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共青团实践战斗力提升的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的研究

林瑶   
新时代教育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市技师学院 611743

摘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当前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做出了坚定责任意识指导思想。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共青团实践战斗力、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进行研究和探讨,整理了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了完善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共青团;学生党员;责任意识

引言:

在当今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学习与工作之中,责任意识是正确的指明灯,引导着新时代中青年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新时代中我国青年的理想与信念始终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目标相吻合,是共青团员和学生党员们的人生指明灯,决定了青年们的立场和行为。新时代中只有坚定青年们的责任意识培养,才能对抗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培养学生党员成为坚定的祖国建设者。共青团作为帮助青年成长的组织,带领青年学生深入社会锻炼自我。当今校园中的党支部建设日趋完善,配合共青团的实践战斗力,成为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共青团实践战斗力提升对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的意义

当代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共青团实践战斗力与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二者结合进行培育资源的创新,实现新时代中共青团实践性培育在内容、方法上的创新与改进,为当代新青年的责任意识奠定基础。将共青团组织的实践战斗力提升作为起点,实现学生党员责任意识的培育目标,在校园中加强对学生党员理论知识的教导工作。将理论同实践结合、产教融合等方法引入校园之中,将传统的学生党员培育模式进行改进,从以往短期的培养转变成现阶段对学生党员责任意识的长期培育。

二、共青团实践战斗力提升下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的现状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培育已经成为我党的重要任务,学生党员是成了未来社会发展与建设的核心力量。学校作为培育责任意识的主战场,对学生党员的培育应当由学校作为主导,结合企业同社会各方面的丰富资源,培育学生党员在责任意识中的积极理性态度,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党员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新时代中,学生党员由于受到现阶段信息网络所带来的各类丰富知识、观念的影响,将个人价值的实现放在了首位,从而忽视了自己所肩负的社会整体责任,造成了一些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同社会发展不匹配的情况,同时也使得学生党员对不良思想和观念的抵抗能力逐渐下降。

三、共青团实践战斗力提升的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方式

3.1推动第二课堂实践基地建设,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功能

当今我国高校之中的理论性教育开展的较为顺畅,为学生党员准备了充足的业务知识,并在学习中掌握了熟练的业务技能。共青团在校园中的第二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党员参与多项社会实践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在实际问题当中。在我国高校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共青团的第二课堂活动,增强了参与其中的学生党员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能力,使得学生党员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时,能够将自身的责任意识付诸社会活动之中,帮助学生党员纠正在责任意识中存在的不切实际幻想,使得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方向始终保持正确。

3.2开展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党员创业实践

基于共青团实践战斗力提升的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工作中,高校可以邀请各类专家进入校园,通过演讲、公开课等方式,向广大学生党员传授创业知识和经验,提高现阶段学生党员的创业意识。在校园内开展创业竞赛、创业设计活动,利用这些活动吸引学生党员对创业的关注,在创业竞赛中熟悉和体验相关的流程与其中各类突发事件,从而学会发现创业中的问题、并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际的社会考察和调研工作,指导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在学生党员中展开讨论,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商业化运作,创立学生党员组成的创业团队,教师和专家进行指导并提供一定的起步资金。在高校的教育中利用共青团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党员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党员学会科学、合理的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做好自身定位,在未来的岗位中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重要力量。

3.3与政府、企业、行业等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

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其创设背景是我国政府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高校改革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进步,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和标准也日渐提升,这就出现了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阶段的国情对我国高素质人才的质量、专业水平、数量和规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学生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具有实践训练的现代化场地,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高等院校在培养各类专业人才过程中,开展有效的职业素养培训、职业技能实践活动,使得更多的专业人才步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与政府、企业、行业等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利用特色的实训教学课程可以培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于实践操作当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多种渠道的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工作,不但能够完善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能够完善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做出特色,在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得学生在实际运用知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推进我国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建设。

结束语:

当代党建工作中,对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培育工作越来越获得重视。在我国各高校之中的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将其核心放在了责任意识培育中。根据我国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广大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员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活动。从而实现,依托共青团实践战斗力来提高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培育工作,引导学生党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对世界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将对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培育,融合进入共青团的实践战斗力培育工作之中,更加高效地推动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帮助新时代中的青年将自身的理想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林柳纯,苏冰星.基于共青团实践战斗力提升的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培育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07):63-65.

[2]张健,魏法汇,田腾腾.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员先进性评价研究综述[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6):55-59.

[3]聂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区党团共建管理模式探讨[J].侨园,2019(09):7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