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建立完整的培养体制作为支撑,建立的培养体制必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并在培养过程中严格遵守先前制定的培养流程和培养实施办法,这样才能让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认清了培养的目标准则,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去应对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才能为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建立了完善的培养体制后,高校教师还可以将多元化评价引入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可以大大提升教学评价的质量,保证课程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课程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自主评价以及小组合作相互评价,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小组内合作互助的形式,将自身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无法解决的难题反馈给教师。

(三)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的创新,关系到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终实行。按照我国对于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基本要求,由于各大高校所处的环境不同,对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高校根据其特定的情况和专业人才的不同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紧接着,应当根据高校由于创新型人才所具有的专业特征,制定与其相符的培养计划,以此来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针对性,做到根据英语专业人才的特点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应当制定阶段性的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并且能及时做到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阶段性所取得的进展或遇到的困难,对创新阶段性目标做出一系列的调整,以此使得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能够全面提高。

(四)结合学生职业需求开展实践教学

“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为每一位毕业生都提供了丰富的就业环境,同时也让每一位毕业生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英语专业的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具有多样性,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必须掌握基本的英语读写能力、口语能力和翻译能力外,还需要掌握很多对外商务平台的操作方法,需要锻炼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英语使用能力,高校英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所选择的不同职业要求,帮助学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3]。比如:未来想要从事翻译工作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联系到外事翻译部门进行实习;未来想要从事电商工作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提前去熟悉各大电商平台的操作方法;想要从事旅游行业的学生,需要让他们多去了解国内外的旅游景点,多练习日常的口语表达等。

六、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效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更上一步台阶,提高高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教师需要积极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学生需要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一次让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前景,推动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彩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现代英语,2021(19):124-126.

[2]刘思阳.“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3]吴秀华.“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高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校园英语,2018(08):34.高教学刊,2016(21):217-218.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4年度校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英语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014XJJGYBXM0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