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职教改革和“双高”建设的背景下,深化“三教”改革,助力高职教育“提质培优”,以高职《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的检修》课程为例,将“互联网+教育”理念融于教学改革,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化的课程改革,探讨线上线下相结合,学生协作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融为一体,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混合式协作项目教学新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项目教学;混合式教学;协作学习;互联网+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随着职教改革的推进和“双高计划”的实施,我国职业教育步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育人为本,质量为先,我国职业教育依然需要解决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要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创新育人模式,“三教”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落脚点,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深入推进“三教”改革,对我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提高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为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专业技术人才保障有重要作用。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的检修》是高职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主要面向动车组司机、动车组检修基地或运用所动车组地勤机械师、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动车组制造企业装配、调试工等岗位所需要的电力牵引传动系统及产品的生产、组装、调试、检测、维修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一般在教学中常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和实操相结合,学生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实践操作。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该教学模式不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的突破存在局限性。这种情况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故以《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的检修》课程为例,将网络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化的课程改革,探讨线上线下相结合,学生协作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融为一体,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混合式协作学习新模式,探究“以质图强”高质量育人新模式。
二、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的整体设计
项目教学法的混合式协作学习整体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混合式协作学习教学阶段、评价阶段。
准备阶段是在课程开始前,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开展“双师型”、信息化教学等各种类型的教学能力培训,跨专业组建模块化课程资源开发团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和在线教学平台开发适合混合式协作学习的“新形态”项目式教学资源。混合式协作学习教学阶段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包括教师课前准备阶段和学生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课前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教学资源整理、教学设计、备课、线上布置学习任务等。学生课前准备阶段主要包括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上协作学习,学生知悉学习任务后,在线上自主学习,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并汇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线上交流协作学习包括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线上开展的资源分享、交流探讨、问题发布、疑难解答等。课中阶段主要包括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及提出问题、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教师点评总结等环节。课后阶段主要包括教师布置课后任务(模型制作、检修方案设计等)并进行辅导、监督与检查;学生制定计划、分工协作、完成作品等。评价阶段指采用多元形式、多维角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主要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项目教学的混合式协作学习整体设计如图1所示。
三、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的教学实施
在开课之前的准备阶段,在智慧职教云平台中建设《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的检修》课程的在线学习资源,课程设计为认识动车组牵引系统、动车组受电弓维护与检修、动车组牵引变压器维护与检修、动车组牵引变流器维护与检修、动车组牵引电机维护与检修和动车组其他高压设备维护与检修6个项目模块,总学时84课时,其中包括每个项目4课时共计24课时的现场或实践教学。
每个项目模块分五个环节实施教学,以《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的检修》课程项目模块二“动车组受电弓维护与检修”为例,总学时16课时,其中包括4课时实践教学。第一环节(0课时):教师在线布置学习任务,提出学习目标和学习完成后的考核办法及需要提交的作业内容,同时提出供学生们在线协作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问题。第一环节属于课前阶段,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完成线上学习与交流讨论。第二环节(2课时):解答学生课前学习的疑难问题,划分学习小组,下发动车组受电弓维护与检修相关学习资料,提出动车组受电弓维护与检修学习目标,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确定动车组受电弓维护与检修的具体实施计划,回答学生提问。第三环节(10课时):提出新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和探究学习,老师引导并解答疑问,并根据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安排实践和现场教学,最后各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老师点评总结。第四环节(0课时):教师布置动车组受电弓模型制作、检修方案设计等课后任务,学生分工协作,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作品,老师负责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第五环节(4课时):作品交付与评价。各小组完成项目作品,并以答辩的形式进行成果汇报,老师点评并提出建议,学生完善作品后提交,最后由老师点评打分并计入过程考核分数。
四、结语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将网络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整合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投入学习。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在协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交互式深度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素养,也促进了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让“教”与“学”的效果得到了升华。
参考文献:
[1]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 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2.
[2]张晓林,陈邵涛,仲崇文,等. 基于"金课"视域下的推拿手法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8卷1期,100-104页,ISTIC,2022: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项目.
[3]高迪. 基于项目教学的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2.
[4]孟霆,姜海丽,刘艳磊. 美国高校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经验及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
[8]罗俊丽. 项目驱动下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2014,000(032):154-156.
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一般社科课题“基于 PGSD 能力分析模型的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编号:SK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