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初中道法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摘要:习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初中道德和法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关键词:初中生 道德与法治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
习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人群,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其中,尤其要发挥好道德与法治课的主阵地作用,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学生心中牢牢扎根。那么,在初中道法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本人十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四点策略:
一、深挖教材内容,汲取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广泛,可选取的素材案例也很多。与其眉毛胡子一把抓,倒不如立足教材,解读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深挖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爱国主义内容,需要我们充分去挖掘和利用。
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五课中的教学重难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其中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在这一课的教授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汲取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及其对当代人的激励作用,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学习了教材中《探究与分享》模块的“双百”人物先进事迹。通过列举方志敏、刘胡兰、董存瑞、王进喜、焦裕禄等英雄模范人物和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故事,让学生体会并归纳出这些榜样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共同精神品质,学习和汲取其中的营养。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素材,通过讲故事、展示交流等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汲取爱国主义精神的营养。
二、创设角色情境,感受爱国主义魅力
道德与法治课很容易陷进假大空,长篇大论的泥沼中。往往出现“老师讲得很累,学生听不进去”的死循环。在教学中,创设蕴含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角色体验情境,本身就是一种对学生的感染和教育,更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如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有助于将枯燥的说教变得形象化,课堂实效自然也事半功倍。
例如,我安排学生扮演岳飞小时候就在背后刺上了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一生都在保护国家,抵抗金兵,树立起了大宋朝的威信,却遭受到奸臣的恶意构陷,导致其英年早逝的短暂一生。虽然表演很稚嫩,但是学生在爆笑中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的同时,也被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鼓舞,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魅力。
通过创设角色情境,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旁引导点拨,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获得真实感受,体会到爱国主义的无边魅力。
三、巧用视频教学,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初中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视频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优势,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对爱国主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坚持改革开放》一课中,选取视频《春天的故事——向海而鸣》。该视频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靠着国家改革之手而生,靠着创新发展而兴的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国际大都市的故事。通过视频的播放,学生直观感受到了深圳巨变,感受到国家富强的进程,体会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喜悦,从而大大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
借助视频教学,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了直观的感受,对不屈不挠的民族奋斗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富强史有了深刻的领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延伸课外实践,增强爱国主义信念
知易行难,要做到知行合一,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课外实践活动组织起来,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其中,才能真正把学生的爱国思想、情感,外化成学生的爱国行动,甚至变成终生难忘、融入骨血的爱国信念。这样,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取得真切的效果,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每周升旗活动时,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教师要主动大声地领唱,让学生在厚重、嘹亮的歌声里,受到震撼、鼓舞,大声唱响国歌,增强爱国主义信念;清明时节,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祭扫,利用节假日参加义务劳动、打扫卫生等,激发学生缅怀英雄,热爱祖国之情;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向贫困地区、希望工程、敬老院献爱心,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提高责任意识,学会责任担当。
课外实践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形式更多样化,体验感更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信念。
五、结语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初中道德和法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提高和情感培养,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用爱国主义情怀感染他们、浸润他们,使学生成长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人民的有志之才。
参考文献:
[1]娜仁花.思想品德课研究性教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程庆红.加强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0(15):179.
[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