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洪小春   
新时代教育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英都中心小学 福建泉州 362305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涉及面非常广的学科,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知识的实践运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科学教师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营造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科学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与探究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与组织下,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究合作探讨的机会,充分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表达等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法,就是要立足于科学问题产生的根源,鼓励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致力于科学问题的解决。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下,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质疑、探索等科学态度的培养。

1.小学科学课堂引入探究式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新时期素质教育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探究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思维。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增强课堂组织的协调性。科学课堂本身就是一门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科,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与相关的探究活动联系紧密,因此,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有助于处理好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关系。第二,有利于“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要求通过探究发现问题的本质,科学知识教学不能够进行纯粹的理论知识灌输,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真精神,只有当学生真正具备探究能力时,才能够更好地探索科学知识的本质[1]。第三,有利于创设探究式的学习环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能够转变传统教学的教师“一言堂”模式,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体悟的机会。从科学知识成果的直接撷取转变为科学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第四,有利于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氛围。科学的世界是一个开放性的世界,科学知识在不断更新与丰富中,因此科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应该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更好地发现、提出、探究与解决问题。《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对于科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将科学知识理论学习与探究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态度、探究精神与探究能力的目标。

2.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激发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探究兴趣,教师要着眼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各种现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为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不能够直接将问题告知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问题。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围绕相关现象进行思考,赋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时,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清晨鸟儿清脆的鸣叫声、街头车来人往的喧闹声、食物咀嚼声等等,这些生活化的声音,瞬间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沉浸在“声音”的世界中,这时教师先为学生讲述科学家牛顿通过观察苹果掉落的现象发现地心引力的故事,告知学生科学知识都是来源于对各种生活现象的细心观察与总结。接着,教师询问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你可以想到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踊跃回答:“为什么不同事物产生的声音不一样呢?”“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通过生活化现象导入,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发现并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主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从而促使学生展开接下来的探究活动。

2.2发挥能动性,关注学生的探究体验

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法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与学生获得的探究体验,发挥学生在实践探究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且学生在参与探究过程中遇到各种挫折和阻碍时,都是培养其坚持不懈、分工协作等科学态度与精神的重要契机。例如,在教学《让小车动起来》这一课时,学生对于运动的车辆并不陌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对“力”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之间的关系还未进行过系统的探究[2]。为了使学生从亲身探究的过程当中获得体验,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包括小车、绳子、磁铁、斜面轨道等等,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展开探究活动,教师规定探究的主题:“试试哪一些方法可以使汽车移动”。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材料来展开探究活动,最后,每个小组进行探究结果汇报:第一小组发现用绳子可以牵着小车移动;第二小组发现,磁铁接近小车后,就有一股力牵引小车移动;第三小组则发现将小车放到斜面轨道上方,小车便自动朝斜面向下滑行……通过探究,每一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发现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的探究成果,使学生从探究活动中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切实体验与感知科学知识的发现过程,掌握科学知识探究的能力,从而以科学化的思维去看待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探究式科学课堂中,科学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从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探究体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孔祥晶,周彦君.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25):47-48.

[2]洪家荣.小学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22(5):118-120. DOI:10.3969/j.issn.2095-3089.2022.05.040.

作者简介:洪小春,女,1977年4月生,福建省南安市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从事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

本文系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2021年立项课题《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NG1451-150)的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