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从礼貌原则的视角下看《世说新语》的人物会话

余重阳   
新时代教育
渤海大学文学院 辽宁锦州 121013

摘要:礼貌原则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交际行为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之一。魏晋时期极度重视语言,当时人们追求会话“体简而意渊,语微而旨远”的效果。《世说新语》的语言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体现魏晋名士风度的集大成者。因此,本文以《世说新语》为语料,结合语用学中的两个原则进行分析,通过《世说新语》中人物的会话来深入探讨语用原则,以期提高交际效率。

关键词:礼貌原则;合作原则;《世说新语》;语用分析

引言

1983年,英国著名学者利奇(Leech)在《语用学原则》一书中阐述了礼貌对于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他首次提出了礼貌原则,认为礼貌原则与格莱斯(Grice)所提出的合作原则是成功地会话所必须遵循的两项基本原则。Leech把礼貌原则分为六项准则,每个准则包括两条次属准则。礼貌原则至今历经近40年的发展,目前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讨论,研究成果日益丰硕。

一、礼貌原则及其应用

(一)六项准则

首先,尽量减少表达有损他人利益的观点。1)得体准则(Tacit Maxim)包括最小限制地使别人受损和最大限制地使别人得益。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包括最小限制的使自己得益和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受损。

其次,尽量减少表达贬低他人的观点。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最小限度地贬低别人和最大限度地赞誉别人4)谦逊原则(Modesty Maxim)最小限度地赞誉自己和最大限度地贬低自己。

再次,减少双方观点上的不一致。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包括使双方对话的分歧减至最小和使双方的一致增至最大。

最后,减少双方在感情上的对立。6)同情原则(Sympathy Maxim)包括使双方的反感减至最小和使对话双方的同情增至最大。

(二)礼貌原则的应用

刘公干以失敬罹罪。

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又文宪?”

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纲目不疏。”(《世说新语·言语》十)

刘公干即刘桢,曾因“文帝曹丕夫人甄氏出拜,坐上客多伏,而桢独平视”被曹操认为失敬而论罪。

首先,魏文帝的表达违背礼貌原则,不礼貌语言是文帝地位的象征。魏文帝想要责怪刘桢就问他:“卿何以不谨于文宪?”这显然不符合礼貌原则,直接是以生气指责的语气问:“你为什么不遵守法纪你?”把责任归咎到刘桢一个人身上,认为他获罪只是因为他自己不能自觉遵守法纪。魏文帝没有对刘桢以礼相待,看似违反了得体原则,赞誉原则,一致原则和同情原则。但是由于古代等级制度严格,这又是君臣之间的对话,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来看,虽然违背礼貌原则,却不违背古代的礼制,符合当时的交际习惯。

其次,刘桢的回答遵循礼貌原则,礼貌语言是刘桢自我保护的手段。刘桢的回答十分巧妙:“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纲目不疏。”,臣虽然有错,但这件事也跟曹操的法纪过严有关。这是当着曹丕的面间接讽刺曹操小心眼,制定的法规太多。符合慷慨原则,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受损。陛下是对君主的敬称,刘桢用贬低自我的语言来描述相反的现象,说话者的讽刺比直言指责更有力,避免君臣之间直接批评的不礼貌。刘桢机敏的讽刺既不冒犯对方,又可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表面上挽回了君主的面子,可以避免冲突,利于交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诸侯士大夫对礼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是符合礼的。这也同时为刘桢提供了自我保护的可能。所以礼貌对于人们来说有时是对自己必要的保护手段,“祸从口出”也许就是对这一观点的重要论证,不注意说话的方式,或者不遵守礼,都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最后,在这一会话中,委婉语体现出礼貌原则。这里说“网目不疏”,实际是法网过密的婉辞。委婉语也是一种礼貌用语,使用一些悦耳的语言代替某些听起来不愉快或者有损尊严的语言,很好地体现得体准则。使用委婉语可以让听话人获得身心的愉悦,从而拉近与说话人的距离,为说话人与听话人的继续交往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也在听话人心里为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二、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例1:王、刘与林公共看何骠骑,骠骑看文书,不顾之。王谓何曰:“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望卿摆拨常务,应对玄言,那得方低头看此邪!”何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诸人以为佳。(《世说新语·政事》十八)

首先,这一段对话严格遵循了合作原则。王濛对何充说的话信息量足够达到交际需求,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何充可以摆脱开日常事务,和他们谈论玄学。见王充不搭理他们就问到:你怎么能还低着头看这些东西呢!”话语清晰明确,遵循了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何充的回答:“我不看这些东西,你们这些清谈家怎么能生存呢!”根据合作原则来看,这是一次成功的对话,不绕弯子,直白地说出想说的事情。

但是,我们生活中的有时候不可能什么都说的那么直白,说的过于直白会使听话人不高兴,在语料中,王充对待来客的行为和言语在当时看来是“诸人以为佳”。但结合礼貌原则来看,让我们觉得不妥。客人来访,王充没有热情接待,这是行为上的不礼貌;何充与客人的对话能读出讽刺的意味,这是言语上的不礼貌。因此,合作原则没有能够考虑到礼貌的问题。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可以看作是对合作原作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利奇的观点就是要从根本上处理好合作原则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尽最大可能地采用最礼貌的方式进行表达,把不礼貌的话语表达降到最低限度。

三、结论

通过《世说新语》中的人物会话例子,我们意识到,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都对会话参与者作出了约束管辖,合作原则是指在会话中参与者必须持合作的态度,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进一步说明。二者都是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都应该遵守的至关重要的原则,直接影响交际质量。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可以交叉使用或者同时使用,当两个原则发生矛盾冲突时说话人要根据具体的交际情况决定该优先遵守哪个原则,以保证交际有效、顺利进行。如在比较正式、庄重的交际场合下,要优先礼貌原则。在非正式场合。在交际双方关系较亲密的情况下要优先合作原则。

参考文献:

[1]刘义庆《世说新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