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西班牙语母语学习者学习汉语动词的教学难点分析及其解决方法

韦妍紫烨   
新时代教育
澳门科技大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1、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动词是一个学习难点。汉语动词的 "具象、具体 "特征与西班牙语动词的 "抽象、丰富 "特征形成鲜明对比,但如何让习惯于抽象表达的西班牙语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具象表达,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语言学研究的问题。关于汉语动词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关于对外国人进行汉语词汇教学的若干问题》中指出:没有动词,语言的组织和意义的表达就会因为缺少语音和语法等语言要素而成为一个空壳"。

对教师来说来说:如何更好地向西班牙语学习者解释汉语动词的含义,如何利用练习题来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以及如何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语动词的确切含义。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如何与老师合作提高互动教学,如何及时传达自己对汉语动词含义的理解,如何向老师寻求帮助,以及如何在非汉语环境中练习和使用课堂上学习的汉语动词是关键。

本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动词教学中的可理解性问题,使词汇教学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和方法作出贡献。本研究借助大量的案例研究和实例,指出了在向西班牙学习者教授中文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发展。

2、文献综述

2.1文献筛选

本研究中引用的学术文章来源为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和CNKI。使用以下关键词,根据发表日期(包括五年内的核心文献)、引用率和相关性来选择论文最终在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Google scholar共筛选出53篇参考文献:。

2.2 文献综述

根据《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的理论,我们可以找出西班牙语学习者难以准确把握和理解汉语动词含义的具体原因。在《对外国人进行汉语词汇教学的若干问题》中,研究着指出词汇教学的内容应包括 "词语的语音表达,词语的理性意义和寓意以及与理性意义相配套的多色表达,词语的构成范围等"。在Martínez的文章《在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下的西班牙语教学》中,他描述了西班牙的中文教学现状。此外,李和吴提出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即:"要建立这样的词汇教学体系,我们认为首先要了解语言的层次性,严格区分词的频率,实行先教常用词的原则。这种观点将有助于我们为我们提出的问题找到方法上的解决方案。还有一些关于汉语和西班牙语的比较研究,为这项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概念上的支持。例如,在Luo的博士论文《西班牙语和汉语中的位移动词:对其意义和语义扩展的亚词汇分析》中,提出了汉语和西班牙语动词意义的比较案例。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两种研究方法,分别是:使用比较方法的基于语料库的语义偏正分析以及关于西班牙学生汉语动词的学习情况的采访。

3.1基于语料库的语义偏正分析

在使用比较方法的基于语料库的词语偏正分析中,对西语和中文中动词的不同对比。如行为动词salir可以对应中文的“离开”“出现”“结果是”“流出”等等,而中文的“离开”则可以对应到西班牙语动词中的irse,salir,partir等等。基于对中文和西语动词偏义的分析得出西语与中文动词的不同,从而从语言习惯和异意的角度找出西语学习者学习中文动词的难点。

3.2问卷

本研究两个主体分别为学生和教师。因此根据《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的若干问题》等文献中对对外汉语教学困难的概要和描述,总结出:教:如何更好地向讲西班牙语的学生解释汉语动词的含义;学:如何与老师合作提高互动教学。依据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运用及效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对中文动词的理解程度的理论框架,并基于对具体事实的需求,设计出以下采访问题:

1.Duración de sus estudios de chino.(中文学习时长)

2.Cree que los materiales que se usan el la clase son útiles para su aprendizaje de verbos chinos?(你认为课堂上使用的教材对你学习汉语动词有帮助吗?)

3.Si le parece útiles,?en qué aspectos se manifiestan? Si no,?en qué aspectos se manifiestan?(如果你认为它们有用,它们在哪些方面表现出来?如果没有,他们在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4.Qué nivel tiene en la aplicación de los verbos chinos que ha aprendido en la clase?(Elija una de las opciones siguientes)(你在课堂上学到的汉语动词的应用水平是什么程度?请从选项中选择)

5.Su aprendizaje de verbos chinos marcha viento en popa?(你学习汉语动词的过程顺利吗?)

6.En qué aspectos se manifiestan las dificultades con las que se encuentra?(Con ejemplos,por favor)(你所遇到的困难在哪些方面表现出来?请举例说明)

7.Encuentra obstáculos cuando comunica con los demás en chino?(当你用中文和别人交流时,你会遇到障碍吗?)

8.Si los encuentra,?en qué aspectos se muestran? Si no,?en qué aspectos se muestran?(Con ejemplos,por favor)(如果有,表现在哪些方面?如果没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9.De qué nivel es la frecuencia de la utilización de verbos chinos en su vida diaria? ?En qué contexto los utiliza?(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语动词是什么频率?你会在什么情境下使用?)

10.Qué nivel tiene en la aplicación de verbos chinos en la vida diaria?(Elija una de las opciones siguientes)(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汉语动词是什么水平?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

(介于希望对受访者回答的规范,从而能更大概率的得出可采用的回答数据,第三题根据3.《MCER》(5.2.1.2.La competencia gramatical)设置程度等级为回答者提供参考。介于希望对受访者回答的规范,第九题根据《MCER》(CAPíTULO 4:EL USO DE LA LENGUA Y EL USUARIO O ALUMNO)以及HSK《汉语等级考试考纲》设置程度等级为回答者提供参考。)

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对10位拥有不同学习经历的西语母语学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研究采取匿名线上填写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样本进行数据收集。

4、数据分析

在十个样本中,他们对所学中文动词的理解程度情况以及他们运用所学中文动词的水平情况如下:

根据以上图表数据显示,绝大部分的受访者对中文动词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程度处在中低级别,即处在基础运用和日常对话的级别。此外,对于在学习中文动词中所遇到的困难,大部分受访者都给出了具体的回答及例子,具体集中在:动词语法、句法运用以及动词的发音和异意等以上方面。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现在语法句法的运用和发音的方面存在障碍。

5、解决方法的讨论

问卷发放对象是西班牙语为母语学习汉语学生。从问卷中发现他们未意识到汉语动词的重要性。汉语动词可以准确地传达出表述者所要传达出的信息,包括心情、时间、数量、程度等;而西班牙语的动词是一种修辞方法,常常运用于诗歌、演讲稿等文学作品中。

汉语动结式是一种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句法结构。广义上的动结式往往分为三类:一是词,述语和补语之间联系十分紧密;二是短语词,这类动结式的补语意义开始虚化;三是短语,此时述语和补语都能独立成词,两者之间较为松散,可插入其他成分。学生在习得“短语词”和“短语”类补语时往往会出现遗漏述语或是遗漏补语等偏误,教学中应将这类句法结构处理为词类,将这类动结式作为一个整体动词,问卷中33%的人希望讲解这一结构时把V+R作为一个词去讲解。

学生在学习这补语结构的初期教师应加强对各类补语的讲解。如“走累”这一结构,教师可向学生引入补语这个概念,告诉他们在汉语中如果想描述一个人做了某个动作而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某种结果,可以直接用“动作+结果”这样的方式去表达。在解释完这一结构后,教师还可根据补语“累”给出多种搭配,如“跑累、洗累、看累、写累”。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课本大多都先给出如“V+到”、"V+见”这样的结构,随后再逐一解释。如“看到”,“看见”一一“Ver”,“找到”一一“encontrar”,学生在遇到“看见”“看到”这样的词时往往会很困惑,“见”不是有“看”的意思吗?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先讲解如“会”这类补语并没有完全虚化的动结式,在教学过程中可给出公式,如“S+V+O+V+R”,让学生根据公式填出词语。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输出正确的动补结构,可有效避免遗漏述语、遗漏补语及述语补语错序等偏误。

参考文献:

[1]Liu,S. H.(2009). Objetivo,métodos y principios de los ejercicios de escritura en la ense?anza del chino como lengua extranjera. La ense?anza del chino como lengua extranjera en el mundo(01),111-120. doi:CNKI:SUN:SJHY.0.2009-01-017.

[2]Zhang,B.(2007). Sinónimos,cuasi-sinónimos y palabras confundibles:un cambio de perspectiva del chino a las lenguas mediadas. La ense?anza del chino como lengua extranjera en el mundo(03),98-107+3. doi:CNKI:SUN:SJHY.0.2007-03-027.

[3]Li,R. Wu,M.(2005). Breve análisis sobre dos principios de la ense?anza del vocabulario chino a los extranjeros. Ense?anza e investigación de idiomas(02),41-47. doi:CNKI:SUN:YYJX.0.2005-02-004.

[4]Yang,H. Y.(2003). Reforzar la ense?anza de las palabras y diluir la ense?anza de la sintaxis--También sobre la ense?anza de la gramática en la ense?anza del chino como lengua extranjera. Ense?anza e investigación de idiomas(01),37-43. doi:CNKI:SUN:YYJX.0.2003-01-005.

[5]Wang,J. H.(2000). Varias cuestiones sobre la ense?anza de palabras chinas a extranjeros. Revista del Instituto de Lenguas Extranjeras de Tianjin(04),65-70. doi:CNKI:SUN:TJWG.0.2000-04-014.

[6]Hu,M. Y.(1997). Algunas cuestiones de la ense?anza del chino como lengua extranjera. Aplicaciones lingüísticas y de escritura(01),doi:10.16499/j.cnki.1003-5397.1997.01.00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