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舌尖上的《红楼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林娉卉   
新时代教育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 511400

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充分适应教学实际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经。面对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笔者以小说中的美食为切入口开发设计了舌尖上的《红楼梦》校本课程。本文将从课程开发背景、课程开发设计、课程实施案例、实践反思总结四个方面阐述该课程开发与实践情况。

关键词:《红楼梦》;美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红楼梦》是值得我们一辈子阅读和品味的经典。对于高中生而言,《红楼梦》还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学习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开启这部经典的品味之旅,并且从中读出意味,保持长久阅读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十分值得思考和研究。而校本课程能充分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适应新课改教学,是全面落实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经。

在这基础上,舌尖上的《红楼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一方面既是为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常规课堂教学作补充,为整本书阅读教学增效,另一方面也尝试为学生打开通往《红楼梦》古典世界的大门,激发学生长久的探索经典名著的热情,真切体会作品的无穷魅力,并在阅读与实践中不断丰富个体生命体验,收获良好的阅读成效与精神体验。

一、课程开发背景

(一)基于课标要求而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列为重要学习任务之一,需开展多种实践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并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红楼梦》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美誉,对美食的描写丰富细腻引人入胜,如果以美食作为线索,铺开的即是一幅生动描画封建社会生活的图卷。赏读小说中的美食、美食生活,便能勾连赏析品鉴相关情节、人物心理、精妙语言、社会文化等。舌尖上的《红楼梦》校本课程从美食的角度切入进行专题探究,既为常规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作增补,又给学生提供了另一角度去思考和探索文本,还能让学生结合与“食”相关的个人生活体验,在阅读中读出真切体会。

(二)基于学生学情而言

教学的立足点绕不开学情。大部分学生对《红楼梦》这类经典名著存在阅读兴趣不足、畏难抵触等心理,难以开始阅读。而开始后阅读后又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被内容的艰深繁杂吓怕了,能坚持读完整本书的人较少。本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即是“激趣”,通过美食品鉴来引领学生阅读文本,提高阅读积极性,为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促进整本书阅读的落实。另外,课程还设计了制作红楼美食的活动,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较强的趣味性,培养学生主动阅读学习的内部动机和长久阅读学习的契机,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留存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让阅读始终保持具有动态生成的生命感。

(三)基于教学现状而言

面对鸿篇巨制如《红楼梦》,教师们普遍觉得阅读教学难度大。一来内容丰厚,教学难以入手也缺乏有效抓手。而小说中有关美食、美食生活的描写鲜活丰富且贯穿文章前后。以此作为突破口来组织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不失为一个好尝试。二来课堂时间宝贵,能安排的阅读指导课时有限。此时校本课程正是一个很好的课内教学补充,将课堂扩充和外延,且形式更多样化,课堂更开放,十分适合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情况合理有效地推进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

二、课程开发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与感受《红楼梦》书中对于饮食生活包括主食、菜肴、汤饮、糕点、茶酒等的描写,初步感受《红楼梦》的繁杂与精妙,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尝试制作一道红楼美食,体会其在《红楼梦》中的深刻内涵,深入体验明清时期世家贵族的饮食风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和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

(二)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提倡体验式教学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验式教学以情感体验为引导,以思维发展为核心,以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彰显为依归。在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可以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有着独特作用。自主合作探究通过主动探索学习、交流合作,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三)课程教学安排

1.本课程设计了导读课、鉴赏课、实践课和分享课四大类课型,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组合和调整。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体验感,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能关注到文本,避免把课上成了纯粹的美食制作课。

2.教学内容取材主要参考《红楼美食》(苏衍丽著)和网络搜集的图像视频素材。《红楼美食》的解读明白晓畅,配图丰富,还附带了列举在不同回目出现的各种美食的《红楼美食索引》,实用性强,适合用于校本课程。视频素材选取以系列素材为主,便于学生学习时更有系统性。系列视频如罗丹的《舌尖上的中国》、一只陈橙的《红楼美食盘点》、《中华医药》的探秘红楼美食等都包含美食介绍和美食制作过程,值得推荐。

因校本课程的课时有限,而《红楼梦》提及多达186种食品、上千种食材,与美食相关的活动等也难以列举,所以本课程选取了主食、菜肴、汤饮、糕点、茶酒五大类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每一大类,教师精选小说中描写精彩的、关乎重要情节的、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与学生共同探讨其制作过程,品味其背后关乎人物、环境或文化的深层意蕴。

最终选定基本教学内容如下图所示:

(四)课程考核评价

按照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本课程考核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最终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出勤占10分,课堂表现占30分、考核作品占60分。其中课堂表现包括讨论发言、展示分享,发言和展示为有准备的、合理的,每次可积10分。考核作品为根据本课程内容或《红楼梦》中与美食有关的内容,亲自制作一道红楼美食并拍摄成一段2—10分钟的小视频上交。视频须配有字幕说明。说明必须包含美食名称、出自小说中哪个章节、制作材料、制作工具、简单制作过程等,如能附上内涵解读更佳。考核作品由小组和老师一起评价,侧重于鼓励探究、创新、审美。

三、课程实施案例

这里以“美食与人物”的主题为例,具体说明相应的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趣

《红楼梦》有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被曹公用来描述众人的饮食,实际上是借此来描写和刻画人物。曹公笔下的食物,往往和人物的性格甚至命运关系密切,每一种食物的背后,可能是一种性格、一种命运、一份人情世故、一份处世智慧。

(二)探讨鉴赏

1.从一道菜看人物性格命运

(1)教师播放87年版《红楼梦》中关于“茄鲞”的片段,并展示小说原文。学生讨论从中看到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命运。

(2)学生分享,教师引导。

分析:茄鲞是以茄子为主要食材,用各种鸡、果干等作配料烹饪而成的一道美食。刘姥姥坦率直言吃不出是什么茄鲞是用做的,询问凤姐茄鲞的制作法子。于是凤姐将这道美食复杂而精妙的做法一一说来,刘姥姥听完后情不自禁喊“我的佛祖”。一道美食,不仅让我们垂涎欲滴,还让我们看到了乡下人刘姥姥的朴实拙憨和幽默可爱,也看到了作为大家闺秀出身后来成为贾府当家人的凤姐的精明能干。

2.从几道菜对比来看不同人物性格命运

阅读有关“糖蒸酥酪”“豆腐皮包子”“枣泥山药糕”“松瓤鹅油卷”的章节,分析不同人物的口味、特点或性格命运。

分析:香甜软滑的糖蒸酥酪正是与柔媚娇俏的袭人相配合,而制作起来麻烦精细的豆腐皮包子也很符合精巧典雅的晴雯的喜好。枣泥山药糕补而不腻,易于消化吸收,正适合“几天水米不进、不思饮食”的秦可卿。且从此亦看得出秦可卿已然病危。松瓤鹅油卷用了有“长寿果”之称适合进补的松子仁和可以润肤美白的鹅油。从中也能看出贾母选择了看似普通实则用料精贵、制作方法复杂的松瓤鹅油卷,符合其尊贵的身份

美食与人物之间关联紧密,不同人物喜爱和选择的糕点不同,每一道美食背后蕴藏着丰富的信息。

(三)实践探究

1.播放“茄鲞”的制作视频,指导学生逐步制作美食。

2.学生讨论考核作品选题意向和理由、所需材料和制作步骤。

3.小组代表发言分享。

4.作业:课后准备食材和制作美食。

(四)课堂小结

小说写吃但不只是关乎吃本身,文中所写食物往往与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周汝昌先生说“红楼梦的饮食不在‘仿膳’式的照猫画虎,只在于体会它的精义神理”,希望同学们在感受美食、制作美食的同时更享受地走近内蕴丰厚的《红楼梦》。

四、实践反思总结

通过小说中丰富的美食描写,我们看到更立体鲜活的人物、窥见清代贵族生活的环境、领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舌尖上的《红楼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为教师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抓手。

值得反思改进的是:1、需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因材施教。在课程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同学生之间对《红楼梦》的阅读理解差别较大。因而,针对完全没读过小说的同学,教学可侧重于品读精美典雅的文字和参与有趣的美食制作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深入探寻的求知欲;对于粗略读过小说有一定积累的同学,教学可重在引导学生更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加强对《红楼梦》的理解,深入体会小说的博大精深,从而自发去阅读和探索;对于本来基础较好的同学,教学可指导其在线下寻找资源,开阔视野,深入品读研究。2、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过多的补充说明或播放太多视频,因而,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智慧校园平板电脑、资料引发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充足的学习资源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苏衍丽.《红楼美食》[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2]杨贝贝.经典阅读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遵循三个原则——以“《红楼梦》选读”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1,(11):34-38.

[3]徐海军.《红楼梦》饮食文化校本教材开发研究[C].第三届亚洲食学论坛论文集,2013:305-30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